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呢篇文講嘅唔係北海路
北海道衛星圖
位於札幌市北海道廳舊紅磚廳舍實際雖然已經停用咗,但仍然係北海道嘅行政中心象徵。

北海道粵拼bak1 hoi2 dou6日文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Hokkaidō))係日本四大島其中之一,係47個都道府縣中唯一嘅同埋以支廳作政治劃分嘅。自從日本政府放棄咗庫頁島嘅主權之後,佢就成為日本最北嘅一個島兼一級行政區。

北海道南面係本州,隔住津輕海峽;北面係庫頁島,隔住宗谷海峽札幌市係北海道嘅行政中心兼最大城市。

[編輯]

日本書紀》提過渡島(即北海道),更提到同阿倍比羅夫有接觸,喺奈良時代平安時代已經同出羽國做交易。當時嘅居民同東北地方北部嘅居民一齊俾人叫做蝦夷,呢兩班人可能係同一個民族,而且更加可能就係而家重喺北海道生活緊嘅阿伊努族嘅祖先。

明治元年(1868年),明治新政府決定喺蝦夷地設置箱館裁判所,隨即改名叫做箱館府

喺1869年,明治政府要求幫「蝦夷地」改過個新嘅名,松浦武四郎以北方嘅「北」(きた)、「カイナー」(阿伊努族對當地嘅稱呼)嘅「カイ」,同埋日本對領土常用嘅「道」(どう),合併成「きたかいどう」,再翻釋成為漢字「北加伊道」;最後用咗,但係考慮到要配合番律令制時代五畿七道嘅「東海道」、「南海道」、「西海道」,所以最後再改成「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

  • 以前有東海道(東京到名古屋沿線)、西海道(九州)、南海道(四國)、山陰道(本州日本海側西部)、山陽道(神戶經廣島至下關沿線)、北陸道(本州日本海側中部)、東山道(本州東北及中央部)七個道,佢哋都係喺7世紀設置,後來慢慢變成地理名詞。

※ 得撫郡、新知郡同占守郡都係日本政府喺1875年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入面攞到得撫島以北嘅千島群島領土之後先至編入。

1869年七月設置北海道開拓使(箱館府因為咁而俾人廢咗)之後,就開始開拓北海道。1882年又廢埋開拓使,設函館縣札幌縣根室縣三個縣嚟取代前者。只係過咗四年,到1886年又取消埋呢三個縣,再改做北海道廳。由於明治政府嘅政策令到好多日本人由全國各地移居嚟北海道,一時之間開拓嘅工作喺北海道周圍都進行緊。

地理[編輯]

北海道係一個島,全島面積大約77982 平方公里,係日本除咗本州之外面積第2 大嘅島,全世界排第21 位。北海道比起愛爾蘭島稍為細啲,但係同庫頁島比佢又大少少。

北海道同喺南方嘅本州以津輕海峽相隔,但有青函隧道鐵路運輸同海峽渡輪作為接駁交通工具。北面隔住宗谷海峽同庫頁島相望;東面就係千島群島;西臨日本海;東南面係太平洋;而東北面就係鄂霍次克海

季候風顯著,係屬於溫帶季風氣候

地圖(臺灣正體字)

人文[編輯]

  • 北海道好多地名係由阿伊努族原住民語轉過嚟用嘅。但係後來又用漢字嚟轉寫原住民語,造成咗北海道好多「難讀地名」(好難用漢字嚟判斷發音)。
  • 好似「…內」、「…別」嘅地名即係阿伊努語入面,近沼澤、河川之地;首府「札幌」等亦都係由原住民語轉變而嚟。
  • 人口發展
    • 1869年,人口大概 10萬人。
    • 1920年,人口大概 236萬人。
    • 2005年,人口大概 563萬人。

政區[編輯]

北海道各支廳位置圖

北海道喺行政上係「道」,亦係日本目前唯一嘅道,同縣係平等嘅,下面有14 個支廳,係第二級行政區;各支廳下面有市、郡、町、村,唔包含北方四島,全北海道而家一共有180 個市町村(35 市130 町15 村)同64 個

支廳[編輯]

根據北海道支廳設置條例,支廳嘅管轄區域係只有各郡所管轄嘅地區,並唔包含市,不過實際上支廳嘅業務亦確實喺各市嘅區域內執行,因此一般都將各市當係支廳嘅管轄區域。

因為北海道範圍廣大,好多情形下只列出町村名或郡名並唔容易畀人知道確實位置,因此會用支廳名作為輔助;例如新聞會用「網走管內嘅○○町」。

石狩支廳
空知支廳
後志支廳
渡島支廳
檜山支廳
膽振支廳
日高支廳
上川支廳
留萌支廳
宗谷支廳
網走支廳
十勝支廳
釧路支廳
根室支廳

地域區分[編輯]

雖然從來都冇明確嘅定義,但北海道通常都會被劃分為四個地區。

  • 道南地方:包括渡島、檜山支廳轄區。
  • 道央地方:包括石狩、後志、空知、膽振、日高支廳轄區。
  • 道北地方:包括上川、留萌、宗谷支廳轄區。
  • 道東地方:包括釧路、網走、十勝、根室支廳轄區。

另一方面,北海道廳將北海道分成六個「地域生活經濟圈」。又將上一段提到,面積較為寬廣嘅「道東地方」分成三個唔同嘅生活經濟圈:

  • 道南圈(49 萬6370 人):渡島、檜山支廳轄區。
  • 道央圈(343 萬3659 人):石狩、後志·、空知、膽振、日高支廳轄區。
  • 道北圈(67 萬2609 人):上川、留萌、宗谷支廳轄區。
  • 鄂霍次克圈(32 萬4719 人):網走支廳轄區。
  • 十勝圈(35 萬4147 人):十勝支廳轄區。
  • 釧路·根室圈(34 萬5918 人):釧路、根室支廳轄區。

經濟[編輯]

2000年,按北海道內總生產嘅產業構成比率計,第一級生產佔3.3%,第二級生產佔22.4%,其餘就係第三級生產,達到76.7%。同全日本嘅數據嚟相比,北海道第一級生產同第三級生產嘅比率較高,第二級生產特別係製造業嘅比率就較細。

以農業為主體嘅生產結構。第二級生產喺好似苫小牧市、釧路市較為興盛,機械製造、飼料 / 肥料聯合企業發達。

國際貿易港:苫小牧港室蘭港釧路港

第二種(A)機場:新千歲機場稚內機場釧路機場函館機場

第二種(B)機場:旭川機場帶廣機場

第三種機場:利尻機場禮文機場奧尻機場中標津機場紋別機場女滿別機場

第一級生產[編輯]

種植業
  • 每戶農家嘅平均耕地面積達到16.9 公頃(2002年),係日本其他都城府縣嘅13 倍。除咗土地寬廣之外,北海道大規模發展初期各地嘅氣候條件對應、喺農村兼營嘅機會好少、好多農民接收周圍嘅棄耕地去擴大規模,都被認為係主要原因。
  • 喺農業生產額當中畜牧生產佔嘅比例高達45%。特別係釧路支廳根室支廳呢兩個地方每戶農家嘅平均耕地面積就達到60.3 公頃(2003年),係北海道總農業生產額嘅12.2%。奶用牛嘅生產量都幾大吓。
  • 日高支廳英國產良種馬等嘅輕種馬嘅養育基地。
  • 麥同薯等嘅耕種旱田同全國相比亦比率高(貴),甜菜小麥等全國優良品種多。
  • 北海道被視為日本本土嘅糧食基地。
水產業
  • 寒流親潮暖流黑潮喺島嘅附近不斷交滙,形成出名嘅四大漁埸之一 —— 北海道漁埸
  • 明治時代喺北海道日本海沿岸,對北海道嘅水產業嘅依存率高(貴)以魚為首。自此之後喺堪察加海上,白令海上面嘅北洋漁業飛躍性發展,造就咗北海道太平洋沿岸水產業嘅發展。
  • 1977年嘅 200 海里水域對被設定為遠洋漁業中心嘅北海道漁業造成極大損害。但即使係咁北海道仍然係卸貨量佔全國高達 25%嘅漁業王國,水產業就係北海道第 2 個發達嘅行業。當中喺北海道大量買入帆立貝螃蟹海膽等水產物嘅遊客,為北海道旅遊產業嘅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 釧路市係北海道水產卸貨量最大嘅城市,自1990年起連續 13 年成為世界第一嘅水產卸貨量港口。

第二級生產[編輯]

礦業
  • 明治時代開始到高度增長期,以石狩煤田同釧路煤田作為中心嘅石炭產業繁盛。作為日本唯一坑內採煤事業嘅釧路煤田重開採緊,而一度停產嘅石狩煤田亦因為入口煤越嚟壞貴而恢復露天開採。
工業
  • 苫小牧市釧路市都係大規模嘅造紙業城市,紙漿業發達,係機械制造、飼料 / 肥料聯合企業嘅工商業城市。
  • 室蘭市係製鐵同化學聯合企業嘅工業城市。
  • 函館市係造船嘅城市。
  • 札幌市以加工北海道自己出產嘅農水產品作為市嘅主要工業,食品加工製造業發達。
  • 北海道嘅工業由太平洋沿岸嘅苫小牧,釧路嘅兩個地區總括。食品加工從苫小牧到札幌同內陸嘅多個城市都有。
  • 釧路 北海道第一
  •  釧路煤礦
  • 木材 釧路
  • 造紙 釧路 苫小牧

第三級生產[編輯]

旅遊相關產業
  • 對於嚟自冇乜可能唔落雪嘅台灣同香港人嚟講,北海道最可以令到佢哋感受到雄偉大自然嘅魅力。札幌市旭川市釧路市呢3 個市被指定為國土交通省嘅國際會議觀光都市,曾經有幾次大型嘅國際會議係喺呢度召開。

旅遊[編輯]

四個地區同佢哋包含嘅旅游重點:

重有好多原始森林喺北海道:

東部有千島火山帶,南部有那須火山帶同島海火山帶,所以附近嘅溫泉特別多。

大學[編輯]

運動[編輯]

喺亞洲位置[編輯]

睇埋[編輯]

出面網頁[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