跳去內容

通訊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想搵第二個意思嘅話,請睇通訊 (搞清楚)

兩個商人喺度傾計嘅雕像
兩個女人用手語溝通嘅相
一封信嘅相
一隻鳥喺度唱歌嘅相
兩隻蜜蜂喺度互動嘅相
Pioneer 橫匾嘅圖
有好多唔同嘅溝通形式,包埋用聲音、手語同書寫嚟做人類語言溝通,仲有動物之間嘅資訊交換,同埋嘗試同有智能嘅外星生命溝通。

溝通粵拼tung1 seon3英文communication),通常解釋為資訊嘅傳遞,但係個定義其實有啲爭議,有啲人會拗究竟係咪應該包括無意或者失敗咗嘅傳遞,仲有溝通係唔係只係傳遞意思,定係同時創造意思。溝通模型係一啲簡化咗嘅概述,去解釋溝通嘅主要部分同佢哋點互相影響。好多模型都話來源會用編碼系統去將資訊變成一個訊息,嗰個訊息會經過渠道送去俾接收者,接收者要將訊息解碼先至可以明白。研究溝通嘅主要學科就叫做傳播學

一個常見嘅分類方法係睇下資訊係咪喺人同人之間,定係其他物種之間,或者無生命嘅物體(例如電腦)之間交換。對於人類溝通,最主要嘅區分係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語言溝通係用語言形式嘅訊息交換,包埋口語、書面語同手語。非語言溝通就唔使語言系統,例如用身體語言、觸摸同面部表情。另一個分類就係人際溝通,即係兩個人之間嘅溝通,或者內在溝通,即係自己同自己溝通。溝通能力係指識得點樣做好溝通,講嘅內容清晰,理解別人嘅意思都準確。

非人類嘅溝通有動物溝通植物溝通。呢方面嘅研究人會再具體定義咩叫溝通行為,通常會包括有反應同埋參與者會得益。動物溝通常用嚟搞求偶展示、繁殖、親子關係、導航同自我保護。對於唔郁得嘅植物,化學物質溝通就更加重要。好似楓樹會釋放一啲叫做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嘅嘢入空氣,提醒其他植物有食草動物攻擊。大部分溝通都係同一物種之間,因為目的通常係為咗合作,而合作喺唔同物種之間冇咁普遍。跨物種溝通通常係共生關係嘅時候出現。例如,好多花會用對稱形狀同獨特顏色嚟指引昆蟲去邊度搵到蜜糖。人類會喺同寵物或者工作動物互動嘅時候進行跨物種溝通。

人類溝通有好長嘅溝通歷史,點樣交換資訊其實一路都係變緊。呢啲變化通常係由新嘅溝通技術推動出嚟。例如書寫系統嘅發明、大規模印刷技術嘅出現、收音機同電視嘅使用、仲有互聯網嘅發明。技術嘅進步仲帶嚟咗一啲新形式嘅溝通,好似電腦之間嘅數據傳送

定義

[編輯]

Communication呢個字源自拉丁文動詞communicare,意思係'分享'或者'共同擁有'[1] 溝通通常被理解為資訊嘅傳遞:[2] 一個訊息會通過聲音、書寫符號、身體動作、或者電力等媒介,由發送者傳遞畀接收者。[3] 發送者同接收者通常係唔同嘅個體,但係有時都可以係同一個人同自己溝通。喺有啲情況,發送者同接收者唔係個人,而係一啲群體,例如機構、社會階層或者國家。[4] 另一種意思下,"溝通"呢個字可以指傳遞緊嘅訊息,或者係指研究溝通現象嘅傳播學領域。[5]

溝通嘅精確定義其實有爭議,好多學者認為冇一個單一嘅定義可以準確咁概括呢個詞。呢啲困難來自於呢個詞喺唔同情況應用嘅時候,經常有少少唔同嘅意思。[6] 呢個定義嘅問題影響研究過程嘅好多層面,包埋觀察邊啲實證現象、點樣分類、點樣去制定假設同理論,以及點樣基於呢啲步驟去建立系統化理論。[7]

有啲定義比較廣泛,會包括無意識同非人類嘅行為[8] 喺廣泛嘅定義之下,好多動物會同自己物種內嘅其他成員溝通,而花會通過顏色同形狀向蜜蜂展示花蜜嘅位置嚟溝通。[9] 有啲定義就會限制溝通只發生喺人類之間嘅有意識互動。[10] 一啲方法專注喺符號同標誌嘅使用,而有啲會強調理解、互動、權力或者思想傳遞嘅角色。唔同嘅定義可能會將溝通者嘅意圖視為核心成分。喺呢個觀點之下,如果溝通係無意識發生嘅,咁即使有資訊傳遞,都唔算係溝通。[11] 哲學家Paul Grice嘅觀點就係溝通係一種行為,其目的係讓接收者明白發送者嘅意圖。[12] 有一個問題就係,係咪只有成功傳遞資訊先算係溝通?[13] 例如,訊息喺傳遞過程中可能會被干擾,導致實際接收到嘅訊息同原來嘅唔一樣。[14] 一個相關嘅問題係,故意欺騙係咪都算係溝通。[15]

文學評論家I.A. Richards有一個廣泛嘅定義,佢認為溝通發生喺一個心靈對環境作出反應,將佢嘅經驗傳遞畀另一個心靈嘅時候。[16] 另一個解釋來自溝通理論家Claude ShannonWarren Weaver,佢哋認為溝通係一個由來源、訊息、編碼器、渠道、解碼器同接收者幾個部分嘅互動組成嘅資訊傳遞過程。[17] 傳遞觀點俾交易觀點同構成觀點所反對,佢哋認為溝通唔單止係資訊傳遞,仲係創造意思嘅過程。交易同構成觀點認為溝通會塑造參與者嘅經驗,通過概念化世界,去理解佢哋嘅環境同自我。[18] 研究動物同植物溝通嘅學者較少關注意思嘅創造,佢哋通常會定義溝通行為具有其他特徵,例如喺生存同繁殖方面有幫助,或者會引發可觀察到嘅反應。[19]

傳播模式

[編輯]
内文:溝通模式

傳播模式係一啲用嚟表達傳播過程嘅概念表示法。[20] 呢啲模式嘅目標係提供一個簡單嘅概覽,讓研究者可以更容易咁去建立假設、應用同傳播相關嘅概念喺現實案例,亦可以測試預測[21] 由於佢哋嘅簡化表現,有時可能缺乏某啲傳播過程入面所有關鍵元素嘅複雜性。呢啲模式通常會以圖表嘅形式去展示,標示出基本組成部分同佢哋嘅互動。[22]

傳播模式經常會根據佢嘅應用目的同埋對傳播過程嘅概念化方式去分類。有啲模式係針對所有形式嘅傳播,而有啲就係針對某啲特定形式,好似大眾傳播模式。[23]

其中一個有影響力嘅分類方式係區分線性傳輸模式、互動模式同交易模式。[24] 線性傳輸模式集中喺點樣由發訊者將訊息傳遞畀接收者。佢係“線性”因為訊息淨係單向傳遞。[25] 互動模式反對呢個觀點,因為佢加入咗回饋循環。回饋係必須嘅,尤其喺啲好似對話咁樣嘅場合,聽者可以通過回應發言者嘅意見或者請求澄清嚟作出反應。互動模式將過程表示為雙向溝通,喺呢種模式中,傳播者會輪流發送同接收訊息。[26] 交易模式進一步完善呢幅圖,佢描繪出同時傳送同回應嘅過程。呢個修正係用嚟解釋點解喺面對面嘅對話入面,聽者可以喺另一個人講嘢嘅時候用非語言嘅回饋,好似身體姿勢面部表情。交易模式認為意思係喺傳播過程中產生嘅,而唔係獨立存在嘅。[27]

圖示拉斯韋爾傳播模型嘅五個組成部分:發訊者、訊息、媒介、接收者、效果
拉斯韋爾傳播模型,基於五個問題,對應五個基本組成部分

喺二十世紀中期發展出嚟嘅所有早期傳播模式都係線性傳輸模式。好似拉斯韋爾模型,佢基於五個基本問題:「邊個?」「講乜嘢?」「用咩渠道?」「對邊個講?」「有咩效果?」[28] 呢啲問題嘅目標係識別傳播過程入面嘅基本組成部分:發訊者、訊息、渠道接收者同效果。[29] 拉斯韋爾模型最初淨係作為大眾傳播模型嚟設計,但後來亦應用喺其他領域。一啲傳播理論家,例如Richard Braddock,擴展咗呢個模型,加入咗額外嘅問題,例如「喺乜嘢情況之下?」同「為咩目的?」。

睇埋

[編輯]

疏仕

[編輯]
  1. Rosengren 2000, 1.1 On communication
  2. Dance 1970, pp. 201–203
  3. Dance 1970, pp. 207–210
  4. Blackburn 1996, Intention and communication
  5. Dance 1970, pp. 208–209
  6. Munodawafa 2008, pp. 369–370
  7. Dance 1970, p. 209
  8. Ruben 2001, Models Of Communication
  9. Fiske 2011a, 2. Other mod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