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香港街頭小食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現時販賣街頭小食嘅店鋪
位於深水埗街邊嘅香港懷舊糕點,包括笑口棗、棋子餅、馬拉糕等。

香港街頭小食嘅發展源遠流長,由19世紀開始,香港已開始有路邊攤檔,佢哋都係為咗維持生計以及照顧社會草根階層人士嘅飲食所需而出現嘅,至於街邊小食攤檔就喺1950至1960年代初發展最為蓬勃,賣嘅小食種類繁多而且價錢平,因而深受歡迎,後因衞生問題被政府逐步驅除,呢啲路邊攤檔就開始搬入舖頭維持經營,雖然唔喺路邊「推車仔」,但所出售嘅嘢食仍然係街頭所賣嘅小食,因此極受歡迎。

香港街頭小食嘅種類好多,例如雞蛋仔碗仔翅臭豆腐生菜魚肉湯、魚蛋砵仔糕牛雜格仔餅、炸魷魚鬚、串燒燒賣煎釀三寶等等都屬呢類,佢哋大多用紙袋或發泡膠盒裝,再用竹簽或膠食用,即買即食,冇任何餐枱等設備。由香港街頭小食嘅特色同發展,可見香港人獨有嘅香港飲食文化特色。香港人除咗平日生活節奏快捷、工作速度快之外,喺飲食方面亦可以顯出港人講求快速嘅心態,唔止食嘅要快,連製作嘢食都要快,先能夠喺社會生存,街頭小食正正顯示出呢個特點。據《蘋果日報》喺2002年8月8號嘅一篇報道講,香港人每日就食咗 55 噸,約 375 萬粒魚蛋[1],數量驚人,足見香港人對街頭小食嘅熱愛。

歷史發展

[編輯]

街頭小食最初亦係喺街邊檔口先出現。街邊檔口嘅發展可謂源遠流長,早喺1880年代已經有街邊檔口出現,佢哋日以繼夜做生意,而當時亦已有大牌檔嘅出現[2],大牌檔亦係喺街頭擺賣嘅,係領有政府牌而擁有比小販更大面積嘅地方去擺賣[3],同小販有相似嘅地方,其後更開始有「為食街」嘅出現,所謂「為食街」係指一啲熟食小販集中喺一處地方賣嘢食畀低下階層市民,而最早期嘅「為食街」喺中環士丹利街嘉咸街交界,街內有多個賣三餐同宵夜糖水甜湯)嘅熟食小販[4],1950、60年代開始出現咗大量小販賣街頭小食[5],至1970年代開始,政府為整頓市容,重新規劃城市,開始抑止街邊攤檔阻街情況[6],到1997年回歸後,政府因為路邊擺賣食物衍生衛生問題而大力打擊呢啲無牌小販,令街邊小販嘅數目驟然回落,到近年,小販數目已大不如前,但街頭小食已唔再局限於「街頭」,而開始進佔舖頭繼續經營,小販開始進佔舖頭經營除咗係因為政府大力打擊令佢哋無法繼續喺街頭生存,同時亦因為1997年香港發生金融風暴,店舖租金大幅下跌,令小販畀得起舖租,而開始喺舖頭經營,而且越來越受歡迎,舖頭越開越多[7],而且多數集中喺一處經營,好似旺角花園街油麻地廟街等都有大量嘅街頭小食賣。時至今日,香港人要食街頭小食,大多喺呢啲舖頭買完即食。

特點

[編輯]
  1. 即買即食,嘢食亦係即時可以整好,迎合講求快捷方便、慳時間嘅香港人。嘢食係普遍利用紙袋、竹簽食,都係用完即棄嘅。
  2. 好多都唔多健康。老香港流行嘅街頭小食,例如油炸炸酥盒(即一種好似墨盒狀嘅油器,裏面有蘿蔔絲[8])都含有大量脂肪。而「飛機欖」(即一啲裝有三、四個甘草或辣椒欖嘅小包[8])等就喺製過程上用上大量嘅。雖然近年香港提倡健康飲食,但喺旺角街頭重可以睇到形形色色嘅煎炸嘢食(好似煎釀三寶、炸魷魚鬚等)或高糖份嘅小食(好似雞蛋仔格仔餅等),可見香港人以食為先嘅文化。
  3. 製作速度快,相比其他快餐等膳食平同唔費時。

學者分析

[編輯]

學者一般認為,街頭小食同香港人生活同香港社會有密切關係,係香港嘅通俗文化。學者白頌麒[5]指出香港街頭小食雖然唔衛生,會令食客唔舒服,但食客唔會因此卻步,但會加緊留意當中嘅衞生,日後小心揀,反映出食客好鍾意街頭小食但唔會盲目,而會自行進行觀察嘅飲食文化。此外,佢亦指出從顧客多數係幾個人一齊食可見香港人鍾意同三五知己一齊食嘅飲食文化。

參考

[編輯]
  1. 梁洵瑜.港人日吃魚蛋375萬粒 屬全球華人至愛 本地口味要彈牙.蘋果日報,2002-8-8,A12版.
  2. 張知民.香港掌故.香港:豐年出版社,1948年:8-10
  3. 吳昊.飲食香江.香港:SCMP Book Publishing Limited,2001年:97
  4. 吳昊、張建浩.香港老花鏡之生活舊貌.香港:皇冠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1996年:16
  5. 5.0 5.1 白頌麒. 香港街頭小食與香港文化認同. 文化研究@嶺南. 2007年,第7期 http://www.ln.edu.hk/mcsln/7th_issue/feature_04.shtml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2年1月22號,.
  6. 吳昊.飲食香江.香港:SCMP Book Publishing Limited,2001年:210
  7. 不詳.辣魚蛋、炒栗子和煨蕃薯這些街頭小食.Recruit.1999年7月30日
  8. 8.0 8.1 鄭寶鴻.香江知味:香港早期嘅飲食場所.香港: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2003年:242

[編輯]
  1. 陳可焜 (1990年)。事港情 (簡體中文)。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ISBN 7561503636 {{cite book}}: Cite has empty unknown parameter: |coauthors= (help)
  2. 陳雲 (2006年7月6號)。不如舊:香港舊事返照 (繁體中文)。香港: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ISBN 9789628884650 {{cite book}}: Cite has empty unknown parameter: |coauthors= (help)
  3. 吳昊 (2000年)。港萬花筒 (繁體中文)。香港:SCMP Book Publishing Limited。ISBN 9621780306 {{cite book}}: Cite has empty unknown parameter: |coauthors= (help)
  4. 吳昊 (2001年)。香港 歲月留情 (繁體中文)。香港:次文化有限公司。ISBN 9627420239 {{cite book}}: Cite has empty unknown parameter: |coauthors= (help)

睇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