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跳去導覽
跳去搵嘢
![]() | 呢篇文夾雜北方中文,唔合乎粵語嘅用字、句式或者文法。 請改善。 |
文言(粵拼:man4 jin4)係中國書寫文體嘅一種,源自甲骨文同金文,用嚟記事嘅。文言經歷幾千年演變,唔同時期文法同用字都有明顯嘅分別。
二十世紀之前,文言幾乎係東亞各國嘅通用文體。中國喺新文化運動之後,以中國國語普通話為基礎嘅白話文,因為政府力推,慢慢取代咗文言文。除咗中國之外,其餘嘅國家都因為推行自己嘅國語,所以都唔再用文言文。
比較[編輯]
同白話文(現代中國語文)相比,文言言簡意賅。
比較 | 文言文 | 白話文/現代中國語文 |
---|---|---|
長短 | 言簡意賅 | 相對冗長 |
出處用法 | 書面語為主 | 「我手寫我口」為主,亦經修飾。 |
語感 | 古雅精煉 | 通俗易明 |
用詞1 | 單字已有獨立意思 | 比較多雙字詞語 |
用詞2 | 一字多用 | 異字異用 |
用詞3 | 之 | 的 |
句末助語詞 | 已、矣、乎、也… | 了、吧、啊、嗎… |
文法詞組次序 | 彈性較大 | 次序明確 |
標點 | 標點少而簡(逗、句為主) | 標點繁多 |
例 | 《桃花源記》、《醉翁亭記》、《庖丁解牛》、《出師表》、《六國論》… | 魯迅《吶喊》自序、朱自清《綠》、冰心《紙船》、舒乙《香港:最貴的一棵樹》… |
流傳 | 限於曾學習文言嘅人 | 廣傳於華文世界 |
習法 | 背誦為主,輔以字詞拆解 | 字詞拆解為主,輔以文法分析 |
承傳:香港[編輯]
香港中國語文科,初中生亦要學文言文。高中生會更進一步研習。
廣東話保存咗唔少文言文嘅字詞。廣東話亦雅亦俗。例如:
- 『粵語音韻來自秦漢,語彙上溯先秦,大者來自唐宋,…粵語語法有先秦特色,如雙賓語語序…』[1]
- 『粵語人寫 通用中文,便要寫「做此等事,當心人頭落地」,與宋人白話無異。』[2]
- 『粵語保留 許多古代漢語的用字,例如「靚」(「衣冠士女……莫不靚[註 1]妝麗服」,明代《虎丘記》)、「幾時」(「明月幾時有」,宋代《水調歌頭》)』[3]
香港文壇曾經流行三言混合(白話文+文言+廣東話)同文白夾雜(白話文+文言)。 至今仍有少數作者喜用此風格寫作。[4]
香港粵劇﹑粵曲﹑粵語流行曲以至著名小說家金庸先生嘅武俠小說作品係用文白夾雜型式寫嘅。
以上有助香港嘅「70後」、「80後」、「90後」承傳部份文言文用詞。
承傳: 日本[編輯]
日本自從中國唐代文化交流,到片假名平假名普及後好多年,公函文書、碑文、經文…好多重係用漢字文言。 稱為漢文(かんぶん,Kanbun)。
承傳: 韓國[編輯]
喺韓國,文言文叫漢文(한문,Hanmun)。
承傳: 越南[編輯]
喺越南,文言文叫儒字(亦叫 字儒,Chữ N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