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在港猶太人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在港猶太人
יהדות הונג קונג
總人口
大約 5,000人
語言
希伯來文, 英文, 廣東話, 普通話
宗教信仰
猶太教
相關種族
其他猶太組織

在港猶太人係一啲有猶太血統香港居民。喺1841年英國成立咗英屬香港之後,猶太人係其中第一班移民到香港嘅人,有唔少都係由大英帝國其他地區嚟嘅商人或者殖民官員。其中最突出嘅係巴格達猶太人,包括出名嘅沙宣家族嘉道理家族。1901年,香港成立咗第一間猶太會堂 (猶太教莉亞堂),開啓咗市内猶太人嘅宗教生活。

在港猶太人一般都能夠保持佢哋嘅宗教自由,包括守安息日同埋慶祝唔同嘅猶太節日。香港現時有4間開放嘅猶太會堂、3間學校、同埋1個猶太墳場。

猶太人喺香港其實一直都只係佔少數,喺二次大戰之前只有幾百人,不過佢哋對城市嘅發展都有一定嘅貢獻。彌敦係香港有嘅唯一一位猶太港督,有份開始咗廣九直通車。仲有,嘉道理家族喺香港創辦咗中華電力香港上海大酒店

因爲香港係金融中心,好多喺香港嘅猶太人都只係暫時性嘅居民,純碎想喺度做生意。截至2019年,香港有大約5千位猶太居民,包括由唔同派系嘅人所組成。

歷史

[編輯]

19世紀

[編輯]
refer to caption
Horace Kadoorie英文Horace Kadoorie 葬咗喺跑馬地香港猶太墳場

香港成爲英國殖民地之後,猶太人係第一班嚟到香港嘅移民之一[1],主要嚟自印度中東華南地區、同埋歐洲[2] 第一位係巴格達商人 Elias David Sassoon英文Elias David Sassoon (1820–1880), 孟買商人 David Sassoon英文David Sassoon (treasurer) (1792–1864) 嘅仔,並喺1844年喺廣州開咗一間辦公室[3]。 呢件事顯示咗老沙遜洋行對中國市場嘅興趣[4],亦都喺1957年將總部由廣州搬咗去香港,設立咗第一間分行[5],而沙遜洋行喺10年之後喺香港開咗自己嘅分行。呢兩間公司嘅設立引咗更多嘅巴格達猶太人嚟香港[6][2],而到1850年代,已經有一個猶太社群開始喺香港出現。呢個社群嘅社交生活都係圍繞住幾個有錢巴格達猶太家族嘅住所。呢啲家族因爲主要都係請返猶太人嚟做商業工作,所以更加鼓勵咗巴格達同埋孟買嘅猶太人嚟香港[7][8][9]

1855年,沙宣家族向港英政府攞咗999年租約,喺跑馬地設立香港猶太墳場[2][10]。1870年,香港喺荷李活道設立咗第一間猶太會堂,叫做 "Ohel Leah" 嚟紀念 Leah Elias Sassoon,沙宣家族嘅其中一位[2]。1880年代,有一班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因爲俄帝國反猶騷亂越嚟越嚴重,決定重新喺香港定居。佢哋之中有唔少都受過沙宣家族嘅幫助,嚟創辦佢哋自己嘅生意[11][12],不過亦有啲有錢嘅猶太人希望同呢啲比較窮嘅猶太人遠離關係[13][14],包括分開祈禱同埋葬。呢班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大部分都喺窮等地區聚居,而且有唔少都因爲財政問題而被迫喺紅燈區工作嚟養家[13][14][5]

因爲喺二戰期間,大部分關於猶太族群嘅記錄都被毀滅咗,所以在港猶太人嘅歷史數目並唔齊全。根據某份猶太百科全書,1872年有41位猶太人,1876年有46,到1881年有71位[5],1882年就有60位[15]。截至1997年,香港嘅猶太族群有52位男士、25位女士、26位細路女、同14位細路仔[5]

19世紀尾,Elias David Sassoon 係在港猶太人之中最有影響力嘅人。佢控制住老沙遜洋行嘅商業活動,包括印度嘅鴉片,同埋中國印度、同日本各城市之間嘅貨運[16]。沙宣亦捐錢喺香港起咗猶太會堂同埋慈善機構。到1865年,沙宣家族有份支持創辦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亦喺1870年代超過怡和洋行成爲中國最大嘅鴉片供應商[17][8]。1879年10月,沙宣公司喺香港嘅煤炭倉庫燒咗,嚴重損害咗公司嘅營運。幾個月之後,Elias Sassoon 喺哥林堡過世[18]

沙宣家族另外一位出名嘅成員係 Elias 嘅弟弟 Frederick David Sassoon (1853–1917)。佢原本幫佢哥哥管治公司營運,而喺佢過世之後,就自己成爲咗公司主管,控制遠東嘅商業。佢同時亦都喺 1878–1879年同 1885–1886年期間做過滙豐嘅董事會主席。1884-1887年,佢更加係香港立法會嘅會員之一,代表太平紳士[19][20][21]。搬咗去英國之後,佢成爲咗老沙遜洋行喺倫敦嘅主席,同埋波斯帝國銀行英文Imperial Bank of Persia嘅董事[20]。Frederick 嘅哥哥 Arthur 亦都做過滙豐嘅董事之一[22][14]

喺在港猶太人嘅有錢群體入面,亦都有由荷蘭嚟嘅猶太人 Charles Henri Bosman (1839–1892)。佢係博斯曼洋行嘅主席、香港大酒店嘅擁有者之一、同埋係蘇格蘭商人 Thomas Sutherland 喺1863年創辦嘅黃埔船塢嘅主任[23]。到1869年,Charles Bosman 成爲咗實際上嘅荷蘭駐港領事,亦都營運自己嘅海上保險公司,其中主要嘅客戶之一就係怡和洋行。隨後,Charles Bosman 搬咗去英國,之後成爲咗英國公民,不過冇耐就過世[24]。直到1900年,香港最有錢嘅人之一就係 Charles Bosman 嘅仔 Robert Hotung Bosman英文Robert Hotung [25],能夠用佢嘅錢同權嚟同英國其他大公司爭生意[26]

香港嘅出名猶太人仲有 Emanuel Raphael Belilios英文Emanuel Raphael Belilios (1837–1905) 。佢喺1862年到達香港,之後成爲咗交易所經紀人。佢創立咗自己嘅公司 E.R. Belilios 嚟做中印鴉片貿易,成爲咗富豪,到1880年代已經成爲咗城内主要嘅地主之一[27]。 佢係香港上海大酒店嘅主席,亦都係滙豐嘅董事主席、同埋做過香港立法會議員[28][29]。佢同沙宣家族,因爲鬥爭做香港猶太族群嘅領袖,所以開始有爭議[27]。最初,Belilios 想喺香港設立新嘅猶太會堂,所以喺堅尼地道買咗一噠地。有其他猶太人嘗試買返,不過唔成功。1897年,沙宣家族嘅幾位朋友向 Belilios 提出起訴,聲稱因爲佢為猶太族群而買呢塊地,所以應該需要還返佢。不過,佢哋最終都冇成功,因爲證實唔到佢唔係私人咁買賣塊地。因爲 Belilios 喺香港嘅猶太族群之中唔太受歡迎,所以逐漸減少喺香港嘅時間,選擇喺倫敦生活[30]

20世紀初

[編輯]
Nathan road in Hong Kong
彌敦道佐敦部分,為紀念港督彌敦而改名

直到20世紀初期,港府官方記錄有165位猶太人喺香港居住[13]。在港猶太人最旺盛嘅時代就係港督彌敦管治嘅時期 (1904–1907),因爲佢自己本身都係猶太人,成爲咗香港歷史上唯一一位猶太裔嘅港督[31][32]。喺佢嘅管治之下,香港猶太墳場擴建咗,同時亦都開始咗起廣九鐵路。位於九龍嘅彌敦道嘅名,就係為紀念呢位港督而得嚟嘅。由1920年代到1930年代初,有唔少猶太商人都離開香港,去咗當時發展中嘅上海,在港猶太人人數跌穿100人。同時,因爲由東歐移民嚟嘅猶太人逐漸增多,香港開始有多咗阿什肯納茲猶太人[33][34]

商業方面,沙宣家族繼續喺香港掌控唔少嘅生意,其中 Edward Shellim英文Edward Shellim (1869–1928),沙宣家族嘅親戚,成爲咗一位喺香港非常有影響力嘅猶太人。佢開始嘅時候喺老沙遜洋行嘅香港分支做過,之後喺1912年成爲咗滙豐嘅董事,跟住亦做過香港電車置地、同九龍倉集團嘅主席。商業以外,佢做過太平紳士,喺香港立法會做過議員,亦都做過香港總商會那打素醫院財政部、猶太教莉亞堂、同香港大學理事會嘅總幹事[35][36]

嘉道理家族成功同沙宣家族鬥爭地位,就喺20世紀初,取代咗沙宣成爲咗在港猶太人嘅領袖,而沙宣亦開始由香港轉移商業去到上海或者英國[13]。其中家族嘅一位,Elly Kadoorie英文Elly Kadoorie (1867-1944),喺香港成爲咗主要人物,同佢嘅哥哥 Ellis Kadoorie英文Ellis Kadoorie 控制住中華電力滙豐天星小輪、唔少紡織同橡膠厰 [37],亦都控制住香港上海大酒店旗下嘅唔少地產。1928年,Elly Kadoorie 喺尖沙咀開咗豪華嘅半島酒店[38][34]。1905年,佢喺猶太教莉亞堂附近開咗一個社交俱樂部,俾猶太教唔同宗派嘅人互相交流[39]

1937年開始,抗日戰爭令國内嘅猶太人湧嚟香港,初期主要都係由上海天津、或者哈爾濱嘅商家。同一時間,歐洲亦有唔少為逃離納粹德國嘅逼迫而嚟咗香港[40]。呢班猶太人之中非常繁雜,有嚟自巴格達波蘭捷克納粹德國奧地利蘇聯等等。香港創建咗猶太難民處嚟容納佢哋[41][33][42]

日治時期

[編輯]

喺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上海隔都同香港都有一啲聯係。但係襲擊過後,所有喺上海嘅巴格達猶太人都被日軍拘留[43][33]。1940年6月,港英政府宣佈,因爲日軍攻擊嘅緣故,喺香港撤離一班女人同細路去澳洲。不過,澳洲政府要求只係收留一啲有“純英國血統”嘅人,而一啲本嚟成功上船嘅華人喺馬尼拉被遣返返香港[44]。根據當時嘅證人,“啲撤離船走嘅時候都係半吉,不過政府完全唔出聲”[45]

1941年12月7日,香港攻防戰開始,到聖誕日淪陷[46]同盟國嘅國民,包括唔少嘅猶太人,都送咗去赤柱拘留營 (例如 Morris Abraham Cohen英文Morris Abraham CohenElly Kadoorie英文Elly Kadoorie,同佢哋嘅家人) [43][33]。喺拘留營入面,有啲比較有錢嘅猶太人都有特權,例如喺營中住最好嘅房,有啲甚至返到上海。同時,營入面有唔少對猶太人負面嘅成見,例如佢哋都唔誠實或者都做黑市等等[47]

香港日治時期期間,猶太教莉亞堂成爲咗貨倉,大部分物品都俾日軍掠奪[48]。戰後,有啲之前能夠離港嘅猶太人返咗嚟,而喺1949年,莉亞堂嘅社交會重建[33]。同時有一班猶太難民由歐洲經過孟買新加坡、同香港嚟去上海,因爲上海對歐洲人仍然唔需要任何簽證 [49][50]

戰後香港

[編輯]
Kadoorie Farm and Botanic Garden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二次大戰之後,香港最有名嘅猶太人係 Lawrence Kadoorie英文Lawrence Kadoorie (1899–1993) 同 Horace Kadoorie英文Horace Kadoorie (1902–1995),亦即係 Elly Kadoorie 嘅兩個仔。佢哋承傳咗爸爸嘅家庭生意,亦做咗慈善家。喺戰後,佢哋重建咗中華電力同埋半島酒店,亦成爲咗唔同紡織公司、天星小輪、同山頂纜車等等嘅股東。Lawrence 亦都做過滙豐嘅董事會主席[51][52][53]

喺1950年代,Lawrence 曾經係立法會議員。自此,佢喺1962年攞過拉蒙·麥格塞塞獎英文Ramon Magsaysay Award、喺1970年攞到大英帝國勳章、喺1974年成爲咗下級勳位爵士、喺1981年成爲咗英國貴族爵士英文Peerages in the United Kingdom、亦成爲咗第一位喺香港出世嘅英國上議院議員[54][55]

1951年,Lawrence 同 Horace 成立咗嘉道理農業輔助會嚟幫本地農夫,成爲咗能夠成功振興新界經濟嘅計劃[56]。5年之後,佢哋創立咗試驗性質嘅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最終會成爲世上頭20名嘅植物園之一[56][57][58]

1954年,香港有250位猶太人,到1959已經剩返230人,到1968有200人。1974年,根據猶太會堂同社交會嘅數據,香港有大約450位猶太人[59]

1974年,有5份相信係嚟自開封猶太人嘅手寫妥拉卷,喺上環摩羅街俾人發現咗。佢哋之後送咗去猶太教莉亞堂度保存住[60]。1984年,香港猶太歷史學會喺猶太社交會度創辦,專係研究喺中華社區嘅猶太人。之後嗰年,以色列駐港領事館設立咗第一位領事[15]

1980年代尾,美國拉比 Samuel Joseph 到咗香港,成爲咗第一位香港猶太聯合會眾主席[61]。1989年,喺猶太會堂同社交會嘅會員之中,有39%係美國人、27%英國人 (包括英屬香港人口)、17%以色列人[33][62]。1991年,位於半山區香港猶太教國際學校創立咗[63]。喺1990年代初,香港有大約1500位猶太人,其中有大約1000位喺族群入面有積極參與[33]。根據流散博物館嘅資料,香港喺97回歸之前有2500位猶太人,其中 2/3 都係美國或者以色列人[15],而根據美國猶太年鑑英文American Jewish Year Book,香港喺1997年有3-6千位猶太人[64]。猶太人之中,亦由以前嘅巴格達人同阿什肯納茲猶太人,變成主要係英美同以色列人[65]。根據1989年喺香港嘅調查,在港猶太人之中只有3%以廣東話做佢哋嘅母語,7%曾經學過廣東話,而9%會講國語[66]

The Peninsula Hotel in Hong Kong
香港半島酒店嘉道理家族最出名嘅財產

1995年,一個新嘅猶太社區中心代替咗舊嘅社交會。香港猶太聯合會眾搬咗去呢個地址,而宗教儀式自此都係喺呢度搞[61]。1996-1998年期間,猶太教莉亞堂做咗大型裝修,亦贏咗UNESCO 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67]

21世紀

[編輯]
香港猶太人口
年份 人口
1872[5]
41
1876[5]
46
1881[5]
71
1882[15]
~60
1897[5]
117
~1900[13]
165
1954[59]
250
1959[59]
230
1968[59]
200
1974[59]
~450
~1995[15][64]
~3,000–4,000
1997[15][64]
~2,500–6,000
2004[59]
~3,000
2010[68]
~5,000
2015[69][70]
~2,500/~5,000
2019[71][72]
~5,000

2010年,香港有大約5000位猶太人[68],包括咗7個唔同嘅支派[15]。佢哋大部分嘅聚居點都喺香港島,包括半山區中環、同金鐘。當然,九龍新界都有啲猶太人,主要係喺尖沙咀

佢哋主要都係嚟自美加嘅移民,亦有啲係嚟自西歐以色列南非、同澳洲新西蘭。佢哋主要都係從事專業工作,包括做商家管理員記者教師等等[61],而佢哋主要都係講英文,只有少數識廣東話或者國語[66]。根據世界猶太人大會,香港喺2015年有大約2500位猶太人,而根據香港猶太歷史學會,呢個數據係大約5000人[70] As of 2019, about 5,000 Jews live in Hong Kong.[71][72]

最主要嘅聚居點係喺半山區羅便臣道。喺1995年創立嘅猶太社區中心包括咗一個圖書館、禮堂、游泳池、猶太餐廳同超市等等[64],而旁邊嘅猶太會堂有全香港唯一嘅猶太浸禮池

依家喺香港最有名嘅猶太人包括:

宗教生活

[編輯]

在港猶太人一般都能夠使用佢哋嘅宗教自由嚟慶祝各樣嘅猶太節慶,同埋建立佢哋自己嘅宗教教育課程[66]。香港有4個活躍嘅猶太會堂 (其中3個有全職拉比)、1間猶太學校、2間主日學、同埋1個猶太墳場[69][80]。香港主要嘅猶太會堂係猶太教莉亞堂,喺1901-02年起。入面嘅信徒有包括保守派同埋改革派嘅人[81][15]

猶太社區會堂係香港猶太聯合會眾嘅基地,服務大約500位嚟自猶太各派系嘅人。自從喺1988年創立以嚟,呢個組織同其他兩個改革派嘅組織有親密聯係[64]

塞法迪嘅會衆 Shuva Israel 位於中環嘅福興大廈。佢提供符合猶太交規嘅餐廳,亦有為大人同細路提供猶太主日學。棟大廈仲有猶太會堂、圖書館、兩層寫字樓、同自修室。除此之外,有啲家庭亦有自己嘅猶太小學宗教課程[82][64]

豪華閣係香港哈巴德嘅寫字樓[83],喺2005年開咗。自從喺1985年嚟到香港以嚟,香港一直都係哈巴德喺東亞嘅主要地點[64]

香港亦有另一個會衆 Kehilat-Zion,位於永安廣場,總共有大約900人。佢喺1995年創立,成爲咗猶太人喺九龍嘅重地,亦係塞法迪猶太人喺香港嘅主要第[64]

猶太墳場

[編輯]
refer to caption
位於猶太墳場嘅教堂

香港猶太墳場位於跑馬地,喺1855年由 David Sassoon 嘅資金而創立[40],係遠東少有冇俾人搬過嘅猶太墳場[10][15]

墳場大部分都係簡單墳墓,不過有啲係石棺。塞法迪系嘅 Belilios 家族用愛奧尼柱式嚟雕刻啲墓碑,而其他家族,例如 Gubbai 或者嘉道理家族,比較鍾意麻石石棺。墓碑上面嘅大多都係英文希伯來文,中文基本上冇乜[10][15]

教育

[編輯]
香港猶太教國際學校

猶太教育一般喺香港都唔特別強。一份1914年嘅報告顯示當時香港係完全冇猶太宗教學校,而1936年顯示曾經有過,但係因爲收生唔夠而閂咗門[66]。1969年,Ezekiel Abraham 學校開咗門做自願式主日學[64]。自從1990年代初,香港猶太教國際學校成爲咗香港第一間猶太平日學校,有30位學生。幾年之後,呢間學校有超過50份報名表[84]

截至2022年,香港猶太教國際學校有3個校園:一間幼兒園、小學、同高中。其中高中校園有科學實驗室、圖書館、音樂同其他藝術設備、坐500人嘅大禮堂、同埋會議室[85]。位於半山區嘅猶太社區中心,負責管理間幼兒園,並包括室内游泳池健身室、同遊樂場[86][85]。小學校園同樣喺半山[86],有圖書館、音樂藝術設備、電腦同網上程式設備、特殊教育課室、室内健身室、游樂園、同公共花園[85][64]。呢間小學負責提供現代猶太教嘅宗教教育,亦會教其他非宗教嘅課堂[84]

1999年,香港猶太聯合會眾開咗自己嘅宗教學校,叫做Shorashim 學校[80] 2010年,以色列童軍與女童軍聯盟喺香港開咗分支[15]

文化

[編輯]

猶太社教中心有香港猶太歷史學會,喺1984年由 Denis 同 Mary Leventhal、Anita Busbaum、同埋一位研究開封猶太人嘅教授創立。呢個學會主要研究同保護大中華地區嘅猶太人歷史,亦都會經過唔同途徑嚟發表佢哋嘅新發現。佢哋嘅圖書館被認爲係亞洲研究猶太史之中最好之一。

1999年,加攞大人 Howard Elias 創辦咗香港猶太電影節,包含世界各地唔同關於猶太人嘅電影[87][88]

1940年代,香港猶太女人組織創辦咗,主要係為由上海南下嘅猶太難民提供幫助。佢哋喺戰後繼續為猶太族群做唔同嘅節目,喺呢個社群扮演重要嘅角色[15]

以色列駐港領事館每3年都舉辦以色列電影節,同時亦舉辦兒童同成年足球隊。香港猶太社群每年都會籌錢俾以色列聯合呼籲組織猶太國家基金,亦會慶祝以色列獨立日亡兵紀念日[15]

飲食

[編輯]

香港符合猶太飲食規律嘅餐廳都有幾間,包括位於猶太社區中心嘅 Sabra Meat 同 Waterside Dairy、位於九龍嘅 Mul Hayam、同埋喺中環嘅 Shalom Grill。幾乎所有喺香港嘅猶太會衆都會提供猶太式嘅飲食,亦會做埋節慶活動[15][89]

種族歧視

[編輯]

香港人普遍都相信香港冇反猶主義嘅問題{sfn|Goldstein|Schwartz|2015|p=179}},而二戰之前確實冇任何反猶活動嘅報告[84]。在港英初期,有錢嘅猶太商人一般都同其他英國人睇埋一齊做“歐洲白人”。不過,香港會所曾經有拒絕猶太人嘅案例,因爲佢哋唔係屬於英國人一般信奉嘅聖公會[64]

根據1989年嘅調查,有83%香港人都對猶太人有中立態度,另外有15%對佢哋睇好。對呢個現象一般嘅解釋都係因爲在港猶太人喺香港實喺非常少數,對香港整體嘅影響都始終有限[84]。華人一般都唔係好認識猶太文化同歷史,而唔少香港人唔能夠分辨以色列猶太人、同猶太教嘅分別。所以,其實很難肯定當地係冇反猶情緒[84]

1991年4月,新報出版咗一份文章批評猶太人為“被神詛咒”嘅民族、“無心、貪錢、自私、同無良”嘅種族。呢篇文令當地猶太人火爆,佢哋嘗試告份報紙,不過發現香港並冇任何針對種族式仇恨罪行嘅法律[90]

香港曾經有啲輕微嘅反猶問題,主要同移民有關。例如喺1987-88年之間,有關猶太基金組織嘅地產出現咗爭議,特別係莉亞堂嘅重建過程。呢個問題引致有啲英文傳媒批評當地嘅猶太會堂委員會同猶太人口[91]

喺香港,唯一一間沿用美國教育系統嘅學校係位於南區香港國際學校。因爲學校跟基督教規律跟得非常嚴謹,所以喺2002同2003年,有啲報道話裏面嘅猶太學生受都歧視[92]

[編輯]
  1. Goldstein & Schwartz 2015, p. 171.
  2. 2.0 2.1 2.2 2.3 Plüss 2011, p. 83.
  3. Green & Diestal 2008, p. 1186.
  4. Goldstein 1998, p. 145.
  5.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Plüss 2002, p. 52.
  6. Plüss 2002, p. 53.
  7. Tigay 1994, p. 209.
  8. 8.0 8.1 Gilman 2014, p. 100.
  9. Eber 2012, p. 18.
  10. 10.0 10.1 10.2 "The Jewish Cemetery". The Jewish Historical Society of Hong Kong. 14 March 2016. 喺26 April 2022搵到.
  11. Plüss 2011, p. 88.
  12. Eber 2012, p. 20.
  13. 13.0 13.1 13.2 13.3 13.4 Green & Diestal 2008, p. 1187.
  14. 14.0 14.1 14.2 Gilman 2014, p. 101.
  15. 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15.05 15.06 15.07 15.08 15.09 15.10 15.11 15.12 15.13 Lyons, Erica (August 2011). "The Jewish Community of Hong Kong". Museum of the Jewish People. 喺26 April 2022搵到.
  16. Jacobs, Lipkind & Hyams 1906, pp. 66–68.
  17. Goldstein 1998, pp. 145–146.
  18. Ivanov 1990, p. 239.
  19. Goldstein & Schwartz 2015, p. 148.
  20. 20.0 20.1 Rubinstein, Jolles & Rubinstein 2011, p. 864.
  21. Yap 2010, p. 77.
  22. Goldstein 1998, p. 147.
  23. Finel-Honigman 2009, p. 116.
  24. "Charles Henri Maurice Bosman". Gwulo: Old Hong Kong. 21 September 2010. 喺26 April 2022搵到.
  25. Tsang 2007, p. 49.
  26. Carroll 2009, pp. 74, 79.
  27. 27.0 27.1 Plüss 2002, p. 57.
  28. Kupfer 2008, p. 169.
  29. Gilman 2014, pp. 104–105.
  30. Plüss 2002, pp. 58–59.
  31. Wilson 1986, pp. 667–668.
  32. Jacobs & Lipkind 1905, p. 184.
  33.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Tigay 1994, p. 210.
  34. 34.0 34.1 Cesarani 2002, p. 185.
  35. Smith 1995, pp. 409, 411.
  36. Faure 1997, p. 125.
  37. Samra 2008, pp. 357–358.
  38. 38.0 38.1 McHugh, Fionnuala (30 November 2003). "Patriarchs and The Pen".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喺26 April 2022搵到.
  39. Plüss 2002, p. 61.
  40. 40.0 40.1 Goldstein & Schwartz 2015, p. 172.
  41. Ember, Ember & Skoggard 2004, pp. 162–163.
  42. O'Reilly, Habegger & O'Reilly 1996, p. 237.
  43. 43.0 43.1 McDougall & Pettman 2000, p. 23.
  44. Yap 2010, p. 78.
  45. Yap 2010, p. 79.
  46. Green & Diestal 2008, p. 1188.
  47. Yap 2010, p. 88.
  48. "Our History". Ohel Leah Synagogue. 原著喺4 January 2018歸檔.
  49. Cesarani 2002, p. 186.
  50. Eber 2012, p. 76.
  51. Green, David B. (25 August 2014). "1993: A WWII Survivor Who Built Hong Kong Dies". Haaretz. 喺26 April 2022搵到.
  52. "Lawrence Kadoorie, 94, Is Dead; A Leader in Hong Kong'g Growth". The New York Times. 26 August 1993. 喺26 April 2022搵到.
  53. Davies, Derek (25 August 1993). "Obituary: Lord Kadoorie". The Independent. 喺26 April 2022搵到.
  54. "This Day in Jewish History 1993: A WWII Survivor Who Built Hong Kong Dies". Haaretz. 25 August 2014. 喺26 April 2022搵到.
  55. "Obituary: Lord Kadoorie". The Independent. 25 August 1993. 喺26 April 2022搵到.
  56. 56.0 56.1 Blundy, Rachel (11 June 2016). "How a tangerine tree changed farming in Hong Kong forever".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喺26 April 2022搵到.
  57. "A Partnership with the People: KAAA and Post-war Agricultural Hong Kong". Hong Kong Museum of History. 2011. 喺26 April 2022搵到.
  58. "About KFBG". Kadoorie Farm and Botanic Garden. 喺26 April 2022搵到.
  59. 59.0 59.1 59.2 59.3 59.4 59.5 Loewenthal 2006, p. 518.
  60. Tigay 1994, p. 211.
  61. 61.0 61.1 61.2 "History of the UJC of Hong Kong". United Jewish Congregation of Hong Kong. 原著喺18 June 2018歸檔.
  62. Goldstein & Schwartz 2015, pp. 172–173.
  63. "Carmel 'playgroup' confounds critics". The Standard. 21 April 1999. 原著喺22 May 2011歸檔.
  64. 64.00 64.01 64.02 64.03 64.04 64.05 64.06 64.07 64.08 64.09 64.10 Herschlag 1998, pp. 375–385.
  65. Goldstein & Schwartz 2015, p. 176.
  66. 66.0 66.1 66.2 66.3 Goldstein & Schwartz 2015, p. 178.
  67. Lyons, Erica (August 2011). "The Ohel Leah Synagogue, Hong Kong". Museum of the Jewish People. 喺26 April 2022搵到.
  68. 68.0 68.1 Gilman 2014, p. 111.
  69. 69.0 69.1 "Hong Kong". World Jewish Congress. 喺26 April 2022搵到.
  70. 70.0 70.1 "Our Community". Jewish Historical Society of Hong Kong. 14 March 2016. 喺26 April 2022搵到.
  71. 71.0 71.1 Dolsten, Josefin (29 August 2019). "Why most Jews in Hong Kong are not involved with the protests". The Times of Israel. 喺26 April 2022搵到. Hong Kong, a one-time British colony now controlled by China and given limited autonomy, is home to some 5,000 Jews and a number of Jewish institutions.
  72. 72.0 72.1 Miller, Yvette Alt (18 June 2019). "Hong Kong and the Jews: 6 Facts". aish. 喺26 April 2022搵到. Today, over 5,000 Jews call Hong Kong home.
  73. Rosendar, Yessar (18 January 2022). "Hong Kong Billionaire Michael Kadoorie To Increase Family Stake In Peninsula Hotel Operator For $337 Million". Forbes. 喺10 May 2022搵到.
  74. "Metrojet Supports The Women in Aviation Association". Metrojet. 3 August 2020. 喺26 April 2022搵到.
  75. "List of Directors and Their Roles and Functions". CK Hutchison Holdings Limited. 喺26 April 2022搵到.
  76. "Lord Sassoon". Parlia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喺26 April 2022搵到.
  77. Yoon, Eunice; Chandran, Nyshka (21 March 2017). "On China, think long-term: Lord Sassoon". CNBC. 喺26 April 2022搵到.
  78. "China's King of 'the Fong' looks westward". MarketWatch. 25 November 2010. 喺20 January 2022搵到.
  79. Miner, Feng (7 November 2015)。晚落老蘭?蘭桂坊的前世今生 [Fall of Lao Lan tonight? The past and present of Lan Kwai Fong]。Initium Media (中文)。喺26 April 2022搵到
  80. 80.0 80.1 "Shorashim School". United Jewish Congregation of Hong Kong. 原著喺18 June 2018歸檔. 喺11 February 2017搵到.
  81. "Beliefs & Values". Ohel Leah Synagogue. 原著喺2022年5月24號歸檔. 喺26 April 2022搵到.
  82. "Shuva Israel Hong Kong Community". Jewish Times Asia. 原著喺25 February 2017歸檔.
  83. "About Chabad of Kowloon". Chabad of Hong Kong. 原著喺24 June 2018歸檔. 喺13 February 2017搵到.
  84. 84.0 84.1 84.2 84.3 84.4 Goldstein & Schwartz 2015, p. 179.
  85. 85.0 85.1 85.2 "Facilities". Carmel School Association. 原著喺12 February 2017歸檔. 喺20 January 2022搵到.
  86. 86.0 86.1 "Contact Us". Carmel School Association. 喺20 January 2022搵到.
  87. "History & Board". Hong Kong Jewish Film Festival. 原著喺2023年12月10號歸檔. 喺26 April 2022搵到.
  88. Gilman 2014, pp. 99, 111.
  89. "Kosher Food". Ohel Leah Synagogue. 原著喺31 December 2019歸檔.
  90. Goldstein & Schwartz 2015, p. 180.
  91. Goldstein & Schwartz 2015, pp. 180–181.
  92. Wald 2004, p. 73.

來源

[編輯]

睇多啲

[編輯]
  • Chasin, Stephanie (2008). Citizens of empire: Jews in the service of the British Empire, 1906–194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Plüss, Caroline (1999). The social history of the Jews of Hong Kong: a resource guide. The Jewish Historical Society of Hong Kong. ISBN 978-9-6285-3391-6.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