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高低重音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高低重音或者音高重音英文Pitch accent),係一種重音。喺高低重音語言裏面,一個詞入面嘅每個音節啲音調,取決於嗰個音節喺詞裏面出現嘅位置。同高低重音語言相對,喺聲調語言度,每個音節有自己固定嘅聲調,佢嘅聲調同佢喺詞裏面出現嘅位置無關。世界上好多語言(例如日文吳語等)都含有高低重音系統(另一種係輕重重音)。

例如話,對於同樣都淨係得高低兩調之分嘅音高重音語言同聲調語言,一個雙音節詞[aba], 喺音高重音語言裏面只有兩種可能嘅音調:[ába]或[abá]。而喺聲調語言中就可能有四種:低低調[àbà]、高高調[ábá]、高低調[ábà]、低高調 [àbá]。

日文

[編輯]

日文通常被認爲有高低重音。不過唔似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日文只有20%嘅詞彙有音高重音,另外80%就冇重音。

音位降階或者比音高重音更加可以準確噉描述日文嘅重音特點。一個詞嘅音調不斷上升直到音位降階,之後音調急劇下降。喺雙音節詞裏面,呢種表現係高-低低-高嘅對立。無重音詞亦係低-高,但係後繼音節嘅音調令佢有別於有重音詞。

重音喺首音節 重音喺次音節 無重音
[kaki] 牡蠣 [kaki] [kaki]
高-低 低-高

吳語

[編輯]

吳語,特別係上海話寧波話,已經逐漸由聲調語言演變成一種音高重音語言。

以上海話為例。上海話每個字單獨讀時,依然有固定嘅聲調:陰平調值53)、陰去(調值34)、陽去(調值13)、陰入(調值5)、陽入(調值2)。但係喺口語嘅詞句裏面,字嘅聲調消失,而代之以高、中、低三個音調。詞首如果係陽去或陽入字,則該字只可能係低音調(調值22或11);詞首如果係陰去或陰入字,則該字只可能係中音調(調值33);詞首如果係陰平字,則該字只可能係高音調(調值55)。多音節詞裏面,第一個字嘅音調決定了該詞裏面其他所有字嘅音調。如果第一個字係高音調,後面嘅字都讀中音調;如果第一個字讀中音調或低音調,嗰麽第二個字讀高音調,再後面嘅字讀中音調。

首字為陽去或陽入字
(低音調)
zanhegnin 上海人 低-高-中
首字為陰去或陰入字
(中音調)
Odali'ia 澳大利亚 中-高-中-中
首字為陰平字
(高音調)
kónkonchitsau 公共汽車 高-中-中-中

吳語臨紹小片慈溪話只係剩低4個聲調,4個冇任何辨義作用嘅聲調:陰舒,陽舒,陰入,陽入。陰陽係可以通過聲母嘅清濁來區別嘅,而舒入就同韻母有關。亦即係話,喺慈溪話中,聲調已經係冇咗作用。噉佢就已經可以話完全係一種音高重音語言嘞。

參考文獻

[編輯]
  • This usage of the term 'pitch accent' was proposed by Bolinger (1958), taken up by Pierrehumbert (1980), and described in Ladd (1996).* Bolinger, Dwight (1958), "A theory of pitch accent in English", Word,第14卷, pp. 109–49 {{citation}}: |access-date= requires |url= (help).
  • Ladd, Robert D. (1996), Intonational Phonology,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Pierrehumbert, Janet (1980). "The phonology and phonetics of English intonation" (PDF). PhD thesis, MIT, Published 1988 by IULC. 原著 (PDF)喺2009-06-25歸檔. 喺2008-01-14搵到. {{cite journal}}: Cite journal requires |journal= (help); Cite has empty unknown parameter: |coauthors= (help); Unknown parameter |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
  • Fortson IV, Benjamin W. (2004), Indo-European Language and Culture, Blackwell Publishing, ISBN 1-4051-0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