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加勒比海

座標15°N 75°W / 15°N 75°W / 15; -75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加勒比海
加勒比海。
方位15°N 75°W / 15°N 75°W / 15; -75
種類
湖面面積2,754,000 km2(1,063,000 sq mi)
最深7,686 m(25,217 ft)
加勒比海衛星圖

加勒比海英文Caribbean Sea西班牙文Mar Caribe法文Mer des Caraïbes荷蘭文Caraïbische Zee)係位於西半球熱帶大西洋海域嘅一片海域,喺南美洲北美洲中間,由墨西哥灣一路去到西印度群島。西部、西南部係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中美洲諸國,北部係大安地列斯群島,包括古巴,東部係小安地列斯群島,南部係南美洲[1]。成個加勒比海海區、西印度群島諸島及海域沿岸被合稱為『加勒比地區』。加勒比海係世界上最大嘅海之一,面積達到近2,754,000平方公里(1,063,000平方英里)[2],最深點係開曼群島、牙買加之間嘅開曼海溝,深度低於海平面7,686米(25,220英尺)。加勒比地區沿岸包括好多海灣,如戈納夫灣委內瑞拉灣達連灣帕里亞灣洪都拉斯灣

英屬維爾京群島托爾托拉島上嘅羅德城

歷史

[編輯]
位於加勒比海岸金塔納羅奧州(墨西哥)嘅瑪雅城市圖盧姆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於1492年登陸伊斯帕尼奧拉島

『加勒比』一詞來源於加勒比人,喺15世紀末歐洲人嚟到呢個地區時,加勒比人係當時主要嘅美洲原住民種群之一。1492年,哥倫布搵到西印度群島,就用西班牙語名『安的列斯』嚟稱呼呢啲島,而由此『安的列斯海』就成為咗一啲歐洲語言中加勒比海嘅替代名。喺此後嘅一個世紀內,西班牙掌握住絕對嘅霸權。

長期以來,加勒比對於歐亞大陸文明來講都係一片完全未知嘅海域,直到1492年哥倫布喺試圖發現亞洲航路嘅過程中駛入呢個海區。喺呢個時候,西半球大部分對於歐洲人都係未知嘅。喺哥倫布發現加勒比群島之後,呢個區域迅速被西方文明殖民(最初為西班牙,此後為葡萄牙英格蘭荷蘭共和國法國丹麥)。由此,加勒比海成為咗歐洲海運同海上貿易嘅要地,都最終引嚟咗海盜

今日嘅加勒比海區域有22個島嶼國家或領地,濱臨12個大陸國家。由於陽光充足,全年溫暖加上信風調節,以及諸多風景名勝,喺20世紀下半葉至21世紀,加勒比海成為咗頗受歡迎嘅旅遊目的地。

英屬維爾京群島嘅珊瑚礁

範圍

[編輯]

國際海道測量組織對加勒比海範圍嘅界定如下[3]

尤卡坦海峽:同墨西哥灣嘅界線相同(卡多切角燈塔(21°37′N 87°04′W / 21.617°N 87.067°W / 21.617; -87.067)與古巴聖安東尼奧角燈塔嘅連接線)。
北部:於向風海峽——海地卡萊塔點(74°15'W)同珍珠點(19°40'N)嘅連接線;於莫納海峽——多明尼加共和國恩加尼奧角與波多黎各阿古赫雷亞達(18°31′N 67°08′W / 18.517°N 67.133°W / 18.517; -67.133)嘅連接線。
伯利茲嘅大藍洞
東部界線:從波多黎各聖迭戈點沿其經線(65°39'W)向北100英尋,再向東同向南,由此所有小安的列斯群島嘅島嶼、沙洲同淺水區域,遠至加列拉點(特立尼達島東北端),都可以被包括在內。再由加列拉點穿過特立尼達直至加列奧塔點(東南端),最後到達委內瑞拉嘅巴哈點(9°32′N 61°0′W / 9.533°N 61.000°W / 9.533; -61.000)。

除此之外,雖然巴巴多斯島都位於同一個大陸架上,但佢被認為屬於大西洋而非加勒比海。

地質

[編輯]

加勒比海大部份喺加勒比板塊上,同大西洋之間由幾個唔同年代嘅島弧相隔。最年輕嘅島弧從小安地列斯群島維京群島千里達及托巴哥嘅東北角到委內瑞拉嘅北海岸。呢個島弧係由南美板塊同加勒比板塊碰撞而成,上面有好多活火山同休眠火山,包括培雷火山、喺荷蘭加勒比區聖佑達修斯奎爾火山以及多米尼克三峰山。海嘅北邊較大嘅島包括古巴海地牙買加波多黎各,係年代比較久遠嘅島弧。

目前仲唔清楚加勒比海嘅地質年代,估計約喺一億六千萬至一億八千萬年前,係喺中生代時因超大陸盤古大陸嘅水平破裂而形成[4]。一般假設喺泥盆紀已有原加勒比海盆地,喺石炭紀初期岡瓦那大陸往北移動,靠近歐美大陸,使盆地面積漸漸縮細。下一階段加勒比海嘅形成係喺三疊紀。裂谷造成咗狹長嘅槽狀地形,從紐芬蘭與拉布拉多延伸到墨西哥灣,係由矽質碎屑嘅沉積岩構成。喺侏羅紀早期嘅海侵,水進入咗而家嘅墨西哥灣,形成狹長形嘅湖泊。喺侏羅紀中期嘅裂谷作用形成咗加勒比海嘅深盆地。盆地嘅出現都代表大西洋嘅開始,並喺侏羅紀末期使盤古大陸瓦解。喺白堊紀時加勒比海嘅形狀同而家差唔多。喺古近紀初期因為海退,加勒比海同墨西哥灣分開,同大西洋之間就係由古巴海地隔開。喺全新世時加勒比海變動唔大,直到新生代時因為海水水位上昇,加勒比海又開始同大西洋相連。

海洋特性

[編輯]
大西洋嘅北赤道暖流墨西哥灣暖流

加勒比海水文特性嘅同質性高。以海面嘅月平均溫度為例,各年嘅變化唔超過3°C(25°-28°C)。喺過去嘅五十年中,加勒比海經過三個唔同嘅階段,喺1974年前持續咁變凍,最凍嘅時間出現喺1974至1976年,之前以每年0.6度嘅溫度持續升高。溫度嘅變化同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有關。加勒比海嘅鹽度為3.6%,密度為1.0235-1.0240 103 kg/m3,海面水嘅顏色從藍綠色至綠色。

氣候

[編輯]
加勒比海嘅平均海面溫度(2005年8月25-27日)[5],喺古巴上空嘅係颶風卡特里娜

加勒比海嘅氣候受到墨西哥灣暖流秘魯寒流洋流嘅影響[6]。由於地處熱帶,因此海嘅溫度維持喺較溫暖嘅溫度,各季嘅最低溫喺21-29 C°之間。

加勒比海係西半球好多時出現熱帶氣旋嘅地區。一連串嘅低壓系統由非洲西部海域生成,越過大西洋來到加勒比海。低壓系統中大部份都唔會發展為熱帶氣旋,只有少部份會,即為北大西洋熱帶氣旋,多半會喺東加勒比海嘅氣壓較低區域。熱帶氣旋出現喺每年嘅六月至十一月,主要係喺八月同九月。平均每年會有九個熱帶氣旋,有五個到達颶風嘅等級。依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嘅資料統計,喺1494年至1900年之間出現過385個颶風。

颶風嘅破壞力強大,對加勒比海嘅島嶼係每年都可能出現嘅潛在威脅。強烈嘅海浪會整爛珊瑚礁,如果颶風將沙或泥搬運過來,會使珊瑚窒息而死亡,最後珊瑚礁會崩解。

生態學

[編輯]
哥倫比亞聖安德列斯-普羅維登西亞同聖卡塔利娜群島省嘅海
多明尼加睇加勒比海

加勒比海係世界上9%珊瑚礁嘅棲息地,面積約20,000平方英里(52,000平方公里),大部份喺加勒比海上嘅各島,以及中美洲嘅海灣[7]。其中最大嘅係面積96300公頃貝里斯堡礁,喺1996年列為世界遺產,本身都係中美洲大堡礁系統(MBRS)嘅一部份,中美洲大堡礁系統長約一千公里,係世界第二長嘅珊瑚礁,分佈喺墨西哥貝里斯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各國鄰近加勒比海嘅沿岸。

委內瑞拉莫羅科伊國家公園中嘅玳瑁

近年異常溫暖嘅加勒比海海水對珊瑚礁嘅影脅越嚟越嚴重,珊瑚礁係世界上最具多樣性嘅海洋環境之一,但其生態系統非常脆弱。當熱帶地區嘅海水異常溫暖嘅時間變長,同珊瑚共生嘅蟲黃藻會死亡,蟲黃藻提供食物畀珊瑚,亦都係珊瑚礁有顏色嘅原因。呢種小型植物死亡及消失嘅結果係珊瑚白化,會造成大面積珊瑚礁嘅破壞。超過42%嘅珊瑚礁已經完全白化,95%嘅珊瑚礁已經有部份嘅白化[8]

經濟同人類活動

[編輯]
委內瑞拉瑪格麗塔島嘅Playa Puerto Cruz
聖露西亞蘇弗里耶爾區附近嘅珊瑚嶕

自從殖民時代起,加勒比海嘅人類活動顯著增加。此海域係世界上產油最多嘅區域之一,每年約一億七千萬噸[9]。好多加勒比海附近嘅國家都有大型嘅漁業,一年約有五百萬公噸[10]

呢個區域嘅人類活動帶嚟大量嘅污染。泛美衛生組織喺1993年估計只有10%嘅廢水係喺適當處理後再放流入海[9]

加勒比海區域都有好多嘅旅遊產業。加勒比海旅遊組織計算每年約有一千二百萬人造訪此區域,包括1991至1992約八百萬人係坐遊輪嚟。喺好多加勒比海嘅島上都有以水肺潛水珊瑚礁浮潛為基礎嘅旅遊業,係當地經濟嘅一大貢獻[11]

臨海國家

[編輯]

屬於加勒比海地區嘅大西洋島嶼

[編輯]

加勒比海群島

[編輯]

睇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The Caribbean Sea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08年7月8號,. World Wildlife Fund. Website last accessed 5 December 2009
  2. The Caribbean Sea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8年1月4號,. All The Sea. URL last accessed May 7, 2006
  3. "Limits of Oceans and Seas, 3rd edition" (PDF). 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 1953. 原著 (PDF)喺2011年10月8日歸檔. 喺2010-02-07搵到.
  4. Iturralde-Vinent, Manuel (2004), The first inhabitants of the Caribbean , Cuban Science Network . URL accessed on 28/07/2007
  5. "NASA Satellites Record a Month for the Hurricane History Books". 原著喺2011-08-13歸檔. 喺2014-11-14搵到.
  6. Silverstein, Alvin (1998) Weather And Climate (Science Concepts); page 17. 21st Century. ISBN 0-7613-3223-5
  7. Status of coral reefs in the Caribbean and Atlantic Ocean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1年12月24號,. World Resource Institute. URL accessed on April 29, 2006.
  8. Mesoamerican Coral Reef on the Way to Becoming a Marine Desert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4年11月29號,. Inter Press Service News Agency - Mesoamerican Coral Reef on the way to becoming a Marine Desert
  9. 9.0 9.1 An Overview of Land Based Sources of Marine Pollution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06年12月7號,. Caribbean Environment Programme. URL last accessed May 14, 1 B.C.
  10. LME 12: Caribbean Sea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06年5月4號,. NOAA Fisheries Northeast Fisheries Science Center Narragansett Laboratory. URL last accessed May 14, 2006.
  11. Reefs at Risk in the Caribbean: Economic Valuation Methodology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2年2月27號,.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2009.

睇埋

[編輯]
  • Snyderman, Marty (1996) Guide to Marine Life: Caribbean-Bahamas-Florida; page 13-14, 19. Aqua Quest Publications, Inc. ISBN 1-881652-06-8
  • Glover K., Linda (2004) Defying Ocean's End: An Agenda For Action; page 9. Island Press. ISBN 1-55963-755-2
  • Peters, Philip Dickenson (2003) Caribbean WOW 2.0; page 100. Islandguru Media. ISBN 1-929970-04-8
  • Reefs at Risk in the Caribbean: Economic Valuation Methodology,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2007.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