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 | |
---|---|
葛飾北齋1839年自畫像 | |
藝術家 | |
出世 | 中島時太郎 1760年10月31號 下總國葛飾郡本所割下水 |
死 | 1849年5月10號 江戶幕府江戶 | (88歲)
知名於 | 浮世繪 |
知名作品 | 《富嶽三十六景》 《北齋漫畫》 《章魚與海女圖》 |
日文寫法 | |
---|---|
日文原文 | 葛飾 北斎 |
假名 | かつしか ほくさい |
黑本式羅馬字 | Katsushika Hokusai |
日文舊字體 | 葛飾 北齋 |
之所以有《富嶽三十六景》,係當時日本國內,興周圍旅行,而佢亦極之鍾情富士山[2]就係呢個系列,特別係《神奈川沖浪裏》同《凱風快晴》,令佢喺日本同海外都出名。[3]。除咗《神奈川沖浪裏》,《凱風快晴》都一樣咁出名。北齋之前有好多畫,但呢輯令到佢廣受推崇,而且影響世界畫壇。[4]
葛飾北齋最出名嘅係佢嘅木版浮世繪版畫,但佢喺唔同嘅媒介都有創作,包括繪畫同書籍插圖。由細個開始,佢一路創作,一路改進自己嘅風格,直至88歲去世。喺佢長而成功嘅藝術生涯中,北齋總共創作咗超過30,000幅畫、草圖、木版畫同埋繪本嘅插圖。佢嘅構圖創新,同埋卓越嘅繪畫技術,令北齋被視為藝術史上其中一位最偉大嘅大師。
早年生活
[編輯]北齋嘅出世日期唔係好清楚,但係經常話係寶曆十年九月廿三日(舊曆,即係1760年10月31日)喺江戶(而家嘅東京葛飾區)嘅葛飾[ja]區出世,佢嘅屋企係做手工嘅。[5]佢細個叫時太郎。[6]相信佢老豆係中島伊勢,係一個幫將軍整鏡嘅工匠。[6]佢老豆冇認佢做繼承人,所以有可能佢阿媽係個妾。[5]北齋喺六歲左右開始畫畫,可能係跟佢老豆學㗎,因為佢老豆嘅工作包括喺鏡嘅周圍畫設計。[5]
北齋喺佢一生入面用過至少三十個名。雖然當時嘅日本藝術家用多個名係常見嘅,但係佢嘅筆名數量超過咗任何其他主要嘅日本藝術家。佢改名咁頻密,而且經常同佢嘅藝術創作同風格嘅改變有關,所以啲人會用呢啲名嚟將佢嘅人生分成唔同時期。[5]
十二歲嗰陣,佢阿爸送佢去喺書店同租書店度做嘢。租書店喺日本城市好受歡迎,中產同上流階級都鍾意睇用木刻版印嘅書。[7]十四歲嗰陣,佢去做木雕學徒,直到十八歲,佢先入咗勝川春章嘅工作室。春章係一個浮世繪藝術家,北齋後尾都精通呢種木刻版畫同繪畫風格,佢仲係所謂勝川派嘅領袖。[6]春章呢類藝術家嘅浮世繪主要集中喺當時喺日本城市好受歡迎嘅花魁(美人畫)同歌舞伎演員(役者繪)嘅畫像上面。[8]
一年之後,北齋第一次改咗名,佢師傅叫佢做春朗。就係用呢個名,佢出版咗佢第一批版畫,係一系列1779年出版嘅歌舞伎演員畫像。喺佢喺春章工作室做嘢嘅十年期間,北齋同佢第一個老婆結咗婚,但係我哋對佢嘅認識好少,淨係知佢喺1790年代初過咗身。佢喺1797年再婚,但係第二個老婆都好快就過咗身。佢同呢兩個老婆生咗兩個仔三個女,佢最細嘅個女應為,又叫應為,後尾都成為藝術家同佢嘅助手。[8][9]「江戶兩國橋觀賞煙花嘅涼爽夜晚」(c. 1788–89年)就係北齋呢段時期嘅作品。[10]
1793年春章過身之後,北齋開始探索其他藝術風格,包括透過佢接觸到嘅法國同荷蘭銅版畫嚟了解歐洲風格。[8]好快佢就畀春章嘅首席弟子春好趕出咗勝川派,可能係因為佢喺對手狩野派度學習。喺佢自己嘅說法中,呢件事啟發咗佢:「真正推動我藝術風格發展嘅係我喺春好手下受到嘅羞辱」。[11]
北齋都改變咗佢作品嘅主題,唔再畫傳統浮世繪嘅花魁同演員嘅畫像。反而,佢嘅作品開始集中喺風景同日本唔同階層嘅人嘅日常生活畫面。呢個主題嘅改變喺浮世繪同北齋嘅事業都係一個突破。[8]
中期
[編輯]之後嘅一段時期,北齋同俵屋派有咗聯繫,仲改咗個名叫「俵屋宗理」。呢段時期,佢為特別場合製作咗好多私人訂製嘅版畫(「摺物」),仲畫咗唔少諷刺詩(狂歌)書嘅插圖。1798年,北齋將自己嘅名字傳俾一個學生,然後獨立咗出嚟,第一次唔再同任何流派有關係,改咗個名叫北齋富舍。
到咗1800年,北齋進一步發展佢用浮世繪嚟畫人像以外嘅嘢。佢仲改咗個最多人識嘅名「葛飾北齋」,「葛飾」係講佢出世嘅江戶嗰區,「北齋」嘅意思係「北面畫室」,係為咗紀念北極星,因為呢個星係佢信嘅日蓮宗入面一個好重要嘅神祇。[12]嗰年,佢出版咗兩套風景畫集,《東都名所》同《江戶八景》(而家嘅東京)。佢仲開始收學生,一生總共教過50個徒弟。[8]
之後十年,佢越嚟越出名,唔單止因為佢嘅畫,仲因為佢識得自我宣傳。1804年一個江戶節日嗰陣,佢用掃把同墨汁桶畫咗一幅超大嘅達摩肖像,據講有200平方米咁大。[13]另一個故仔就話佢去咗將軍德川家齊嘅宮廷,同另一個用傳統筆觸畫畫嘅藝術家比賽。北齋喺紙上面畫咗條藍色曲線,跟住放隻腳掌沾咗紅色顏料嘅雞喺畫上面走。佢同將軍講呢幅畫係龍田川嘅風景,河面飄住紅色楓葉,最後贏咗場比賽。[14]
1804年到1815年之間,北齋同當時好出名嘅小說家曲亭馬琴合作,出咗一系列有插圖嘅書。特別受歡迎嘅係以源為朝做主角嘅奇幻小說《椿說弓張月》(1807–1811年)。北齋憑住佢創意十足又有氣勢嘅插圖出咗名,但係合作到第13本就完咗。關於佢哋點解唔再合作,有唔同嘅講法,有講係因為性格唔夾,有講係畫插圖嘅意見唔同。[15][16]北齋仲畫過幾本春畫冊。佢呢方面最出名嘅作品係《蛸與海女》,係畫緊一個後生女同兩隻八爪魚纏綿嘅場面,嚟自1814年出嘅春畫三冊本《喜能會之故真通》。[17]
北齋對自己作品嘅製作過程好上心。喺參與《唐詩選畫本》(中國詩選集嘅日文版)嘅信件入面,北齋寫俾出版商講,雕版師江川留吉(北齋之前合作過,好尊重佢嘅人)喺雕某啲頭像嗰陣偏離咗北齋嘅風格。佢仲直接寫信俾另一個參與呢個計劃嘅雕版師杉田金助,話佢唔鍾意杉田用歌川派嘅風格雕人物嘅眼同鼻,要修改先至可以忠實反映佢嘅風格。喺信入面,北齋仲舉咗佢自己畫眼同鼻嘅例子,同埋歌川派嘅風格嚟比較。[18]
1811年,北齋51歲嗰年改名叫「戴斗」,開始咗畫《北齋漫畫》同各種《絵手本》(畫法教科書)嘅時期。[6]呢啲教科書由1812年嘅《略畫早指南》開始,原意係想搵快錢同吸引更多學生。《漫畫》(意思係隨意嘅畫)第一卷1814年出版,即刻大受歡迎。[19]到1820年,佢畫咗12卷(死後仲出咗3卷),裏面有成千上萬幅畫,包括物件、植物、動物、宗教人物,同埋日常生活嘅人,好多都帶住幽默感。[20]
1817年10月5號,佢喺名古屋本願寺名古屋別院外面畫咗幅《大達摩》。呢幅用墨水喺紙上面畫嘅肖像有18乘10.8米咁大,吸引咗好多人去睇。呢件事仲俾人寫成流行歌,北齋亦因此得到「達摩仙」(達摩大師)嘅稱號。[21][22]雖然原作喺1945年毀咗,但係北齋當時印嘅宣傳單仲保存落嚟,而家收藏喺名古屋市博物館度。
1820年,北齋又再改名,今次改做「為一」,標誌住佢開始成為全日本知名嘅藝術家。佢最出名嘅作品《富嶽三十六景》,包括好出名嘅《神奈川沖浪裏》同《凱風快晴》(又叫「紅富士」),係1830年代初期畫嘅。北齋喺《漫畫》入面研究透視法嘅成果,可以喺《神奈川沖浪裏》度見到,佢用咗當時會認為係西方嘅透視法嚟表現深度同體積。[23]呢個系列咁受歡迎,後來仲加多咗十幅。同期佢仲出咗其他受歡迎嘅系列版畫,包括《諸國瀧廻り》、《富嶽百景》同《諸國名橋奇覧》。[24]佢仲開始畫好多花鳥嘅細緻單幅畫(「花鳥畫」),包括好詳細嘅《罌粟》同《雞群》。[25]
佢啲靚畫
[編輯]北齋作為浮世繪畫師,畫過役者畫、美人畫、名所畫、花鳥畫、春畫等多種類嘅浮世繪,仲喺畫手本、肉筆畫、讀本插畫等唔同嘅範疇都有留低足跡。佢畫嘅作品總數唔係好清楚,但根據永田生慈嘅《葛飾北齋年譜》嘅「版木・版畫作品目錄」,總共有1,385件,呢個數字係按兩卷書算作一件計,實際上仲有摺物同肉筆畫加埋。按唔同計法,如果插畫一幅幅咁數,有人估計超過三萬件作品[26]。
北齋漫畫
[編輯]-
1. 江戶日本橋
-
2. 江都駿河町三井見世略圖
-
3. 東都駿臺
-
4. 東都淺艸本願寺
-
5. 本所立川
-
6. 深川萬年橋下
-
7. 五百羅漢寺榮螺堂
-
8. 青山圓座枩
-
9. 隠田の水車
-
10. 下目黒
-
11. 礫川雪ノ旦
-
12. 御厩川岸より兩國橋夕陽見
-
13. 隅田川關屋の里
-
14. 武州千住
-
15. 従千住花街眺望ノ不二
-
16. 武陽佃嶌
-
17. 上總ノ海路
-
18. 登戶浦
-
19. 常州牛掘
-
20. 東海道品川御殿山ノ不二
-
21. 神奈川沖浪裏
-
22. 武州玉川
-
23. 東海道程ケ谷
-
24. 相州七里濵
-
25. 相州江の嶌
-
26. 相州仲原
-
27. 相州梅澤左
-
28. 相州箱根湖水
-
29. 甲州三嶌越
-
30. 駿州片倉茶園ノ不二
-
31. 駿州大野新田
-
32. 山下白雨
-
33. 凱風快晴
-
34. 諸人登山
-
35. 駿州江尻
-
36. 東海道江尻田子の浦略圖
-
37. 東海道金谷ノ不二
-
38. 遠江山中
-
39. 東海道吉田
-
40. 尾州不二見原
-
41. 甲州犬目峠
-
42. 甲州三坂水面
-
43. 甲州伊澤曉
-
44. 信州諏訪湖
-
45. 甲州石班澤
-
46. 身延川裏不二
後期生涯
[編輯]從1834年開始嘅下一個時期,北齋以「畫狂老人卍」(画狂老人卍)呢個名作畫。[27]就係呢個時候,佢製作咗另一套重要嘅系列作品《富嶽百景》,[28]通常被認為係「佢嘅風景畫冊中嘅傑作」。[11]
喺呢部作品嘅版權頁中,北齋寫道:
從六歲開始,我就對臨摹事物嘅形態充滿熱情。到五十歲嘅時候,我已經發表咗好多幅畫作,但係直到七十歲,我畫嘅嘢都冇乜值得一提。到咗七十三歲,我開始有啲明白動物、雀仔、昆蟲同魚嘅結構,仲有草同植物嘅生命。所以,到咗八十六歲,我會繼續進步;到咗九十歲,我會更加深入了解佢哋嘅秘密意義,到一百歲嘅時候,我可能真係會達到神奇同神聖嘅境界。當我一百一十歲嘅時候,每一個點,每一條線都會擁有自己嘅生命。[29]
《中日詩歌真鑑》(Shika shashin kyo)係喺1833年至1834年左右製作嘅,以類似中國手卷嘅特長直幅格式印刷。呢個系列嘅版畫包括中國同日本詩人嘅詩歌,配以呢啲國家嘅景色,仲有能劇(一種早於歌舞伎嘅舞蹈戲劇形式)嘅場景。呢個系列仲有十幅設計流傳到而家。[30]
北齋最後一個版畫系列係喺1835年至1836年左右製作嘅,叫做《百人一首圖畫解》(Hyakunin isshu tuba ga etoki)。呢個系列冇完整出版過,可能係因為喺日本1830年代中期經濟衰退期間,北齋嘅出版商面對財政困難。[31]呢啲版畫以場景配詩,詩歌寫喺一個正方形入面。每幅版畫都有系列標題寫喺直立嘅長方形入面。[32]
1839年,一場火燒毀咗北齋嘅工作室同大部分作品。到呢個時候,佢嘅事業開始衰落,因為好似安藤廣重呢啲後生嘅藝術家越來越受歡迎。83歲嗰年,北齋應一個富農高井鴻山嘅邀請,去咗信濃國(而家嘅長野縣)嘅小布施,喺嗰度住咗好幾年。[33]喺小布施嘅期間,佢創作咗幾件傑作,包括《男浪》同《女浪》。[33]喺1842年至1843年之間,北齋每朝都會用墨水喺紙上畫中國獅子(石獅),佢將之稱為「日新除魔」,用嚟驅邪避凶。[34][35]北齋一直畫到最後,喺1849年初畫咗《富士山煙雲化龍圖》[36]同《雪中虎》。[37]
佢一直都想畫得更好,據說喺臨終嗰陣大叫:「如果上天再俾我十年時間⋯⋯再俾我五年,我就可以成為一個真正嘅畫家。」佢喺1849年5月10日過身,[38]葬喺東京(台東區)嘅青龍寺。[6]佢臨終前作咗一首俳句:「雖然成為鬼魂,我都會輕輕行過夏日嘅田野」。[37]
對藝術同文化嘅影響
[編輯]北齋喺藝術家嘅身份下喺好多領域都有成就。佢設計過書籍插圖同木版畫,畫過素描同繪畫,創作生涯長達70年以上。[39]北齋係日本藝術家當中較早嘗試西方線性透視法嘅人。[40]北齋本人受到雪舟等楊同其他中國繪畫風格嘅影響。[41]佢嘅影響力遍及全球,甚至影響到十九世紀歐洲嘅西方同代人,形成咗「日本主義」。呢股潮流起源於收藏日本藝術品嘅熱潮,特別係浮世繪。首批樣本喺巴黎出現,大約1856年,法國版畫家、設計師同好多印象派藝術家嘅同事,例如愛德華·馬奈,[42] 費利克斯·布拉克蒙喺佢嘅印刷商奧古斯特·德拉特爾嘅工作室首次接觸到北齋嘅畫冊。[43]
受呢本畫冊影響,布拉克蒙為玻璃同陶瓷店老闆弗朗索瓦-尤金·盧梭設計咗「盧梭餐具」,呢套優雅嘅餐具。喺186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出嘅「盧梭餐具」喺評論同商業上都取得咗成功,其後多年都重複推出咗好幾個版本。「盧梭餐具」嘅特色係將複製自日本書籍插圖嘅鳥同魚嘅圖案,以不對稱嘅方式放喺白色背景上,呢種設計喺當時一定好現代化。[44]
北齋仲影響咗印象派運動,佢嘅作品主題喺克勞德·莫內同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嘅作品中都有回響,仲影響到新藝術運動,或者德國嘅青年風格。好多歐洲藝術家都收藏佢嘅木版畫,包括德加、高更、克林姆特、弗朗茨·馬克、奧古斯特·馬克、愛德華·馬奈同梵高。[45]德加曾經講過:「北齋唔單止係浮世界中嘅一個藝術家。佢係一個島嶼,一片大陸,一個完整嘅世界。」[46]赫爾曼·奧布里斯特嘅鞭子圖案,或者叫「鞭子抽打」(Peitschenhieb),成為咗新運動嘅代表,明顯受到北齋作品嘅影響。
法國作曲家克勞德·德布西嘅音樂詩《海》喺1905年首演,相信係受到北齋嘅版畫《巨浪》嘅啟發。作曲家喺佢嘅客廳掛住呢幅畫嘅複製品,仲特別要求將佢用喺公開發行嘅樂譜封面上。呢張樂譜廣泛流傳,而音樂本身亦融合咗日本風格嘅和聲。[47]
即使喺佢去世之後,佢嘅藝術品展覽仍然不斷增加。2005年,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咗一場北齋展覽,成為該年度參觀人數最多嘅展覽。[48]東京展覽嘅幾幅畫作亦喺英國展出。大英博物館喺2017年舉辦咗首個展出北齋晚年藝術品嘅展覽,包括《巨浪》。[49]
北齋啟發咗科幻作家羅傑·澤拉茲尼創作咗一篇獲得雨果獎嘅短篇小說《北齋嘅富士山二十四景》,故事講述主角遊覽富士山周邊地區,停留喺北齋畫過嘅地方。2011年有本關於正念嘅書以羅傑·基斯嘅詩《北齋話》作結,開頭解釋話「有時詩歌比其他任何嘢都更能捕捉到一個概念嘅靈魂」。[50]
喺1985年嘅《大英百科全書》中,理查德·萊恩形容北齋「自十九世紀後期以來,可能比任何其他亞洲藝術家更令西方藝術家、評論家同藝術愛好者印象深刻」。[51]
北齋嘅《賣繪本浮世繪之店》展示咗當時浮世繪實際上係點賣嘅;呢幅畫顯示呢啲版畫係喺當地商店賣,普通人都買得起浮世繪。喺呢幅畫中,北齋用咗一種唔尋常嘅手工上色方法,而唔係用幾塊分開嘅木版。[52]
佢最細嘅女兒瑛有佢自己嘅漫畫同電影,叫做《百日紅小姐:葛飾北齋的女兒》。[53]
一部關於呢位畫家嘅傳記電影喺2021年5月28日喺日本上映。[54]佢喺第3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首映。[55]
評價
[編輯]當時北齋嘅評價
[編輯]北齋有部分作品重新出版,可以睇得出佢當時都有一定嘅人氣。具體嚟講,有啲咁嘅評價留低咗:朝岡興禎喺本叫《古畫備考》嘅書入面記錄咗一個關於北齋嘅軼事。話荷蘭商館館長同北齋講:「真係勁,你畫嘅俗畫,喺江戶城入面好似打雷咁轟動。你嘅畫風真係與眾唔同,我真係好佩服。」呢個故仔發生喺寬政10年(1798年),顯示北齋當時已經有好好嘅名聲[56]。第二年,即係寬政11年(1799年),三囲神社開放俾人參觀,北齋畫嘅作品就喺度受到好高嘅評價。呢件事喺三田村鳶魚嘅《寬政紀聞》同原德齋嘅《墨水志》都有提及過[56]。永田指出,《墨水志》入面介紹嘅高麗此太郎嘅信有提到「北齋宗理」呢個名,佢認為當時北齋嘅聲望可能比而家啲研究人員諗嘅仲要高[57]。
到咗文化年間,北齋開始專注寫讀本。《增補浮世繪類考》評價北齋令到讀本呢個範疇大大發展[58]。北齋得到咗一定嘅評價之後,佢嘅門生越嚟越多。為咗可以更有效率咁教學,北齋開始熱衷於整畫譜[59]。文化13年(1816年)出版嘅《北齋漫畫》第四編序文寫住:「而今葛飾戴斗先生畫功了得,聲名遠播。」文政元年(1818年)出版嘅《北齋漫畫》第八編序文又寫住:「葛飾創立一派,畫名響徹全國。」呢啲序文應該係北齋嘅門生小枝繁寫嘅,反映當時社會對北齋嘅評價都幾高[60]。
另一方面,比北齋更早畫鳥瞰圖嘅鍬形蕙齋就批評過北齋:「北齋咩都係抄人嘅,冇一樣係佢自己開始嘅。」呢個批評喺喜多村信節喺斎藤月岑嘅《武江年表》入面加嘅註釋有提及過[61]。不過永田認為,蕙齋有冇真係咁講過其實冇確實證據。佢推測呢個批評可能係註釋嘅作者因為偏見而亂加嘅[62]。
日本對北齋嘅評價
[編輯]研究葛飾北齋嘅歷史,由1893年美術史家飯島虛心寫嘅《葛飾北齋傳》開始[63]。不過飯島喺書嘅凡例入面自己都講,書入面大部分內容都係佢睇過嘅資料同聽人講,冇經過驗證,可信度可能有問題[64]。而家好多關於北齋嘅描述都係照抄呢啲未經證實嘅嘢,所以有時會有矛盾、同事實唔符,或者講緊嘅嘢根本未確定係咪真係咁[64]。
北齋嘅作品第一次俾列為重要文化財係1997年6月30號,係大阪市立美術館收藏嘅《潮干狩圖》[65]。相比起其他江戶時代嘅浮世繪師,好似勝川春章(1959年)、喜多川歌麿(1962年)、東洲齋寫樂(1962年)、歌川広重(1964年)咁,佢哋嘅作品喺昭和30年代後期已經俾列為重要文化財,北齋就慢咗好多,可以見到佢喺日本國內嘅評價仲係幾低[66]。
永田講過一個佢喺1960年代細個時嘅經歷,話明當時北齋幾冇人問:佢喺舊書店見到北齋嘅和裝書《畫本早引》賣100円[67]。呢件事佢喺2005年10月17號嘅《幾乎每日伊藤新聞》講過[68]。
不過北齋嘅評價後來就大幅提高,變成咗超級有名又受歡迎嘅畫師。呢個轉變主要係因為1998年美國嘅雜誌《生活》搞咗個「過去1000年入面對世界有最大貢獻嘅100個人」嘅活動[69]。佢哋問咗好多專家嘅意見,最後北齋排第86位,係唯一上榜嘅日本人同19世紀畫家[69][70]。呢個消息傳返日本嗰陣引起咗好大迴響,令日本人意識到北齋喺國外嘅評價有幾高[71]。
不過永田指出,雖然北齋喺國內嘅評價因為國外嘅評價而急升,但係大家對佢嘅作品同為人嘅了解就冇乜變[72]。好多人只係識《冨嶽三十六景》同《北齋漫畫》呢啲本身已經好出名嘅作品,冇留意到呢啲作品其實只係北齋長期創作生涯入面好短暫嘅一部分[72]。
日本以外地方對北齋嘅評價
[編輯]喺日本以外嘅地方,最早令北齋出名嘅作品係佢嘅畫譜《北齋漫畫》,係菲利普·弗朗茨·馮·西博爾特帶去歐洲嘅[73]。另外仲有個好出名嘅故仔,話銅版畫家費利克斯·布拉克蒙喺1856年打開由日本運嚟嘅瓷器嘅包裝紙,發現原來係《北齋漫畫》。呢個故仔經常俾人講起,話係北齋作品傳到國外嘅開始,但係而家好多人都唔信呢個故仔係真[74]。
到咗1820年代初,當時嘅荷蘭商館館長揚·科克·布朗霍夫話要北齋畫「日本生活風景」。喺文政12年(1829年)之前,北齋畫咗大概54幅用西洋畫法畫嘅肉筆畫去到國外[75][a]。天保14年(1843年),《北齋漫畫》第六編俾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萬延元年(1860年),大英博物館買咗北齋嘅錦繪,呢件事都有紀錄喺案[75]。1867年喺巴黎世界博覽會,江戶幕府展出咗包括《北齋漫畫》14本喺內嘅4種北齋畫本,仲有其他作品[75]。
北齋同其他浮世繪師嘅作品喺19世紀後半對法國有好大影響,仲掀起咗一股叫做日本主義嘅潮流[74][76][77]。特別係對印象派同後印象派嘅畫家影響好大,好似愛德華·馬奈[77]、克勞德·莫内[76][77][78]、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78]、保羅·塞尚[78]、埃德加·德加[77]、文森特·梵高[79][76][77][78]、詹姆斯·麥克尼爾·惠斯勒[76][78]、保羅·高更[77]等等好多畫家都受過北齋影響。其他方面,音樂家克勞德·德布西[80]、雕塑家卡米耶·克勞岱爾[80]、玻璃工藝家艾米爾·加萊[77]等其他範疇嘅藝術家都有受到北齋影響。
創立日本主義概念嘅法國藝評人菲利普·布爾蒂,喺1866年出版嘅《工業藝術嘅傑作》一書入面提到《北齋漫畫》,佢讚美北齋嘅優雅程度可以同安東萬·華陀媲美,氣勢可以同奧諾雷·杜米埃相比,奇想可以同弗朗西斯科·戈雅並駕齊驅,動態描繪可以同歐仁·德拉克洛瓦相提並論,仲話除咗彼得·保羅·魯本斯之外,冇第二個畫家可以喺題材豐富度同生動筆觸方面同北齋匹敵[81]。另外,藝術史家埃內斯特·舍諾喺1868年出版嘅《186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報告:藝術競賽嘅各國》入面,將北齋評價為「日本大師之中最自由同最真誠嘅一個」[81]。之後,曾經喺日本住過嘅藝評人泰奧多爾·杜雷喺1882年《美術公報》發表咗篇題為「日本藝術、插圖書、出版畫冊、北齋」嘅文章,將北齋定位為「日本出產嘅最偉大畫家」[82]。呢篇文章被該雜誌嘅總編輯路易·貢斯喺1883年出版嘅《日本藝術》一書引用,仲話「北齋呢種完美同獨創嘅天才應該被視為全人類嘅財富」,毫不吝嗇咁讚美[82]。
另一方面,面對法國呢種讚美北齋嘅風潮,美國藝術史家歐內斯特·費諾洛薩同英國日本藝術收藏家威廉·安德森等人就激烈批評貢斯嘅《日本藝術》,話將北齋呢種只係版畫工人同吉山明兆、雪舟、周文等人相提並論,就好似將《龐奇》雜誌嘅約翰·利奇嘅諷刺畫同弗拉·安傑利科嘅畫作相比一樣可恥。佢哋仲警告話法國人嘅呢種過分高估會影響北齋死後喺日本嘅聲譽[82]。1896年出版《北齋研究》嘅米歇爾·勒翁就指出法國嘅日本主義過分高估北齋嘅言論,話如果法國人知道「日本人將保羅·加瓦尼視為法國藝術界嘅頂峰」會點諗,藉此指出日本國內同法國國內對北齋評價嘅差距[83]。
1960年喺維也納舉行嘅「世界和平理事會」將北齋同李奧納多·達芬奇、林布蘭一齊選為「世界文化三大巨匠」,引起咗好大關注[84]。之後喺1966年,蘇聯嘅莫斯科普希金美術館同列寧格勒(而家嘅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舉辦嘅「北齋展」吸引咗超過33萬人次參觀,成為當時嘅熱門話題[85]。正如之前提到,1998年《生活》雜誌將北齋選為「過去1000年間對世界有最偉大貢獻嘅100人」之一,令佢嘅大名響徹全世界[84]。
出處
[編輯]- ↑ Nussbaum, Louis Frédéric. (2005). "Hokusai" in Japan Encyclopedia, p. 345.
- ↑ Smith [未記頁數]
- ↑ Kleiner, Fred S. and Christin J. Mamiya, (2009). 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 Non-Western Perspectives, p. 115.
- ↑ Kleiner, Fred S. and Christin J. Mamiya, (2009). 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 Non-Western Perspectives, p. 115.
- ↑ 5.0 5.1 5.2 5.3 Weston, p. 116
- ↑ 6.0 6.1 6.2 6.3 6.4 Nagata [未記頁數]
- ↑ Weston, pp. 116–117
- ↑ 8.0 8.1 8.2 8.3 8.4 Weston, p. 117
- ↑ 〈葛飾, 応為 カツシカ, オウイ〉 (日文)。CiNii。喺22 May 2017搵到。
- ↑ Calza (2003), p. 426
- ↑ 11.0 11.1 Nagata, Seiji. Hokusai: Genius of the Japanese Ukiyo-e. Kodansha, Tokyo, 1999. [未記頁數]
- ↑ 「北齋」(北齋 "北面畫室")係「北辰齋」(北辰際 "北極星畫室")嘅簡稱。喺日蓮宗入面,北極星係當做妙見菩薩嚟拜嘅。
- ↑ Calza (2003), p. 128
- ↑ Weston, pp. 117–118
- ↑ 日美部落格 第86回 去深川、兩國、九段搵北齋同馬琴嘅痕跡之旅。 NHK。2019年2月17日
- ↑ 曲亭馬琴同葛飾北齋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7 October 2020. 北齋美術館。
- ↑ Calza (2003), p. 455
- ↑ Tinios, Ellis (June 2015). "Hokusai and his Blockcutters". Print Quarterly. XXXII (2): 186–191.
- ↑ Hillier, Jack R. (1980)。《北齋嘅書本插圖藝術》。倫敦:Sotheby Parke Bernet;加州柏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第107頁
- ↑ Weston, p. 118
- ↑ 「達摩先生」嘅簡稱。
- ↑ Calza (2003), p. 192
- ↑ Screech, Timon (2012). "Hokusai's Lines of Sight". Mechademia. 7: 107. doi:10.1353/mec.2012.0009. JSTOR 41601844. S2CID 119865798.
- ↑ Weston, pp. 118–119
- ↑ Weston, p. 119
- ↑ 林美一 『艶本研究 北齋』 有光書房、1968年
- ↑ Hokusai Heaven retrieved 27 March 2009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3 September 2009.
- ↑ "Fugaku hyakkei (One Hundred Views of Mount Fuji)".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英文). 12月 21, 2018. 喺1月 22, 2019搵到.
- ↑ Calza, Gian Carlo. "Hokusau: A Universe" in Hokusai, p. 7. Phaidon
- ↑ Thompson, Sarah E. (2019). Hokusai's landscapes: the complete series (English) (第1版). Boston: MFA publications Museum of fine arts. pp. 151–165. ISBN 978-0-87846-866-9.
{{cite book}}
: CS1 maint: unrecognized language (link) - ↑ Thompson, Sarah E. (2019). Hokusai's landscapes: the complete series (第1版). Boston: MFA publications Museum of fine arts. p. 167. ISBN 978-0-87846-866-9.
- ↑ Thompson, Sarah E. (2019). Hokusai's landscapes: the complete series (English) (第1版). Boston: MFA publications Museum of fine arts. pp. 167–203. ISBN 978-0-87846-866-9.
{{cite book}}
: CS1 maint: unrecognized language (link) - ↑ 33.0 33.1 "Welcome to the World of Hokusai, an "Old Man Mad About Painting"!". Hokusai Kan. Hokusai Museum. 7 March 2018. 喺16 May 2019搵到.
- ↑ Machotka, Ewa (2009). Visual Genesis of Japanese National Identity: Hokusai's Hyakunin Isshu. Peter Lang. ISBN 978-90-5201-482-1.
- ↑ "Fine Japanese Art, lot 252". Bonhams. 2008. 喺5 November 2020搵到.
- ↑ "The Dragon of Smoke Escaping From Mount Fuji, 1849 by Hokusai". KatsushikaHokusai.com. 原著喺31 December 2012歸檔. 喺2 November 2020搵到.
- ↑ 37.0 37.1 Tsuji Nobou in Calza (2003), p. 72
- ↑ (舊曆嘅嘉永二年四月十八日)
- ↑ Finley, Carol (1998-01-01). Art of Japan: Wood-block Color Prints (英文). Lerner Publications. ISBN 978-0-8225-2077-1.
- ↑ Kadar, Endre E.; Effken, Judith A. (5 November 2008). "Paintings as Architectural Space: "Guided Tours" by Cézanne and Hokusai". Ecological Psychology. 20 (4): 299–327. doi:10.1080/10407410802421874. S2CID 143785505.
- ↑ Daniel Atkison and Leslie Stewart. "Life and Art of Katsushika Hokusai" in From the Floating World: Part II: Japanese Relief Prints, catalogue of an exhibition produced by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Chico. Retrieved 9 July 2007;
- ↑ Wilson-Bareau, Juliet, 編 (2004). Manet by himself: Correspondence and conversation (English) (第2版). London: Time Warner Books UK. pp. 24. ISBN 0-316-72809-8.
{{cite book}}
: CS1 maint: unrecognized language (link) - ↑ Thompson, Sarah E. (2023). Hokusai: Inspiration and Influence (第1版). Boston, MA: MFA Boston. p. 112. ISBN 978-0-87846-890-4.
- ↑ Thompson, Sarah E. Id. at 120.
- ↑ Rhodes, David (November 2011). "Hokusai Retrospective". The Brooklyn Rail.
- ↑ "How, after death, Hokusai changed art history". Phaidon. 10 May 2017. 原著喺2017年5月13號歸檔. 喺6 November 2020搵到.
- ↑ Thompson, Sarah E. (2023). Hokusai: Inspiration and Influence (English) (第1版). Boston, MA: MFA Publications. p. 116. ISBN 9780878468904.
{{cite book}}
: CS1 maint: unrecognized language (link) - ↑ Brown, Kendall H. (2007-08-13). "Hokusai and His Age: Ukiyo-e Painting, Printmaking and Book Illustration in Late Edo Japan (review)". The Journal of Japanese Studies (英文). 33 (2): 521–525. doi:10.1353/jjs.2007.0048. ISSN 1549-4721. S2CID 143267375.
- ↑ Carelli, Francesco (2018). "Hokusai: beyond the Great Wave". London Journal of Primary Care. 10 (4): 128–129. doi:10.1080/17571472.2018.1486504. PMC 6074688. PMID 30083250.
- ↑ Mark Williams and Danny Penman (2011). Mindfulness: An Eight-Week Plan for Finding Peace in a Frantic World, pp. 249, 250–251. The poem is also at Hokusai Says – Gratefulness.org.
- ↑ Lane, Richard (1985). "Hokusai",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v. 5, p. 973.
- ↑ Finley, Carol (January 1998). Art of Japan: Wood-block Color Prints. Lerner Publications. ISBN 978-0-8225-2077-1.
- ↑ Hoeij, Boyd van (2015-10-30). "'Miss Hokusai' ('Sarusuberi: Misu Hokusai'): Film Review". The Hollywood Reporter (美國英文). 喺2021-06-07搵到.
- ↑ "HOKUSAI IN CINEMAS MAY 28". hokusai2020.com. 喺2021-06-07搵到.
- ↑ Blair, Patrick; Brzeski, Gavin J. (2020-11-02). "Tokyo Film Festival Opens With Light COVID-19 Restrictions, Support from Christopher Nolan". The Hollywood Reporter. 喺2021-06-07搵到.
- ↑ 56.0 56.1 永田 2000,頁 79.
- ↑ 永田 2000,頁 80.
- ↑ 永田 2000,頁 83.
- ↑ 永田 2000,頁 135.
- ↑ 永田 2000,頁 137.
- ↑ 永田 2000,頁 155.
- ↑ 永田 2000,頁 156.
- ↑ 永田 2017,頁 157.
- ↑ 64.0 64.1 永田 2017,頁 158.
- ↑ 永田 2017,頁 7.
- ↑ 永田 2017,頁 7-8.
- ↑ 榎本 2005,頁 2.
- ↑ 神山 2018,頁 236.
- ↑ 69.0 69.1 永田 2017,頁 9.
- ↑ 超絕浮世繪師,葛飾北齋嘅AtoZ!由震撼全世界嘅傑作到私生活全面介紹 和樂,2021年6月17日。2023年9月8日閱覽。
- ↑ 永田 2017,頁 10.
- ↑ 72.0 72.1 永田 2017,頁 11.
- ↑ 永田 2000,頁 140.
- ↑ 74.0 74.1 永田 2000,頁 141.
- ↑ 75.0 75.1 75.2 75.3 ティモシー 2022,頁 17.
- ↑ 76.0 76.1 76.2 76.3 日本主義 (日文). kotobank.
- ↑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北齋漫畫嘅世界〉。the Public Relations Office of the Government of Japan。日本政府。喺2023-09-25搵到。
- ↑ 78.0 78.1 78.2 78.3 78.4 舟橋 2016,頁 142.
- ↑ 田中 1976,頁 14.
- ↑ 80.0 80.1 加藤 2018,頁 65.
- ↑ 81.0 81.1 稻賀 2000,頁 122.
- ↑ 82.0 82.1 82.2 稻賀 2000,頁 123.
- ↑ 稻賀 2000,頁 128.
- ↑ 84.0 84.1 神山 2018,頁 252.
- ↑ 神山 2018,頁 243.
注解
[編輯]- ↑ 呢啲作品而家分別收藏喺荷蘭國立民族學博物館(29幅)同法國國家圖書館(25幅)度[75]。
總論同引用參考
[編輯]- Calza, Gian Carlo (2003). Hokusai. Phaidon. ISBN 978-0-7148-4457-2.
- Clark,Timothy 編(2017)。《Hokusai: Beyond the Great Wave》。倫敦:Thames & Hudson/大英博物館。ISBN 978-0-50009-406-8
- 萊恩,理查德(1978)。《Images from the Floating World: The Japanese Print》。牛津:牛津大學出版社。ISBN 978-0-19-211447-1;OCLC 5246796。
- 永田,生二(1995)。《北齋:日本浮世繪嘅天才》。東京:講談社國際。ISBN 978-4-770-01928-8
- Ray,Deborah Kogan(2001)。《北齋:畫山嘅男人》。紐約:Frances Foster Books。ISBN 978-0-374-33263-1。
- 史密斯,亨利 D. 二世(1988)。《北齋:富士山一百景》。紐約:George Braziller, Inc.,出版商。ISBN 978-0-8076-1195-1。
- Weston,Mark(1999)。《日本巨人:日本最具影響力嘅男女嘅生平》。紐約:講談社國際。ISBN 978-1-56836-2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