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反切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由跳轉過嚟)
《說文》草部,大徐本系嘅一篆一行本。說明之下用細字寫嘅嘢就係反切,個根據係《唐韻》。

反切faan1 cit3(反要讀成翻),係古時喺漢字辭典漢字注音方法嘅一種。反切方法用兩隻漢字嚟注一隻漢字(叫反切歸字)嘅音(前提係已知呢兩隻字嘅讀法,一般用通用字嚟切音),將佢哋嘅字音組合起身,合成要注嘅字音。前面嘅字叫反切上字,表示聲母;後面叫反切下字,表示韻母聲調(舊時係直行寫字方法,前字喺上,後字喺下)。用字母拼音方案之前,反切係華夏舊時最主要、用得最耐嘅注音方法。

反切嘅名嚟自反同切,隋朝以前多半叫「反」或者「翻」,唐代宗時驚叛逆,皇帝就指定「反」呢隻字要避諱,因爲噉,唐代以後就叫做「切」,呢個係反切個名嘅由來。

定義

[編輯]

下面列嘅係反切方法喺下面啲辭典、古今語學作品嘅定義:

  • 人丁度《禮部韻略》解釋「反切」:
音同韻互相協作叫做反,又叫翻;兩隻字合埋成讀音叫做切,實質只係同一樣嘢[註 1]
  • 書《形音義綜合大字典》解釋「反切」:
兩個音讀快咗而成嘅一個音,叫做切,又叫反切、切韻[註 2]
  • 書《文字學纂要》引漢代鄭玄對「反」嘅注釋「反,覆也」(反即係冚),又引漢代高裕對「切」嘅注釋「切,摩也」(切即係夾)。呢本書跟住夾埋鄭玄同高裕嘅注釋嚟講定義:
攞兩個音冚埋合埋成一個音,就叫反切[註 3]
  • 《辭源》定義「反切」:
攞兩隻字嘅兩個音合埋造成一音:上字係雙聲,叫母音,下字係疊韻,叫字音[註 4]
  • 《辭海》定義「反切」:
攞兩個字音合成一個字音嘅方法[註 5]
  • 陸師成《辭彙》定義「反切」:
用兩個字注音一個字:攞聲同韻合成一個音[註 6]
  • 陶維英《漢越詞典》定義「反切」:
將兩個聲音合成遞個聲音[註 7]

簡略總結:反切係用兩個已知讀法嘅字嘅音嚟爲第三隻字注音,具體就係用第一隻字嘅頭輔音同第二隻字嘅韻聯埋,按一定規則讀出第三隻字嘅發音。呢條規則叫做雙聲疊韻。

歷史

[編輯]

因爲漢字基本上唔係表音文字,所以想正確把握第一次見或者初學嘅漢字嘅音幾乎冇可能。因此喺有注音符號漢語拼音呢啲漢字音標記手段之前,爲咗表示漢字嘅音,必然要假借第隻漢字。而漢字讀法呢門學問,亦喺東漢以降流行。

喺《爾雅》《說文解字》噉樣嘅古代辭典,爲咗標記漢字音,會攞同音字嚟做例。呢陣時一般嘅表示形式係「甲,讀若/讀如/讀爲乙」(甲嘅讀音近似乙),或者「甲,音乙」(甲嘅音就係乙),前者叫「讀若法」[1],後者叫「直音法」。直音法用同音字直接注音,讀若法用近似音嚟注。當直音法冇同音字時就注唔到音,就算有同音字都幾難有平易嘅字,呢陣時會用讀若法,但有個缺點係注音唔準。

到東漢末年至三國時代,爲咗克服呢啲缺點,諗咗啲方法。首先係譬況法,用諸如「急氣言」之類嘅詞語描述、分析發音嚟說明字音特徵[註 8][註 9],但呢個方法用咗短期間就廢咗嘞。遞個就係反切嘅方法,雖然複雜過直音,但多數情況用常用字就可以顯示到正確讀音,之後就成爲主要嘅表音手段(直音亦得繼續使用)。所以相比如直音、讀若呢啲有問題嘅注音,反切方法係一大進步。

反切嘅起源仲未明確。有學者認爲反切嘅初創同東漢時代佛教傳入有關,伴隨佛教傳嚟中國嘅仲有印度嘅音韻學知識、同埋佢嘅表音文字[1],受佢影響開始分析中文音聲[2]三國時代魏國孫炎中文孫炎寫咗本《爾雅音義》,傳統認爲呢本書最早採擇反切作爲學術嘅表音方法[3],到魏晉時代反切開始盛行[4][1][5]。另外《漢書》嘅服虔應劭注解亦用咗反切。南北朝時佛敎開始流行,而文人亦都開始玩雙聲疊韻,音韻學問有大發達,但現存著作少。人開始將字嘅聲韻歸類,反切就慢慢形成。個系統到咗《切韻》呢本書面世,切韻系統已經相當完整。

現存使用反切嘅最早資料係《玉篇》(六世紀中葉)同《經典釋文》(六世紀末)[6][7],仲有601年寫就嘅韻書《切韻》,呢啲都係以前嘅代表著作。喺之後有1716年完成嘅《康熙字典》、以及現代嘅《辭源》、《中文大辭典》,佢哋爲咗標記漢字音都利用咗反切。喺漢語拼音注音符號登場之前,都係廣泛應用反切。

反切自發明以嚟冇乜大嘅變化,但用唔同文獻可以見到用字上嘅工夫。例如喺慧琳《一切經音義》,反切上字唔淨只表示聲母,韻母嘅一部分(主元音同韻尾)多數同反切下字共有[8]。18世紀清代編纂嘅《音韻闡微》中嘅用字就有大改變,反切上字會用冇韻尾嘅字,反切下字用零聲母嘅字,自然噉發音就可以得到正確嘅讀音。《音韻闡微》嘅反切亦用喺20世紀《辭源》嘅初版(1915年)。

反切由漢到唐,多數叫『反』。唐以後就改用『切』。例如,徒合兩字反切,唐時就叫做徒合反,宋時就叫做徒合切。

同反切相反就係合音,亦都係將兩個音結合。合音喺春秋時就有啦,好似:「不可」為「叵」,「何不」為「盍」,「如是」為「爾」,「而已」為「耳」,「之乎/之於/之歟」為「諸」,「者焉」為「旃」。

現代中國用拼音方法顯示發音,反切呢種古老嘅方法用得好少;但直音呢種音注到而家亦用得盛行。

拼讀方法

[編輯]

反切係《切韻》等古韻書字書音義等傳統用嘅發音標記法。古人用兩漢字注一字嘅音,因爲噉,隻字可以有多組反切。第一隻字(反切上字)注聲母清濁今陣變陰陽),第二隻字(反切下字)注韻母(包)同聲調平仄。比如《切韻》一例:唐、徒郎反。「徒郎反」就係反切,「徒」叫反切上字,「郎」叫反切下字,要切音嘅字「唐」叫反切歸字[註 10]。反切嘅第三隻字喺古時寫「反」,唐代後半以降寫「切」,以避諱有謀反之意嘅「反」字[9]。亦有少數文獻用「翻」字[註 11]

歸字嘅頭輔音(聲母)去搵上字嘅聲母,呢個叫做雙聲。譬喻東,德紅切,東嘅聲母同德一樣,佢哋就構成雙聲。

歸字嘅韻(韻母)去搵下字嘅韻母,呢個叫做疊韻。譬喻川,昌緣切,川嘅韻母同緣一樣,佢哋就構成疊韻。

聲調亦有一定規則,叫做共等、同類。

例如:

  • 【唐】徒郎反:
    • 【徒】喺切韻時代嘅音係/do/,攞佢嘅聲母d-。
    • 【郎】喺切韻時代嘅音係/lɑŋ/,攞佢聲母除外嘅部分-ɑŋ。
    • 兩者組合,得出唐嘅發音/dɑŋ/。
  • 【酒】子酉切:
    • 【子】聲母為精母
    • 【酉】韻母為有韻,聲調為上聲
    • 故【酒】精母有韻陰上聲。
  • 【否】方久切:
    • 【方】/fɔŋ⁵⁵/聲母用/f/,【久】/kɐu³⁵/韻母用/ɐu/,【否】=fɐu=/fɐu/;
    • 【方】係平(⁵⁵),【久】係陰(³⁵),【否】=陰上³⁵
    • 所以【否】=fɐu2=/fɐu³⁵/。
  • 【東】德紅切:
    • 【德】tɐk入;
    • 【紅】hʊŋ
    • 【東】tʊŋ陰平。
  • 【米】莫禮切:
    • 【莫】mɔk6嘅m(456)
    • 【禮】lɐi5嘅ɐi(25)
    • 所以【米】讀/mɐi¹³/
  • 【根】古痕切
    • 【古】ku
    • 【痕】hɐn
    • 【根】kɐn陰平
  • 【崩】北滕切
    • 【北】pɐk
    • 【滕】tʰɐŋ
    • 【崩】pɐŋ陰平

第三個「切」字表示反切呢個方法。

注意,因爲古今音變,有啲反切例切出嘅音會唔符合現代粵音。例如:

  • 陳,直珍切。切出嘅粵音會係/tsɐn¹¹/,但古今規律係全濁聲母喺平聲送氣,所以實際音讀/tsʰɐn¹¹/
  • 永,于憬切。切出嘅粵音會係/jɪŋ³⁵/,但于本身係云母字,現代粵語讀成陰聲,所以實際音讀/wɪŋ¹³/。
  • 可,枯我切。切出嘅粵音會係/fɔ³⁵/,噉係由於枯係溪母字,溪母合口字喺粵語變成/f/,另外係弱化,呢度係弱化讀音,所以實際音讀/hɔ³⁵/。
  • 豆,田侯切。切出嘅粵音會係/tʰɐu²²/,但古今規律係全濁聲母喺去聲唔送氣,所以實際音讀/tɐu²²/。

問題點

[編輯]

亦有反切都冇辦法顯示正確發音嘅音,比如某個韻得一個字就切唔出。《切韻》就有「拯」韻得一個字,結果冇反切,記做「無反語」。

用古書嘅反切去得音時,知道反切時代嘅音韻體系係必要嘅。例如用《切韻》搵「視」得「承旨反」,喺現代粵語「承」=/sɪŋ¹¹/、「旨」=/tsi³⁵/,用粵語反切得/si¹³/,得唔到正確嘅/si²²/。

反切下字用脣音開始時,有冇介母/u/嘅曖昧就會發生。例如《切韻》嘅陌韻有「格,古陌反」「虢,古伯反」,佢哋嘅反切下字唔同。將反切下字嘅音調出嚟,「陌」係「莫白反」,「伯」係「博白反」,兩者嘅反切下字同音。但「格」讀krak,「虢」讀kruak,佢哋嘅音唔同。呢個「白(陌、伯)」做反切下字時,rak同ruak兩方嘅意味都得。【切韻指掌圖】有分開合韻,下字係唇聲母就用合口韻。

漢字音變化嘅影響

[編輯]

反切係以中古時代嘅漢字音爲基準嘅嘢,根據複雜嘅法則,漢字音慢慢變成現代噉,結果反切歸字同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嘅關係變得唔透明。中古時代係四聲體系,粵語仲算繼承咗呢個體系,而普通話嘅聲調體系同佢好唔同;嗰陣時有全濁音,即係障礙音聲母。然後聲母嘅清濁影響咗呢個四聲體系,變咗分陰陽調嘅發聲體系,之後,吳語湘語除外嘅所有中文方言都將全濁音清音化,然後聲調再影響呢啲聲母,變成全清或者次清。呢個清濁同聲調互相影響變化造成嘅結果,現代中文喺反切中嘅樣變得好複雜[10]

舉例嚟講,上面嘅例中「東,德紅切」嘅東、德、紅喺普通話嘅發音各自係[tʊŋ⁵⁵](dōng)、[tɤ³⁵](dé)、[xʊŋ³⁵](hóng),東同紅嘅聲調唔一致。東嘅聲母係端母([t]),係清音,紅嘅聲母係匣母([ɣ~ɦ]),係濁音,原來都係平聲嘅東同紅佢哋嘅聲調各自分成咗陰平聲同陽平聲。再有一例係「豆,田侯切」,豆、田、侯嘅廣州話發音各自係[tɐu²²]dau6)、[tʰin¹¹]tin4)、[hɐu²²]hau6),豆同田嘅聲母唔一致。噉呢,豆同田嘅聲母原本都係定母([d]),定母濁音清化,豆嘅聲調係去聲,讀成端母([t]),田嘅聲調係平聲,讀成透母([tʰ])。

又例如,按「上字分陰陽」嘅規則,歸字嘅陰陽調同上字嘅陰陽調一樣,如上字係陰調,歸字都攞陰調,陽調同理;將下字嘅陰陽調誤當做歸字嘅陰陽調係常見誤切,如羥係氫(輕)氧(養)切,要攞「輕」嘅溪母同「養」嘅陽三開韻上聲,讀做溪陽三開上,粵語推導同「響」同音(陰上聲),讀成「強嘅陽上聲」[11]係錯切。

第啲

[編輯]

古代發音唔同北方話(例如而家嘅普通話),唐宋留低嘅反切用例喺普通話冇乜用,要另外再立一套。廣東話留有唔少隋唐中古漢語,反切幾有用。掉番轉頭,現代嘅我哋可以用反切研究隋唐時講嘅中古音,所以係漢語音韻學研究嘅基礎資料之一。

梅州地區嘅下市話就係通過有規律嘅反切而形成嘅一種客家話[12]

另外中文有啲方言字嘅創製就係出自反切,比如官話嘅「甭」,係「不用」嘅合切,讀bèng;又例如吳語嘅「覅」,係「勿要」嘅合切,讀vio。

變體

[編輯]

反切可延伸到用多過兩字注音。如果用三字來注,上字同樣注聲母;而中字注韻母,下字注聲調[13],如「東」係「端」母、「東」韻(「東」本身已係韻母代表字)、「平」聲,注成「端東平」。[14]如要再細分,可喺韻母拆出等同呼(或叫口),甚至廣韻未出現嘅攝[15],注成「攝口等聲韻母(右至左)/母韻聲等口攝(左至右)」(「東」注成「通開一平東端/端東平一開通」)[16][17];或按音節嘅音素順序排成「母、韻口等/韻等口(順序毋統一)、攝、聲」(「東」注成「端東開一通平/端東一開通平」)。

口訣

[編輯]

「上字分陰陽、下字辨平仄

「上字定、下字定

今時應用

[編輯]

反切除咗喺中古時記低當時嘅字音外,喺今日嘅粵語字典重係有用。目前粵語拼音方案有好多種,而每部字典又唔一定用同一種拼法,所以而家嘅粵語字典多係同時用兩種注音法:一套係字典本身採納嘅拼音法,另一套就係反切法。

古書嘅反切上、下字太多,有成四百幾上字,一千幾下字,夾埋五千幾反切字,如東係「德紅切十七」,即係有十七隻同音字。今下用來標示方音時,反切系統可簡化成只喺各反切字組揀一字做代表字,慳返揀字煩惱,大大減少要記嘅字數;如《分韻撮要》為當時粵語各聲韻母揀徂代表字,係噉意改吓就可為現代粵語標音。

另外反切係種跨語種嘅注音方法。漢字係由中國人創造嘅字,然後慢慢變成東亞東南亞一帶民族嘅共同文字,如朝鮮日本越南。過咗咁多個世紀,漢字都睇做正統文字,用喺講課、科舉、行政、創作文學。隨住唔同埞方唔同處,漢字嘅發音都唔同,齋喺中國就有多個讀法,如廣東話福建話潮州話北京話中文北京話。鄰近各國,如朝鮮有朝鮮人嘅讀法,叫漢朝,日人有日人嘅讀法,叫漢和,越南人有自己嘅讀法,叫漢越。因爲咁多個發音都有共同嘅古代來源,反切就可以同時注曬咁多隻話嘅字音。

今陣嘅拉丁拼音輸入法要將拉丁字母打晒出來,對粵拼迡啲好多二合字母嘅拼音系統來講好麻煩,有人就整唨套用反切原理來打字嘅《粵切輸入法》,粵語聲、韻、調嘅粵拼碼再長都係撳一粒掣,一隻字最多撳三粒掣,快過粵拼。[18]北京話嘅類似輸入法叫雙拼。

反切上下字

[編輯]

廣韻》寫嘅反切上字同反切下字列喺下面[19]

反切上字

[編輯]
分類 聲母 反切上字 反切上字數
脣音 方 必 北 伯 博 筆 愽 卑 補 分 百 巴 鄙 府 畀 彼 封 甫 兵 布 并 邊 陂 脯 24
匹 譬 丕 披 峯 拂 普 撫 孚 妃 滂 芳 敷 13
附 浮 便 毗 婢 符 平 傍 父 扶 薄 皮 馮 房 捕 步 部 防 白 縛 裴 弼 蒲 23
母 摸 無 武 美 明 莫 綿 模 彌 巫 慕 靡 文 亡 謨 眉 矛 望 19
舌音 舌頭音 都 冬 當 多 得 德 丁 7
託 湯 土 台 吐 天 通 他 8
墜 堂 徒 唐 田 杜 同 陀 度 特 10
乃 那 内 奴 諾 5
舌上音 徵 知 張 陟 都 猪 追 中 豬 竹 丁 卓 12
抽 褚 敕 楮 丑 他 癡 恥 8
除 直 持 丈 宅 治 池 徒 佇 柱 遟 馳 瑒 13
穠 拏 妳 女 尼 5
齒音 齒頭音 作 祖 則 子 臧 醉 兹 資 將 借 姊 𩛠 即 遵 14
麤 遷 醋 七 取 采 青 雌 此 倉 親 蒼 麁 千 14
疾 秦 才 昨 前 匠 在 漸 藏 徂 慈 自 情 13
私 桑 相 斯 寫 思 須 蘇 悉 素 息 雖 辛 胥 速 先 司 17
隨 辝 辭 寺 似 夕 祥 詳 徐 旬 10
正齒音(莊組) 鄒 仄 爭 簪 子 莊 側 阻 8
初 芻 廁 測 創 叉 楚 瘡 8
士 仕 鶵 豺 崱 鉏 鋤 牀 雛 助 査 崇 12
史 沙 色 數 所 砂 疏 生 踈 山 10
俟 牀 2
正齒音(章組) 止 煑 珍 旨 脂 章 職 占 支 征 側 之 諸 正 14
處 姝 叱 尺 赤 昌 充 7
甞 視 是 成 常 植 氏 殖 十 殊 署 承 市 時 臣 寔 蜀 17
失 始 舒 釋 式 賞 傷 書 試 商 矢 施 識 詩 14
實 神 乗 食 4
牙音 姑 吉 几 詭 各 格 公 兼 居 佳 紀 過 九 古 俱 谷 規 乖 舉 19
豈 客 欽 枯 牽 丘 詰 楷 綺 去 區 乞 弃 曲 苦 康 可 空 羌 窺 傾 驅 卿 墟 謙 口 恪 袪 起 29
其 狂 跪 衢 求 奇 具 臼 巨 強 渠 曁 12
五 吾 魚 宜 俄 牛 危 疑 玉 虞 研 愚 擬 語 14
喉音 荒 火 虚 胡 海 花 虎 許 呵 香 羲 朽 況 馨 興 况 呼 休 黑 喜 20
獲 何 胡 黃 懷 乎 戸 下 侯 9
伊 依 憶 愛 握 謁 乙 紆 央 哀 鷖 衣 一 安 烟 烏 挹 憂 於 19
永 薳 爲 有 雨 王 于 羽 榮 雲 下 筠 云 韋 洧 委 16
與 羊 以 移 余 于 夷 餘 翼 悅 營 弋 12
半舌音 勒 力 賴 里 盧 連 縷 良 洛 郎 離 魯 林 來 呂 落 練 17
半齒音 人 而 儒 兒 如 耳 仍 汝 8

反切下字

[編輯]

根據一部分學者[註 12]嘅學說,韻母要分A、B兩類。下面份表,啲反切下字按四聲分,各聲調嘅反切下字分兩欄,分別係《廣韻》中嘅代表字(左欄)同反切下字(右欄),代表字亦會包含喺反切下字嗰欄。

韻目 韻母 反切下字
平聲 上聲 去聲 入聲
1 東1 東1 凍 紅 公 東 空 董1 董 蠓 動 孔 揔 送1 送 凍 弄 貢 屋1 卜 木 禄 谷
3 東3 東3 中 融 弓 終 宮 戎 送3 鳳 衆 仲 屋3 逐 六 菊 竹 宿 福 匊
1 宗 冬 湩 𪁪 宋 統 綜 沃 篤 酷 毒
3 凶 庸 封 容 鍾 恭 宂 勇 踵 隴 冢 拱 奉 悚 用 頌 足 蜀 録 欲 玉 曲
2 江 雙 講 項 慃 絳 降 巷 角 覺 岳
支A 3 支A開 支A開 移 支 紙A開 此 紙 是 婢 氏 帋 爾 寘A開 智 賜 豉 義 企
支A合 支A合 爲 吹 隨 垂 隋 規 紙A合 婢 捶 累 髓 委 寘A合 睡 瑞 恚 僞 避
支B 3 支B開 支B開 知 移 爲 宜 羈 奇 離 紙B開 豸 氏 綺 弭 侈 彼 靡 倚 爾 委 寘B開 義 寄
支B合 支B合 爲 危 支 垂 紙B合 詭 毁 弭 委 寘B合 睡 恚 僞
脂A 3 脂A開 脂A開 私 脂 肌 夷 資 之 旨A開 履 几 矢 至A開 寐 二 至 四 自 利
脂A合 脂A合 綏 隹 追 維 遺 旨A合 水 癸 誄 軌 壘 累 至A合 醉 遂 悸 類 季
脂B 3 脂B開 脂B開 眉 悲 夷 飢 尼 旨B開 視 美 雉 履 几 鄙 姊 至B開 冀 器 兾 備 媚 祕 利
脂B合 脂B合 隹 悲 追 旨B合 美 軌 洧 至B合 萃 愧 位 類
3 甾 其 而 持 兹 之 擬 己 止 士 史 里 紀 市 吏 置 志 記
3 微開 微開 希 依 衣 尾開 豈 狶 未開 旣 豙
微合 微合 非 微 韋 歸 尾合 鬼 匪 偉 尾 未合 未 沸 貴 胃 味 畏
3 余 居 魚 諸 與 渚 巨 与 吕 許 舉 預 洳 慮 署 去 據 倨 御 助 恕
3 無 隅 夫 芻 俞 輸 于 誅 逾 俱 朱 武 矩 雨 庾 禹 羽 甫 主 注 戍 遇 句 具
1 姑 吳 吾 胡 乎 都 孤 烏 補 杜 古 魯 戸 故 路 暮 誤 祚
4 齊開 齊開 臡 稽 低 兮 迷 奚 雞 薺開 米 弟 啓 禮 霽開 戾 計 詣
齊合 齊合 圭 攜 霽合 惠 桂
祭A 3 祭A開 祭A開 祭 制 袂 蔽 例 獘
祭A合 祭A合 歲 銳 芮
祭B 3 祭B開 祭B開 憩 罽 例
祭B合 祭B合 歲 衛 稅 芮
1 泰開 泰開 大 蓋 太 貝 帶 艾
泰合 泰合 外 會 最
2 佳開 佳開 佳 膎 蟹開 蟹 買 卦開 賣 隘 懈 卦
佳合 佳合 媧 緺 娃 蟹合 買 夥 𠁥 卦合 賣 卦
2 皆開 皆開 諧 皆 駭開 駭 楷 怪開 戒 拜 介 怪 界
皆合 皆合 淮 懷 乖 皆 怪合 壞 怪
2 夬開 夬開 犗 夬 話 邁 喝
夬合 夬合 夬 快
1 灰 杯 恢 回 罪 賄 猥 妹 隊 對 輩 佩 昧 繢 内
1 才 哀 開 來 哉 改 亥 乃 在 紿 宰 愷 耐 愛 代 槩 漑
3 廢開 廢開
廢合 廢合 穢 廢 吠 肺
眞A 3 眞A 眞A 珍 賓 鄰 人 眞 軫A 引 忍 腎 軫 盡 震A 印 晉 振 遴 刃 質A 必 吉 畢 日 七 質 悉 栗
眞B 3 眞B開 眞B開 珍 巾 鄰 人 銀 軫B開 引 忍 紖 殞 震B開 覲 遴 刃 質B開 密 筆 畢 乙 質 悉 一
眞B合 眞B合 倫 筠 贇 軫B合 敏 殞 質B合
3 倫 綸 勻 迍 脣 旬 遵 允 尹 準 順 閏 峻 聿 律 卹
3 臻 詵 瑟 櫛 叱
3 分 文 云 粉 吻 運 問 弗 勿 物
3 斤 欣 謹 隱 焮 靳
3 元開 元開 言 軒 阮開 偃 幰 願開 建 万 月開 訐 歇 謁
元合 元合 袁 煩 元 阮合 遠 晚 阮 願合 販 願 万 怨 月合 越 發 月 厥 伐
1 魂 尊 渾 昆 奔 衮 本 忖 損 悶 困 寸 忽 没 勃 骨
1 痕 根 恩 墾 很 恨 艮
1 寒 干 安 旱 笴 但 案 賛 旰 按 旦 割 葛 達 曷
1 丸 潘 端 官 緩 滿 旱 伴 管 纂 筭 段 換 貫 半 玩 喚 慢 亂 括 割 撥 栝 活 末
2 刪開 刪開 班 姦 顔 還 潸開 板 綰 赧 諫開 晏 鴈 澗 諫 患 黠開 八 拔 黠
刪合 刪合 頑 還 關 潸合 鯇 板 諫合 慣 患 黠合 八 滑
2 山開 山開 閑 山 閒 產開 簡 限 襇開 莧 幻 襇 鎋開 轄 鎋 瞎
山合 山合 頑 鰥 產合 辨 綰 襇合 鎋合 䫄 刮
4 先開 先開 年 前 煙 田 先 玄 賢 顚 堅 銑開 殄 峴 泫 典 繭 霰開 見 麵 佃 電 甸 練 屑開 蔑 屑 結
先合 先合 玄 涓 銑合 畎 泫 霰合 縣 練 屑合 穴 決
仙A 3 仙A開 仙A開 然 仙 連 延 獮A開 兖 演 翦 淺 善 展 緬 線A開 箭 扇 戰 線 賤 面 膳 彦 薛A開 辥 熱 列 滅
仙A合 仙A合 專 泉 緣 員 川 宣 獮A合 兖 轉 線A合 卷 釧 眷 絹 掾 囀 戀 薛A合 輟 雪 絕 爇 劣 悅
仙B 3 仙B開 仙B開 乾 焉 連 延 獮B開 演 免 善 辨 展 蹇 輦 線B開 箭 變 扇 碾 眷 薛B開 列 竭 別
仙B合 仙B合 緣 攣 圓 權 員 全 獮B合 兖 篆 轉 免 線B合 倦 卷 眷 戀 薛B合 劣 悅
4 幺 堯 蕭 聊 彫 皎 鳥 了 皛 弔 叫 嘯
宵A 3 宵A 宵A 焦 邀 霄 消 招 昭 遙 小A 小 少 沼 笑A 要 兆 肖 召 笑 照 妙
宵B 3 宵B 宵B 嬌 宵 瀌 遙 嚻 喬 小B 兆 小 矯 夭 表 笑B 召 照 廟
2 交 茅 嘲 肴 絞 飽 爪 巧 孝 稍 皃 敎
1 袍 毛 曹 遭 刀 襃 勞 浩 老 早 抱 道 晧 報 耗 倒 導 到
1 河 何 歌 俄 可 我 箇 个 賀 邏 佐
1 戈1合 戈1合 婆 禾 戈 和 波 果1合 可 火 果 貨 卧 過 唾 臥
3 戈3開 戈3開 伽 迦
戈3合 戈3合 𩨷 靴 𩨭 伽 𦚢
2 麻2開 麻2開 加 巴 霞 牙 馬2開 賈 雅 疋 下 禡2開 訝 嫁 亞 駕
麻2合 麻2合 花 華 瓜 馬2合 寡 瓦 禡2合 罵 化 霸 㕦
3 麻2合 麻3開 車 嗟 遮 奢 邪 賒 馬3開 冶 也 姐 者 野 禡3開 謝 夜
3 陽開 陽開 羊 章 陽 莊 良 養開 㢡 掌 丈 兩 漾開 向 亮 樣 讓 藥開 雀 灼 略 約 虐 若 爵 勺 藥
陽合 陽合 方 王 良 養合 昉 兩 養 网 往 漾合 訪 況 亮 放 妄 藥合 籰 钁 縛
1 唐開 唐開 旁 當 光 岡 郎 蕩開 黨 朗 宕開 浪 宕 曠 鐸開 各 落
唐合 唐合 黃 光 蕩合 晃 廣 宕合 謗 浪 曠 鐸合 穫 各 博 郭
2 庚2開 庚2開 庚 行 盲 梗2開 幸 杏 梗 冷 打 猛 映2開 更 孟 敬 陌2開 格 伯 陌 白
庚2合 庚2合 橫 盲 梗2合 礦 䁝 猛 映2合 陌2合 伯 白 擭
3 庚3開 庚3開 庚 明 京 驚 卿 兵 梗3開 永 影 丙 景 映3開 病 慶 敬 命 陌3開 劇 逆 戟 郤
庚3合 庚3合 榮 兵 梗3合 永 憬 映3合 陌3合
2 耕開 耕開 莖 萌 耕 耿開 幸 耿 諍開 爭 諍 迸 麥開 摘 革 厄 麥 核 獲 責 戹
耕合 耕合 宏 萌 諍合 麥合 麥 摑 獲
3 清開 清開 貞 成 盈 征 情 并 靜開 靜 井 整 郢 勁開 令 姓 正 盛 政 鄭 昔開 昔 辟 積 隻 易 石 炙 益 迹 亦
清合 清合 傾 營 靜合 頃 潁 勁合 昔合 隻 役
4 青開 青開 經 靈 刑 丁 迥開 鼎 迥 涬 醒 頂 挺 剄 徑開 定 徑 佞 錫開 歷 擊 狄 激
青合 青合 螢 扃 迥合 迥 頂 錫合 闃 鶪 狊
3 蒸開 蒸開 蒸 冰 升 陵 兢 乗 仍 矜 膺 拯開 拯 庱 證開 證 應 甑 孕 𩜁 職開 直 逼 力 職 側 極 翼 即
蒸合 職合
1 登開 登開 崩 滕 恒 楞 增 登 朋 等開 肯 等 嶝開 鄧 贈 隥 亘 德開 則 得 勒 黑 墨 德 北
登合 登合 肱 弘 德合 或 國
3 周 浮 州 秋 鳩 尤 謀 由 流 求 久 婦 柳 酉 否 九 有 佑 富 僦 副 呪 溜 救 又 祐
1 侯 婁 鉤 后 垢 苟 厚 斗 口 漏 遘 豆 候 奏
3 烋 彪 虯 幽 糾 黝 謬 幼
侵A 3 侵A 侵A 針 心 深 尋 林 淫 寑A 枕 甚 朕 稔 荏 沁A 禁 任 鴆 緝A 執 入 立 汁
侵B 3 侵B 侵B 今 金 針 吟 簪 心 深 林 寑B 㾕 甚 錦 朕 凜 飲 稔 沁B 禁 譖 蔭 鴆 緝B 戢 入 及 立 汲 急
1 南 含 男 禫 唵 感 暗 紺 沓 閤 荅 合
1 談 甘 三 酣 覽 敢 瞰 蹔 𣊟 暫 濫 盍 榼 雜 臘
鹽A 3 鹽A 鹽A 鹽 廉 占 琰A 染 漸 冉 琰 豔A 驗 豔 贍 葉A 涉 接 葉 攝
鹽B 3 鹽B 鹽B 淹 廉 炎 琰A 檢 險 儉 琰 斂 奄 豔A 驗 窆 豔 葉B 葉 輒
4 兼 甜 玷 忝 簟 店 念 頰 愜 牒 協
2 讒 咸 豏 斬 減 賺 陷 韽 洽 夾 㘝
2 銜 監 黤 檻 鑑 懺 甲 狎
3 嚴 𩏩 广 掩 劔 欠 釅 劫 業 怯
3 凡 咸 錽 犯 范 泛 劔 梵 乏 法

意義同界限

[編輯]

反切係將音節拆分嚟認識,並將佢嘅表現體系化,呢點嚟講佢係科學嘅進步嘅表音方式。反切用嘅反切上下字避開咗要注音嘅字,只要知道反切上下字嘅音,就能知道原先好難認嘅字嘅讀音。喺呢方面,反切同以前用嘅讀若法、直音法等方法比較,佢明顯係進化嘅方法。但同漢語拼音、注音符號比較,反切有點唔好就係佢標記用到嘅上下字太過多(反切上字約400字,反切下字約1000字,組合約5000種),而且啲字讀啲唔讀啲,各自引用一部分組合來讀,呢點嚟講亦唔方便,呢啲都係佢嘅限制。另外容易字嘅音標記佢反而用咗複雜字嘅組合,呢啲表現都係受指責嘅問題點。例如「一」係於悉切,「八」係博撥切。

中國以外嘅影響

[編輯]

日本亦學咗反切嚟注音。五十音圖就係理解咗反切後而發展出嚟。另外,喺江戶時代盛行用反切嚟解釋日文語源。例如喺貝原益軒《日本釋名》解「雪」(ゆき)嘅語源做「やすくきゆる」,「やす」反切出嚟就係「」。

諺文最基本嘅十四個初聲字同十個中聲字組合,得出一佰四十字嘅音節表,稱呼做「反切本文」,又叫「反切表」。

越南人亦用反切法嚟表示相應嘅漢越音,叫做漢越反切(越南文phiên thiết Hán-Việt反切漢越)。

睇埋

[編輯]

[編輯]
  1. 音韻展轉相協謂之反,亦作翻;兩字相摩以成聲謂之切,其實一也。
  2. 以兩字急讀而合成一字之音曰切,亦曰反切,又曰切韻。
  3. 以二音反覆摩以成一音故名反切。
  4. 以二字之音相切而成一音也:上一字為雙聲,亦謂之母音,下一字為疊韻,亦謂之字音。
  5. 以二字之音切成一字之音之方法也。
  6. 用兩個字標注字音:以上字之聲和下字之韻切成一音。
  7. Đem hai tiếng nói lái lại với nhau thành một tiếng khác.𨑻𠄩㗂訥𢁑吏𢭲膮成𠬠㗂恪。
  8. 淮南子》墬形訓「其地宜黍,多旄犀。」高誘注「旄,讀如網繆之繆,急氣言乃得之。」
  9. 釋名》釋天「風,兗豫司橫口合脣言之。……青徐言風,踧口開脣推氣言之。」
  10. 簡稱「歸字」,又叫「被切字」。
  11. 《九經字樣》艸部有「蓋、案字統公艾翻。」
  12. 李榮、蒲立本、白一平、陳以信等等。

[編輯]
  1. 1.0 1.1 1.2 Casacchia (2006),359頁
  2. 例如董同龢《中國語音史》(1953年)第38頁。
  3. 《經典釋文》序錄「孫炎始爲反語,魏朝以降漸繁。」
  4. 顏氏家訓·音辭篇》:「孫叔然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至於魏世,此事大行。高貴鄉公不解反語,以爲怪異。」
  5. 竺家寧(1990)
  6. 蒲立本(1984),144頁
  7. 白一平(1992),40頁
  8. 河野六郎《慧琳衆経音義の反切の特色》,《中國文化研究會會報》第5卷第1號,1955年
  9. 藤堂明保 (1980年)。国語音韻論 ——その歴史的研究——。光生館。頁 96。
  10. 羅傑瑞(1988年)第34~36頁,第52~54頁。
  11. 語審音配詞字庫humanum.arts.cuhk.edu.hk。喺2023-06-07搵到
  12. 年梅州方言市話申遺國評論新聞網原著喺2020年3月16號歸檔。喺2011年10月18號搵到
  13. 韻中古漢語www.facebook.com (英文)。喺2023-06-04搵到
  14. 佬網誌 字式拼音再二之一:母韻聲——東,端東平zhungkiyau.blog.fc2.com。喺2023-06-04搵到
  15. 广的"元"韵应该是在臻摄还是山摄? - 知乎www.zhihu.com。喺2023-06-04搵到
  16. 佬網誌 字式拼音再二之二:攝口等聲韻母——東,通合一平東端zhungkiyau.blog.fc2.com。喺2023-06-04搵到
  17. 索 - 韻典網ytenx.org。喺2023-06-04搵到
  18. Israel (2021-03-07)。廣東話字又快又準又易學?試下粵語反切輸入法!Rhapsody in Lingo (香港中文)。喺2023-07-17搵到
  19. 典網

引用資料

[編輯]

外面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