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歷史(粵拼:lik6 si2)或者史(si2),係有系統噉收集過去資料。用來做學科名嘅時候,歷史就係研究人類、家族同社會書寫紀錄。如果唔係書寫紀錄,一般都叫做史前。歷史知識包括過去事件知識,同埋歷史思考方法。
傳統嚟講,歷史係人文學科。不過近年學術界,都會歸佢做社會科學,尤其係編年史。
意義
[編輯]「歷史」至少有兩個意思。第一個係,對現實中存在嘅「事物」變遷嘅另一種講法,將呢啲變遷定義為「歷史」。但呢個過程並唔會保存,最終會消失。第二個「歷史」嘅意思係,指嗰啲消失緊嘅變遷被具象化之後記述同記錄出嚟嘅結果,呢個可以稱為「歷史記述」。
歷史同時間
[編輯]歷史同時間喺概念上有密切唔可分嘅關係,但如果完全相同嘅話,咁呢兩個概念就冇需要獨立存在[1]。關於歷史入面嘅時間問題,好似三木清就將歷史嘅時間同自然時間同自然科學時間區分開嚟[1]。歷史嘅時間入面,有歷史事件嘅現時性、獨一性、同不可逆性,特別係歷史入面嘅「而家」唔似物理學理論入面嘅時間軸,只係四維時空上嘅其中一點,而係具備特殊嘅意義[1]。三木認為歷史嘅時間有方向性,分別有「由過去到未來」嘅因果論角度,同「由未來到過去」嘅目的論角度[1]。
歷史同記憶
[編輯]法國社會學家莫里斯·阿爾瓦克斯(1877-1945)認為記憶唔單止屬於個人,亦存在於唔同嘅群體(例如家庭、朋友、學校、宗教團體、國民等)[2]。阿爾瓦克斯將呢種集合性記憶同歷史記述對立,認為歷史係專注於過去,而集合性記憶係根據「現時群體嘅需要同利益」嚟有選擇性同重構[2]。
阿爾瓦克斯認為集合性記憶同群體嘅同一性有緊密關係,可能會好似宗教傳說咁混入虛構嘅成分;相反,歷史係由歷史學家不斷累積嘅過去信息組成,具備中立性[2]。但阿爾瓦克斯對歷史中立嘅睇法被阿萊達·阿斯曼等人質疑,指出「所有歷史記述都係記憶工作,同時涉及賦予意義、黨派性、同建立身份認同,呢啲條件係唔可避免嘅」[2]。阿爾瓦克斯提出嘅集合性記憶理論係排除集合性記憶同歷史嘅關係,但阿萊達·阿斯曼就運用呢個理論,將集合性記憶分為「功能性記憶」同「積累性記憶」,並且認為呢兩者係互相補充嘅[2]。
睇埋
[編輯]參考
[編輯]- History & Mathematics: Historical Dynamics and Development of Complex Societies. Moscow: KomKniga, 2006. ISBN 5-484-01002-0
- 古騰堡計劃:Arnold J. Toynbee嘅作品
- ↑ 1.0 1.1 1.2 1.3 椿井 真也 (2019)。〈歴史的時間の固有性について〉 (PDF)。立命館大学大学院 先端総合学術研究科。
{{cite journal}}
: Cite journal requires|journal=
(help) - ↑ 2.0 2.1 2.2 2.3 2.4 溝井 裕一 (2009)。〈伝説と集合的記憶〉 (PDF)。関西大学。
{{cite journal}}
: Cite journal requires|journal=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