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大明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由大明國跳轉過嚟)
  想搵第二個意思嘅話,請睇大明 (搞清楚)
  「明」跳轉到呢度。想搵其他用法,請睇「明 (搞清楚)」。

大明國
1368年-1662年
首都首府 南京
北京
政體 無講
歷史
 - 成立 1368年
 - 解體 1662年
大中華史
-2200 —
-2100 —
-2000 —
-1900 —
-1800 —
-1700 —
-1600 —
-1500 —
-1400 —
-1300 —
-1200 —
-1100 —
-1000 —
-900 —
-800 —
-700 —
-600 —
-500 —
-400 —
-300 —
-200 —
-100 —
0 —
100 —
200 —
300 —
400 —
500 —
600 —
700 —
800 —
900 —
1000 —
1100 —
1200 —
1300 —
1400 —
1500 —
1600 —
1700 —
1800 —
1900 —
2000 —

京城 初為南京
朱棣遷都北京
大明嘅統治地區
大明嘅統治地區
君主
 -開國君主
 -亡國君主

朱元璋
朱由榔
成立 1368年
滅亡 1662年

大明[1]粵拼daai6 ming4,1368年—1662年),又叫大明國[註 1],亦叫[2],係中國史上一個。以斷代史來睇,叫明代或者明朝,係最尾一個由唐人建嘅正統朝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推翻元朝,破各地羣雄,喺公元1368年建立。初都南京,佢個仔朱棣京城搬去北京

大明初年國力強盛,後尾國力漸落,到後期百姓生活每況愈下,社會唔穩定,引致大規模嘅民變。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佔北京崇禎帝自縊,立大順國。大明變到羣龍無首,朝臣來到南方,另推朱氏皇帝,後人叫呢段時間做南明,即係大明、大順同大清三國分立。最後大清滅大順,1662年再全滅大明。

大明國祚,由1368年,計到1662年,永曆帝朱由榔死爲止。斷代史計,明朝只去到1644年,思宗朱由檢自縊爲止。

[編輯]

元末

[編輯]

元朝末期,朝政腐敗,國庫空虛。為咗彌補財政虧空,元朝除咗加稅之外,重狂印新鈔「至正寶鈔」,通貨膨脹極嚴重,搞到民不聊生。至正十一年(1351年),大元徵調百姓兵士十幾萬人嚟治黃河水患。黃河兩岸嘅百姓本來都飽受災荒之苦,治河時又成日畀監工鞭打,重剋扣口糧,搞到人神共憤。於是,「治河」同「變鈔」就成為大規模民變嘅導火線,部分重組埋紅巾軍反抗政府。

立國

[編輯]

至正十一年(1351年)5月,發生騷亂。第二年,郭子興聚眾反抗,攻佔濠州(今安徽鳳陽)。無幾耐,安徽鳳陽農民朱元璋投奔郭子興,屢立戰功,郭子興器重兼信任佢。至正十四年(1354年)郭子興病死,朱元璋繼位領軍。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率兵佔領集慶(今江蘇南京),改名為應天府,然後攻下周圍一啲軍事要地,獲得一塊立足嘅基地。呢個時候嘅朱元璋「地狹糧少」、「孤軍獨守」,遠遠唔及其他民變軍隊嘅勢力,處境非常艱難。朱元璋採納咗謀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策略,努力咗幾年,朱元璋軍事同經濟實力迅速壯大。朱元璋先後響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消滅陳友諒,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滅埋張士誠,同降伏割據浙江沿海嘅方國珍。1368年正月,朱元璋喺應天稱帝,建立大明,同年攻佔大都(今北京),元朝滅亡。

大明建立之後,朱元璋一方面減輕農民負擔,恢復返社會經濟生產;一方面懲治貪官污吏,就算係皇親國戚,開國功臣都唔手軟。又分封皇子鎮守各地,佢死咗之後,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朱元璋第四仔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取皇位。朱棣起咗北京城,響1421年遷都北京。期間重派鄭和七下西洋;又編纂《永樂大典》。

土木堡之變

[編輯]

朱棣之後,朱高熾朱瞻基兩任皇帝都做得唔錯,史稱仁宣之治

1435年,未滿9歲嘅朱祁鎮繼位,寵信宦官王振。導致1449年嘅土木堡之變,皇帝俾瓦剌俘虜。但係喺于謙率領之下,大明另立朱祁鈺為帝,發動全國軍民抗戰,打退入侵嘅瓦剌軍,大明一度復興。之後有朱祐樘做皇帝,年號弘治,係大明政治最清明嘅時期,呢位皇帝勤勉唔專制,信任大臣,內閣權力大為提升。

到咗朱厚熜做皇帝,年號嘉靖,佢信道教,唔理朝政,大臣嚴嵩把持朝綱,導致政治腐敗,出現財政危機,以至海瑞話「嘉靖嘉靖,家家皆盡」。

倭寇侵擾

[編輯]

喺15、16世紀,中國沿海有倭寇之禍。唐人同倭人勾結做海盜,走私打家劫舍乜都做。因為咁,大明就加強海防,亦有派人攻打倭寇。

萬曆年代

[編輯]

朱翊鈞做皇帝,年號萬曆。萬曆初年,佢得到內閣首輔張居正輔佐。內政方面,提出「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機構冗官冗員,整頓郵傳同埋銓政。經濟上,清丈全國土地,抑制豪強地主,改革賦役制度,推行一條鞭法,減輕農民負擔。軍事上,加強武備整頓,平定西南騷亂,重用抗倭名將戚繼光總理三鎮練兵,令邊境安然。萬曆初年呈現出明代中葉以嚟最好形勢。

但張居正逝世後,中興之象消失,大明從此走上衰敗之路。神宗非常貪婪,佢大肆侵佔土地,搜刮民財;又廢除考成法,形成皇帝黷貨、臣下貪污、黨爭激烈嘅狀況。

明末三案魏忠賢專權、李自成起義都導致大明嘅衰落。

朱翊鈞嘅腐敗招致國庫空虛,邊關危機。呢一個時期,位於東北嘅後金崛起,同大明對立。此時大明民不聊生,有覆亡之危。

末期

[編輯]

大明後期,統治腐朽。宦官魏忠賢專政,迫害異己、殘害百姓。百姓都好難頂,加上連年災荒,水深火熱。1628年,戰爭喺陝北爆發,湧現咗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幾十支民變軍隊。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糧」口號,深得百姓擁護。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佔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同年三月,攻佔北京,皇帝朱由檢景山吊頸自殺身亡,大明國大亂。之後大清軍入山海關,打走大順,入北京。喺北方,因為李自成嘅政策失敗,唔少原明臣投清;同年喺南方,明臣另立福王朱由崧為皇帝,史稱南明。佢初頭都重想聯清打順,後尾國內唔團結內鬥,最後大清滅咗大明。

疆域同政區

[編輯]
1424年大明控制疆域[註 2]
1580年大明疆域

大明嘅疆域雖然唔及大元,但喺大明前期極盛,北控內蒙古,西到新疆東部,東北控制住女真地區,西南方管轄雲南貴州,南方建立交趾布政使司。明朝喺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羈縻衛所制度同土司、土官制度。

官吏制度

[編輯]

大明設有特務機構監視大臣言行。洪武年間設錦衣衛永樂東廠成化西廠正德內行廠

軍事制度

[編輯]

大明早期軍隊嘅來源,有諸將原有之兵,即所謂從徵,有元兵同群雄兵歸附嘅,有獲罪而謫發嘅,而最主要來源就係籍選,亦即垛集軍,由戶籍中抽丁而嚟。除此之外重有簡拔、投充同收集等方式。此外,大明中期以後又有強民為軍,不過都係少數,整體嚟講,衛所制仍然係最主要軍制。重有,明朝會謫發啲囚犯去做兵。

衛所制係喺全國各地軍事要地設立衛所註軍,衛有軍隊五千六百人,下面依序有千戶所、百戶所、總旗同埋小旗等單位,各衛所都隸屬於五軍都督府,亦隸屬於兵部,有事從徵調發,無事則還歸衛所。

軍隊來源為世襲軍戶,由每戶派一人為正丁到衛所當兵,軍人喺衛所中輪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給軍隊同埋將官等所需。佢嘅目標係養兵而不耗國家財力,但宣德年以後漸漸無法維持,軍人生活水準同社會地位日漸低下,逃兵漸多,軍備因而廢馳。

因此喺嘉靖年間,喺應付倭寇之亂嗰陣,將領戚繼光浙江地區採用招募民兵加以訓練嘅方式,嚟取代不堪嘅衛所兵。

外交

[編輯]

大明初年,因為明初朝貢貿易厚往薄來,造成好多日本人冒充朝貢使者到大明呃錢。日本實際上係處於割據狀態,冇統一嘅中央政權,好多到中國冒充朝貢使者嘅日本人冇日本政府嘅管轄,朝貢完咗之後佢哋滯留喺中國沿海搶劫。呢啲就係明初嘅倭寇。為防止倭寇朱元璋就頒佈咗海禁政策。

朱隸即位後,喺永樂年間,派遣著名航海家三寶太監鄭和率遠洋船隊七下西洋,最遠去到非洲東海岸,又派遣吏部驗封司員外郎陳子魯出使撒馬兒罕吐魯番火州等西域十八國,加強明王朝同世界各國經濟政治往來,引導中國走向世界,體現永樂年間嘅鼎盛同埋開放。朱隸之後,佢個仔朱高熾繼位。佢聽從朝中一啲大臣意見,認為下西洋太浪費,收效唔大,宣佈停止下西洋活動。唔夠一年,朱高熾病,朱瞻繼位,改年號宣德。宣德五年(1431年)閏十二月初六日,派鄭和第七次亦係最後一次下西洋。到成化年間,曾經有太監向憲宗提議再下西洋,於是皇帝下詔到兵部索要鄭和出使海圖等資料。但由於劉大夏等官員認為下西洋係一大弊政,有害無益,故此將當年鄭和出海地圖等資料收埋(有指係將佢銷毀),兵部尚書項忠命吏入庫搜索但冇結果,於是再下西洋一事就此作罷。後來倭寇橫行,大明加強海禁,直到大明中後期,倭寇逐漸平息,先至廢除海禁。

西元16世紀,新航路開闢之後,葡萄牙人1511年佔領馬剌呷,亦渴望同中國往來。正德七年(1513年),葡萄牙國王派出一支對華使團前往中國,並喺廣州登陸,希望同明府建交。後來,皇帝同意葡萄牙人喺澳門開設洋行,起洋房,畀佢哋每年嚟廣州「越冬」。正德十六年(1521年)大明喺屯門之戰打贏葡萄牙人。呢個係西方第一次正式登陸中國並且同中國接觸。西方國家嘅東來,令到唔少新事物傳入中國。萬曆二十年(1592年),羅馬教宗利瑪竇去中國教區做嘢。由於萬曆援朝之戰爆發,利瑪竇一行未能及時到達中國。後來中國打贏咗,利瑪竇先可以進入中國境內。因為利瑪竇好快學識中文,並着儒服、通儒書,故此幾得士大夫好感。後尾舉薦到北京,幾得皇帝朱翊鈞信任。佢向中國進獻坤輿萬國地圖自鳴鐘日晷、西洋炮、望遠鏡、火槍、西藥聖母像、聖十字等貢品。先後喺北京、肇慶等地展出。利瑪竇唔單止傳播天主教,重啟發徐光啟李之藻等人學習西學,另外佢重將中國各種文化傳入歐洲,例如儒家思想學說、圍棋等,可謂「貫通中西第一人」。另外,喺明末有唔少大明軍隊曾經裝備火器,尤其係西洋大炮。崇禎十年(1637年)喺虎門之戰打赢英國

明朝最強嘅時候有63個附屬國。

經濟

[編輯]
唯一死淨嘅係蘭廠造傢俬。蘭廠係皇宮漆器廠。 件嘢係正德年間造。家下響倫敦域多利同歐拔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睇清楚啲

大明農業發展無論係產量定係生產工具,都比宋元時期高,為明朝中葉開始嘅人口穩步增長提供堅實基礎。

自大明初年起,以江南地區為代表嘅手工業高度發展,促進咗市場經濟化同城市化。然而大明推行「重農抑商」嘅原則以及嚴厲嘅海禁政策,令到商業受到一定嘅壓制。隨住銀紙「大明寶鈔」嘅流通失敗,整個貨幣體系轉向為以白銀為主。日本同拉丁美洲嘅白銀大量流入亦進一步促進大明嘅經濟發展。明嘉靖萬曆時候,各地出賣絲綢、酒肉、蔬果、煙草、農作物、瓷器等商品不計其數,外國嘅唔少嘢,例如歐洲嘅西洋鐘,美洲嘅煙草,各城都有賣。當時商業大都會有北京南京揚州蘇州廣州西安成都等,出名嘅商業集團有徽商、川陝商、蘇商、京畿商、粵商等,喺世界上,大明係16世紀、17世紀時期手工業、經濟最繁華嘅國家之一。

文化

[編輯]
明朝嘅一個龍泉青瓷三角花盆。現存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嘅Smithsonian博物館。

大明嘅科學文化發展比較迅速,中國小說史上嘅四大名著中嘅《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三本就係出於呢個時期。《金瓶梅》亦係呢個時期嘅作品。湯顯祖嘅戲劇《牡丹亭》至今仍然有演出。

傳統雅文學嘅發展喺明代繼續發展,著名文人有劉基宋濂高啟方孝孺唐寅歸有光徐渭王世貞袁宏道錢謙益張岱吳偉業等人。散曲家就有王磐馮維敏薛論道陳譯康海等人。

大明民間文學好發達,唐伯虎係傑出嘅代表人物。民間盛行對聯,重有鎖南枝等山歌,一片欣欣向榮。

喺思想上,王陽明嘅新哲學「心學」喺嘉靖以後盛行,形成一股反對傳統束縛嘅思想浪潮,塑造咗新社會風尚,亦令明代後期士大夫有一種別於其他時代嘅生命哲學。如「異端」思想家李贄就係最好嘅例子。

科技

[編輯]

大明初期至中期嘅科技有較大發展,直到16世紀,都一直係世界前列。

呢一個時期出現嘅科學著作有:李時珍嘅《本草綱目》、宋應星嘅《天工開物》、徐光啟嘅《農政全書》、方以智嘅《物理小識》。重有《徐霞客遊記》等著作係而家研究同埋借鑒古代技術嘅珍貴文獻資料。

于謙寫得《詠煤炭》詩歌說明當時煤炭已經普遍應用。計成嘅《園冶》就係園林建築嘅專著。

大明嘅軍事科技亦比較發達,明末已經有火銃槍,重有威力巨大嘅火炮。據講有個叫萬戶嘅人,坐喺綁滿火藥棍嘅櫈度,試圖利用火藥嘅推力上天,不過失敗咗,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為探索太空而犧牲嘅人。

帝王一覽

[編輯]
明朝 1368年-1644年
廟號 諡號 姓名 在位時間 年號 皇陵
太祖 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
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 1368年-1398年 洪武
應天
孝陵
興宗 孝康皇帝 朱標 - (追尊)
惠宗(惠帝)[1] 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
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
朱允炆 1399年-1402年 建文
 
成祖[2] 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
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朱棣 1403年-1424年 永樂
長陵
仁宗 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
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朱高熾 1425年 洪熙 獻陵
宣宗 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
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
朱瞻基 1426年-1435年 宣德 景陵
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
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朱祁鎮 1436年-1449年
1457年-1464年
正統
1436年-1449年
天順
1457年-1464年
裕陵
代宗 恭仁康定景皇帝 朱祁鈺 1450年-1457年 景泰 景泰陵
憲宗 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
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
朱見深 1465年-1487年 成化 茂陵
孝宗 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
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祐樘 1488年-1505年 弘治 泰陵
武宗 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
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朱厚照 1506年-1521年 正德 康陵
世宗 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
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朱厚熜 1522年-1566年 嘉靖 永陵
穆宗 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
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
朱載垕 1567年-1572年 隆慶 昭陵
神宗 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
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朱翊鈞 1573年-1620年 萬曆 定陵
光宗 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
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
朱常洛 1620年 泰昌 慶陵
熹宗 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
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
朱由校 1621年-1627年 天啟
德陵
思宗[3] 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
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朱由檢 1628年-1644年 崇禎
思陵
順宗 同天合道承明純靖康文
懿武神仁獻孝悼皇帝
朱慈烺 1644年 義興
-


南明(1644年-1662年1664年
廟號 諡號 姓名 在位時間 年號 備註
安宗 處天承道誠敬英哲
纘文備武宣仁度孝簡皇帝
朱由崧 1644年 弘光 史稱弘光帝,亦叫做福王
    朱常淓[4] 1645年   潞閔王
義宗 侍天制道恭和襄定
獻文敬武明德肅仁成皇帝
朱以海[5] 1645年-1653年   魯王
紹宗 配天至道弘毅肅穆
思文烈武敏仁廣孝襄皇帝
朱聿鍵 1645年-1646年 隆武 史稱隆武帝,亦叫做唐王
文宗 貞天應道昭崇寧文
宏武達仁成宣閔孝節皇帝
朱聿𨮁 1646年 紹武 史稱紹武帝
平宗 揆天顯道知仁貞信
德文奮武靖肅敦康元皇帝
朱本鉝[6] 1646年-1664年 定武 史稱定武帝,又稱為韓王
昭宗 應天推道敏毅恭儉
經文緯武禮仁克孝匡皇帝
朱由榔 1646年-1662年 永曆 史稱永曆帝,又稱為桂王
  • 注:
  1. ^ 此為南明弘光年間追崇,清朝乾隆年間,追諡為恭閔惠皇帝。
  2. ^ 本來叫「太宗」,嘉靖時改為「成祖」。
  3. ^ 清朝諡為懷宗,後改諡莊烈閔皇帝。南明政權諡為思宗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後來又改諡為毅宗,唐王謚為威宗。
  4. ^ 潞閔王、魯王(明義宗)政權都叫做「監國」而未有稱帝,故此冇年號。
  5. ^顧誠南明史》所述,韓王(明平宗)朱本鉝嘅「定武」(1646年-1663年)年號同埋政權乃以訛傳訛之說。以查繼佐之《罪惟綠》啟其開端,直至近代先至考據為謬。

註釋

[編輯]
  1. 對外自稱係中國,如《明萬曆皇帝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聖旨》『咨爾豐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國』
  2. 《明史,卷四十,志第十六》明朝疆域「計明初封略,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自成祖棄大寧,徙東勝,宣宗遷開平於獨石,世宗時復棄哈密、河套,則東起遼海,西至嘉峪,南至瓊、崖,北抵雲、朔,東西萬餘里,南北萬里。」

[編輯]
  1. 《明史》、卷三百二十六、列傳第二百一十四、外國七。『朕為臣民推戴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於今四年矣。』
  2. 《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於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明,建元洪武。』

明朝時期嘅名人

[編輯]

睇埋

[編輯]

參考

[編輯]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