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土著
馬來西亞土著(馬來語:Bumiputera)根據《馬來西亞憲法》係指馬來西亞嘅馬來人同埋沙巴以及沙撈越嘅原居民民族。Bumiputera一詞源自梵文,意思係指地球之子或者土地之子(Bumi有「土地」同「地球」嘅意思)。住喺馬來西亞嘅中文使用者一般都用「土著」呢一個詞嚟稱呼呢班人,不過並唔係文意上所描述嗰種住喺森林入面過住原始生活嘅土人。一般人用「土著」一詞時,指嘅係法律規定嘅本地族群。由於馬來人佔咗土著大約92%以上總人口,所以土著就係講緊馬來人。
另外,唔屬於Bumiputera嘅人,就叫做非土著。非土著係指住喺馬來西亞嘅華人、印度人、歐亞裔同一啲已經具有馬來西亞公民權嘅新移民。其中,華人同理印度人佔咗非土著接近99%人口,所以非土著通常就係指華人或者印度人。
馬來西亞少數民族好似馬來半島原住民(Orang Asli),喺馬來西亞一般會叫佢哋做原居民,而佢哋屬唔屬於土著一向都係輿論焦點。
20世紀70年代,馬來西亞政府實施咗好多對馬來西亞土著嘅有利政策,包括「新經濟政策」,《經濟學家》將佢叫做「種族歧視」,政策目的係為馬來西亞土著創造機會,緩和自1969年五一三事件後華人同馬來人之間嘅緊張關係。呢啲政策成功打造咗大量馬來人變成城市中產階層,但係對於消除農村社區嘅貧窮狀況成效甚微。部分分析學者注意到,嗰啲畀人排斥在外嘅群體充滿怨氣,對呢啲政策強烈抵制,尤其係數眾多華人同馬來西亞少數民族。
定義
[編輯]土著嘅概念係基於馬來西亞國家憲法(其中憲法第153條承認對土著喺《馬來西亞憲法》中有「特殊地位」,但係憲法無將土著界別分清楚。憲法只有界定以下民族嘅條文:
- 馬來人(160章、第二條)
- 土著(160章、第二條)
- 沙撈越原住民(161A章、第六條、a節)
- 沙巴原住民(161A章、第六條、a節)
因為政府無一個統一界定嚟識別,所以,政府多個部門同機構都以唔同(同互相不相容)嘅界別嚟釐定土著身份。
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定義
[編輯]根據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學生入學管理辦公室」出版嘅2007至2008年入學指南,土著分為以下人士:
- 馬來半島居民:如果父母其中一位喺馬來西亞聯邦憲法160章、第二條前提下,係一名篤信回教嘅巫族人、或者係土人(Orang Asli),佢嘅仔女就係土著。
- 沙巴居民:如果爹地喺馬來西亞聯邦憲法161A章、第六條、a節前提下,係一名篤信回教嘅巫族人、或者係沙巴嘅原居民,佢嘅仔女就係土著。
- 沙撈越居民:如果父母兩位喺馬來西亞聯邦憲法161A章、第六條、a節前提下都係沙撈越原居民,佢嘅仔女就係土著。
民間/傳統定義
[編輯]喺馬來西亞傳統定義下,所有原居民都係土著。除此之外,馬來西亞沙巴同沙撈越兩個州嘅伊班人、卡達山人、杜順人、比達友族、達雅族等少數原居民亦被列入土著範圍。
政策
[編輯]合法性特權
[編輯]土著特權係根據馬來西亞憲法第153條。呢條憲法說明:「國家元首在此條文下有保護巫族人的合法地位和其它社區的合法性權利的責任。(英文:It shall be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Yang di Pertuan Agong to safeguard the special position of the Malays and the legitimate interests of other commun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is Article.)」
因為馬來西亞運用君主立憲系統組成政府,所以國家元首嘅責任畀人視為係國家本身嘅責任。
新經濟政策
[編輯]1969年五一三事件之後,馬來西亞政府為咗緩和唔同種族之間嘅緊張關係,就實行一系列嘅新經濟政策,呢啲經濟政策主要目的係提升土著喺馬來西亞經濟地位,但係呢一系列經濟政策到依家仲未成功。相反,引起咗好多非土著強烈不滿。
爭議
[編輯]馬來西亞土著政策係一個畀視為只會維護馬來西亞馬來族嘅政策。而呢一個政策亦畀國際同埋國內非馬來西亞土著視為種族歧視政策。然而,有啲人認為喺馬來亞獨立初期,被視為非土著多數人口最多嘅族群華人(當時馬來人只佔總人口大約50%,而華人佔咗大約36%)。但係由於英國殖民時期,英國人控制咗馬來西亞嘅經濟,並採取「分裂政策」,華人大部分從事商業活動,而馬來人通常都係農夫、漁夫、工人等,基本上被排除喺馬來西亞嘅商業圈之外。呢種情況畀部分人視為對馬來西亞社會造成唔穩定因素。馬來西亞政府認為,只有合法土著特權同經濟利益先可以緩和馬來西亞多個種族之間嘅緊張關係。於是喺1969年五一三事件之後製造咗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加強馬來人喺馬來西亞嘅經濟地位。
另一個成日被爭議嘅問題就係馬來半島嘅原居民(Orang Asli)。根據歷史,呢班原居民先係最早喺馬來半島生活嘅族群。但係馬來人施行嘅土著政策之下,並無將馬來半島原居民列入土著範圍,而呢班原居民喺經濟狀況方面更加比馬來人差。呢種情況令到好多人同情原居民嘅狀況,尤其係華人同印度人。馬來西亞人權委員會一直係咁不斷呼籲馬來西亞政府承認並將原居民納入土著範圍。但係一啲人話,原居民已經被當成土著。
依家情況
[編輯]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成日喺公共場合抱怨馬來人過度依賴土著特權。佢成日話馬來人如果成日依賴土著特權之下嘅津貼,族群將會變得好弱。
We have tried to tell them if you depend on subsidies, you are going to be very weak. But they don't seem to understand. We tell them if you use crutches, you will not be able to stand up. Throw away the crutches, stand up straight because you still have the capacity. I have talked about this thing and as a doctor I know very well the meaning of crutches but somehow or rather they want the easy way out. If I get an AP and I sell it and make some money, it's all right, they say.
(中文翻譯:我們已經嘗試向他們說如果你倚靠特權,你會變得非常軟弱。可是,他們好像不太明白。我們向他們說如果你用枴杖的話,你就無法站起來。(土著)拋棄枴杖、站起來吧,因為你們還有站起來的能力。我已經說過那些東西和作為一名醫生,我知道枴杖的用途,但是,他們還不想奮鬥。他們想:如果我擁有了一張AP(馬來西亞汽車入口許可證),我把它賣出掙錢是沒有問題的。
馬哈迪亦喺2004年提過,「馬來人大學畢業生嘅就業率低過華人大學畢業生,呢個原因係因為華人識得選擇適當嘅科目修讀,所以佢哋喺市場上面比馬來人有更大競爭力。嗰班馬來人畢業生,尤其係嚟自馬來語環境嘅學生,一般都無能力有效使用英語,唔理你文憑嘅成績有幾好,現實職場上面,僱主只會請啲識得同佢哋溝通嘅人嚟打工。僱主未必係一個馬來人,可以係外國人,如果佢唔可以同你溝通,就唔會請你。」
除此之外,嗰啲畀馬來西亞政府資助嘅馬來人學生,佢哋一般都會選擇修讀回教法律,回教歷史,或者係一啲有關回教嘅科目。佢哋除咗無選擇修讀英語,亦無選擇去修讀一啲有經濟價值嘅科目,好似工程學同醫學等。相反,佢哋選擇到中東國家修讀阿拉伯語,呢啲現象畀唔少人認為不切實際。
2006年6月,169名被送去埃及開羅艾資哈爾大學嘅馬來人學生,都面臨阿拉伯語問題,最終只有5人通過考試。呢段新聞喺馬來西亞媒體報光之後,令到馬來西亞嘅保送馬來人政策好尷尬,認為只係浪費馬來西亞人民嘅納稅錢。馬來西亞前首相阿都拉巴達威強烈批評馬來人學生只會揀容易嘅科目修讀,呢啲容易科目往往都係無實際商業價值。
2018年馬來西亞大選時,馬哈迪帶領由土著組成嘅土著團結黨同希望聯盟成員黨打敗國陣組成新政府。慕尤丁喺同年表示將會建議落實新土著議程政策,呢個政策將會注重喺創造平等成果,而唔係提供平等機會,因為達到平等成果嘅平等機會會變咗唔公平政策。慕尤丁亦表示馬來人(土著)喺經濟成就上仲係落後,因此需要通過落實新土著議程政策嚟令到佢哋可以喺國家繁榮下公平受惠[1]。
睇埋
[編輯]參考
[編輯]- ↑ 〈慕尤丁:土團要公平共享繁榮‧擬新土著議程政策〉。《《星洲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