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
座標: 45°45′00″N 128°39′00″E / 45.75000°N 128.65000°E
![]() |
呢版有滿文字母,部分作業系統、網頁瀏覽器需要特殊字母或符號嘅支援先睇到,否則可能出現未成連字嘅字母或其他符號。 |
哈爾濱 | |
---|---|
哈尔滨市 | |
自左上到右下:紅博廣場、防洪紀念塔、中央大街、聖索菲亞大教堂、松浦大橋、冰雪大世界 | |
---- | |
簡稱:哈、哈市 | |
花名:冰城、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天鵝頸上嘅明珠、夏日勝地 | |
舊名:濱江 | |
![]() 哈爾濱位置圖 | |
國 | ![]() |
省 | 黑龍江 |
地級政區 | 副省級市 |
轄下一級政區 | 9區、2縣級市、7縣[1] |
建城年 | 1898年 |
設市年 | 1926年 |
市長 | 孫喆 |
市委書記 | 王兆力 |
政府駐地 | 松北區世紀大道1號 |
地理 | |
總面積 | 53068[1] km² |
市區面積 | 10198[2] km² |
海拔 | 132~200[3] m |
人口 | |
總人口(2017) | 1092.9萬 |
戶籍人口(2013) | 995.2萬[4] |
市區(2013) | 473.6萬[4] |
人口密度 | 200.4人/km² |
民族 | 漢族,另有47個少數民族(達66萬)[4][5] |
官方語言 | 普通話 |
本地語言 | 東北官話 |
註 | 總人口、人口密度據中文版 |
經濟 | |
GDP(2013) | 5010.8億人民幣[6] |
人均GDP | 49565元人民幣[6] |
市區GDP(2010) | 2582億人民幣[2] |
市區人均GDP | 43920元人民幣 |
時間 | |
時區 | 中國時區[7](UTC+8) |
識別信息 | |
電話區號 | +86 (0)451[4] |
郵政編碼 | 150000[4] |
車牌 | 黑A(市轄區)、黑L(原松花江地區,即縣級市共縣)、黑R(農墾系統) |
政區代碼 | 23010[4] |
象徵 | |
市樹 | 榆樹 |
市花 | 丁香[4] |
網站: 哈爾濱市府 |
哈爾濱(粵拼:haa1 ji5 ban1;滿文:ᡥᠠᡵᠪᡳᠨ ,,穆麟德:Harbin;俄文:
Харби́н (幫手·有關),拉丁轉寫:Kharbin;普通話拼音:
Hārbīn (幫手·有關),威式拼音:Ha-erh-pin)[未記出處或冇根據],係中國東北一城市,喺黑龍江省。中華人民共和國編制下,係黑龍江省會,行政上係副省級城市,叫哈爾濱市。哈爾濱位處喺東北平原嘅北面,黑龍江省嘅南邊,面積有5萬3068平方公里[1],響副省級以上嘅城市排第二,僅次於重慶市。哈爾濱亦係中國東北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同埋交通嘅中心,亦係中國乃至東北亞嘅大城市,2015年GDP 5751.2億人民幣[8],據《2015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哈爾濱排第28位[9]。哈爾濱住落嘅主要民族有漢族、朝鮮族、滿族、回族、蒙古族、錫伯族、達斡爾族。
「哈爾濱」呢個名係從滿蒙語言度音譯來,不過係咩意思有好多種講法,比較通行嘅講法係滿洲話「曬漁網嘅場地」。
哈爾濱嘅氣候係中溫帶嘅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天非常之長又好凍,連夏天都好涼爽,所以佢重有冰城、夏日勝地嘅稱號,係滑雪、旅遊,同埋避暑嘅好地方。入冬時舉辦冰燈展會,吸引好多遊客參觀。
哈爾濱市係中國第一批優秀旅遊城市,又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佢嘅城市建築風格好特別,城入面有好多歐洲式嘅建築物,所以又有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嘅稱號,同時哈爾濱又有遞個讚法叫天鵝頸上嘅明珠,係因為流過市區嘅松花江嘅形狀似天鵝頸。
史[編輯]
名[編輯]
「哈爾濱」呢個名可以肯定係源自滿蒙語言,但具體意思好多種講法,滿文入面有「曬網場」、「人名」、「羊膊骨」嘅講法;蒙文嘅意思係「平地」;女真文有「音變自阿勒錦(榮譽噉解)」、「天鵝」;又有通古斯語言「官碼頭」嘅講法。
前史[編輯]
哈爾濱地處滿洲偏北嘅地方,一直以來係遊牧民族嘅領地。漢晉兩代係扶餘國土,隋代係靺鞨領地,唐代係渤海國鄚頡府轄地。
遼國時歸東京道,不過當地實際有效統治嘅係元顏氏。1114年,女真領袖元顏阿骨打起兵反遼,喺寧江州、出河店兩個戰役大敗十萬遼軍,喺1115年稱帝開金國,喺今日哈爾濱阿城定都叫會寧府(又叫金上京),哈爾濱市區就係上京嘅週邊。
元代時屬遼陽行省開元路,係成吉思汗三細佬斡斤嘅家族領地,明朝屬奴兒干都司,清代先歸寧古塔將軍,1756年喺阿城設阿拉楚喀副都統,當時以松花江爲界,以南歸阿拉楚喀副都統,隸屬吉林將軍,置賓州廳、雙城廳;以北歸呼蘭副都統,隸屬黑龍江將軍。
後來清朝搞京旗移墾、開禁放荒,有好多滿漢百姓移民到哈爾濱地方,不過淨係發展咗農業,建城前哈爾濱有十條村、三萬人。
建城同俄化[編輯]
近代,沙俄向遠東擴張,除咗奪得中國外滿洲嘅領土之外,亦都將東北納入佢勢力範圍。1896年6月3號,沙俄因為參與三國干涉還遼,要中國畀啲着數佢,逼中國簽咗《中俄密約》,取得咗中東鐵路嘅修築權。沙俄特別考察隊揀啱咗阿什河匯入松花江嘅三角地帶(今哈爾濱市區),1898年6月9號將鐵路工程局設喺呢處,立即辦公,哈爾濱建城。當年哈爾濱屬吉林省,沙俄改佢名做松花江市。不過到1903年鐵路通車之後恢復叫哈爾濱。
鐵路通車之後,哈爾濱作為交通要衝急劇發展,有好多俄人遷居哈爾濱,可以講哈爾濱係俄人起嘅,就好似上海係十里洋場噉,至今佢個城市依然好俄化,比如老城區嘅俄國建築、發達嘅俄餐廳、以及有俄羅斯人喺道活動。所以當時中國政府想加強控制,1905年10月31號設哈爾關道(後改名濱江關道),遞年5月11號喺濱江城(今日道外區)正式設署。
1907年1月14號,哈爾濱定爲中俄交易地,而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準奏設濱江廳,想強化對哈爾濱嘅管理。不過當年11月23號中東鐵路管理局頒佈《哈爾濱自治公議會章程》,劃埠頭區、新街市(卽南崗區)七千幾平方公里做哈爾濱市區,歸公議會管轄,實質上就係反抗中國政府嘅強化管理。直到1926年成立哈爾濱特別市之前,哈爾濱嘅實際統治歸俄羅斯人嘅公議會。
喺日俄戰爭失敗之後,俄國影響力減弱,結果有33個國家16萬僑民移民哈爾濱,哈爾濱由俄人城市變成國際都會,係中國最早國際化嘅地方。當時有16個外國領館,過千銀行企業,同時亦都有中國資本。哈爾濱變成東北亞嘅金融、經濟、交通中心之一,以及係世界有名都會。
民國[編輯]
1913年濱江廳改為濱江縣,1914年改爲濱江道。
1918年,俄國內戰,之後俄國又有共產黨運動,於是好多沙俄將軍、貴族、地主、資本家、難民被迫流亡國外,其中哈爾濱同上海係白俄、俄系猶太人聚居嘅中國城市,哈爾濱一度係俄國之外最大嘅俄人聚居城市,佢哋喺哈爾濱起咗幾十間俄文學校,重開辦俄文報刊,同時哈爾濱嘅東正教堂都好興,令哈爾濱更似西方城市。
1921年設東省特別區市政管理局,1926年設特別市,將管轄權收歸中國。其中埠頭區、新街市係特別市範圍,馬家溝、老哈爾濱(家下嘅香坊區)、新安埠、八區、顧鄉、正陽河屬東省特別區市政管理局。
滿洲國[編輯]
滿洲事變後,1933年7月1號將原先特別市範圍擴大到東省特別區市政管理局、吉林省濱江縣、黑龍江省松浦市,直屬滿洲國政府。
1937年改為濱江省省會。
二戰之後[編輯]
1945年8月18號蘇聯軍控制咗哈爾濱,後來轉交民國政府,設特別市直屬國府。
1946年4月28號中共控制哈爾濱,11月18號特別市歸中共政權,1949年3月取消特別市,改爲松江省省會;1953年7月8號又成為直轄市,1954年松江、黑龍江兩省合併,哈爾濱又放返畀省做黑龍江省會至今。
轄下變動年表[編輯]
松江省哈爾濱市(1949年到1953年)[編輯]
- 1949年10月1號,哈爾濱市設道裏區、南崗區、太平區、東傅家區、西傅家區、香坊區、松浦區、顧鄉區、新陽區(9區)
- 1953年1月23號,香坊分出平房區、朝陽區;顧鄉分出王崗區;阿城縣分出天恆區(13區)
哈爾濱直轄市(1953年到1954年)[編輯]
- 1953年11月23號,新陽一分為二,併入道裏、顧鄉。(12區)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954年至1958年)[編輯]
- 1956年8月28號,東傅家、西傅家合併爲道外區;顧鄉併入道裏;朝陽嘅一部分併入平房(10區)
- 10月25號,天恆併入朝陽(9區)
- 1958年1月15號,香坊分出部分成立動力之鄉區(10區)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區[10](1958年到1968年)[編輯]
- 1958年8月16號,綏化專區改名爲松花江專區(專區11縣)
- 1959年12月14號,阿城分出部分畀香坊、太平、動力之鄉、平房;肇東分出部分畀道裏;平房分出部分畀動力之鄉(市7區4縣)
- 1960年5月12號,松花江專區嘅五常縣、雙城縣、巴彥縣、木蘭縣、通河縣拼入哈爾濱;哈爾濱市嘅肇東畀咗松花江專區;嫩江專區嘅安達縣、明水縣、青岡縣畀咗松花江專區(市7區8縣、專區1市12縣)
- 26號,成個安達同肇州嘅一部分合併爲安達市(專區2市11縣)
- 1962年10月20號,鐵力由慶安度恢復返(專區2市12縣)
- 1963年3月8號,按原先噉恢復濱江區(市8區8縣)
- 1964年1月15號,伊春重新變返地級市,脫離專區(專區1市12縣)
- 1965年3月27號,安達市分咗一部分,重置安達縣(專區1市13縣)
- 6月14號,哈爾濱市啲縣冚唪唥脫離出去,組成咗新嘅8縣松花江專區;而原先有1市13縣嘅松花江專區恢復個名爲綏化專區(市8區、專區8縣)
- 1967年4月,動力之鄉改名動力區;平房改名新曙光區(市8區)
哈爾濱市、松花江地區(1968年到1996年)[編輯]
- 1968年,松花江專區改名爲松花江地區(地區8縣)
- 1970年4月1號,牡丹江地區嘅尚志縣、方正縣、延壽縣劃歸松花江地區(地區11縣)
- 1972年8月14號,濱江按上一次噉解散畀嗰7個區:道裏、南崗、太平、道外、香坊、新曙光、動力(市7區)
- 9月22號,新曙光恢復叫平房區(市7區)
- 1983年10月3號,松花江地區畀咗呼蘭、阿城兩個縣入哈爾濱市(市7區2縣、地區9縣)
- 1987年2月24號,阿城縣升為阿城市(市7區1市1縣)
- 1988年9月14號,尚志同雙城都徹縣升市分別爲尚志市、 雙城市(地區2市7縣)
- 1991年2月2號,松花江地區嘅方正縣、賓縣,佳木斯市嘅依蘭縣畀過來(市7區1市4縣、地區2市5縣)
- 1993年6月1號,五常徹縣升市爲五常市(地區3市4縣)
- 1996年8月11號,松花江地區併入哈爾濱市(市7區4市8縣)
哈爾濱市(1996年至今)[編輯]
- 2004年2月4號,太平併入道外;道外同呼蘭各出一部分成立松北區;淨低嘅呼蘭縣改爲呼蘭區(8區4市7縣)
- 2006年8月15號,動力合併到香坊;阿城市畀咗部分畀道外;淨低嘅阿城市變成阿城區(8區3市7縣)
- 2014年5月,雙城由市改區,做雙城區(9區2市7縣)
政區[編輯]
哈爾濱轄18個縣級政區,其中有9個區、2個縣級市、7個縣。
姊妹城市[編輯]
國內[編輯]
國際[編輯]
日本新潟市
丹麥奧胡斯
加拿大愛民頓
俄羅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
南非艾古萊尼
拉脫維亞陶格夫匹爾斯
俄羅斯伯力
羅馬尼亞普洛耶什蒂
日本旭川市
韓國富川市
巴西薩爾瓦多
以色列吉夫阿塔伊姆
波蘭華沙
澳洲格里菲斯
紐西蘭南塔拉納基區
芬蘭羅瓦涅米
匈牙利尼賴吉哈佐
意大利里喬內
俄羅斯雅庫茨克
菲律賓卡加延德奧羅
智利蓬塔阿雷納斯
泰國清邁
法國阿拉斯
奧地利維也納新城
德國馬德堡
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
英國新特蘭
美國費爾法克斯縣
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
大學[編輯]
註、攷[編輯]
- ↑ 1.0 1.1 1.2 〈中國哈爾濱-行政區劃〉. 原著喺2012年9月14號歸檔. 喺2014年4月19號搵到.
- ↑ 2.0 2.1 據中文版維基百科。
- ↑ 〈中國哈爾濱-自然地理〉. 原著喺2014年4月7號歸檔. 喺2014年4月19號搵到.
- ↑ 4.0 4.1 4.2 4.3 4.4 4.5 4.6 〈中國哈爾濱-城市概況綜述〉. 原著喺2014年6月28號歸檔. 喺2014年4月19號搵到.
- ↑ 綜述中話48個民族,少數民族嘅話去咗個漢族。
- ↑ 6.0 6.1 〈中國哈爾濱-經濟社會發展〉. 原著喺2014年4月7號歸檔. 喺2014年4月19號搵到.
- ↑ 東八區係中國標準時間,覆蓋全國,而當地嘅實際時區係UTC+9
- ↑ 〈2015年哈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趨優 全年GDP實現5751.2億元〉. 今日頭條. 2016年1月22號. 喺2016年6月7號搵到.
- ↑ 〈2016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 三思教育網. 2016年3月26號. 原著喺2016年10月23號歸檔. 喺2016年6月7號搵到.
- ↑ 松花江專區呢個政區比較
猱狡 ,有兩個松花江專區:第一個係改名自綏化專區,可以睇做係實際上嘅綏化地區;第二個係脫離哈爾濱市嘅縣組成嘅新專區,屬於哈爾濱地區。第一個松花江專區嘅時期爲1958年8月16號到1965年6月14號;第二個松花江專區嘅時期爲1965年6月14號到1968年,之後改爲地區。
睇埋[編輯]
![]() |
維基同享有多媒體嘅嘢: Harb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