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史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廣州市有成2000幾年歷史。喺公元前九世紀嘅周朝百越人同中原嘅楚國人就有交道,「楚庭」就係廣州最早嘅名。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征服嶺南後,建制南海郡(郡治設番禺,今廣州城內)。西元226年,孫權管治時代為統治便利,將交州拆開成交州同廣州,「廣州」由此得名。而廣州初始喺番山半島建城,跟著向西坡山半島伸展。原本黐著好闊嘅海灣,直到晉代都仲闊成1500米。隨著泥沙不停嘅沖積堆砌,兩個半島接埋起身,有咗廣州主城區嘅陸地[1]。西邊同南邊嘅陸地慢慢多起身,城市內港嘅位置隨之向南、向西移,西關南關就咁發展咗起身[2]。到唐時有咗以廣州做起點嘅「廣州通海夷道」,貿易船隻可以順著航線去到波斯灣沿岸,同東非海岸一帶,促進咗廣州嘅繁盛,同奠定咗廣州基本嘅發展形態[3]。到1921年成立咗大中華第一個市政廳,係南粵近現代嘅模範都市。

史前[編輯]

廣州歷史最早可溯及大概4000幾年前嘅新石器時代,當時廣州一帶屬百越人嘅地頭[4]。遠古時候嘅廣州,原始地形其實係兩個半島。東面係番山、禺山南北相連形成嘅一個半島,西面就係坡山半島〔依家嘅惠福西路〕,中間夾著嘅西湖就係古老嘅港灣[1]

公元前九世紀(約前887年)周朝,百越人同長江中游嘅楚國人開始有來往[5][6]春秋戰國時期,廣州俾楚國管治過一段時間,立有楚庭,呢個係史載廣州嘅最早稱呼。喺春秋尾,越國俾楚國征服咗,宰相公師隅帶著啲越國臣民南遷去咗廣東,建城南武,就係今日嘅廣州。呢度時期兩廣同越南北部地方泛稱係嶺南,當其時土生聚民就叫做南越(又稱南粵)[7]

秦漢[編輯]

秦漢廣州建城初期,由獅子洋撲過來嘅海潮,係直擊越秀山南。北岸大部分地區仲係喺海底,海岸線零舍長,地形就係「北山南海」。呢陣時嘅西江同北江支流,喺廣州度交匯後入海[8]

俾秦征服同再獨立[編輯]

内文:南越國

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想要嶺南嘅犀角、象牙、玳瑁、珠璣等資源攞到手,第一次派兵攻打嶺南,投入咗五十萬兵力,僵持三年,收尾粵人匿入叢林度夜襲秦兵,打殘曬啲秦兵(睇越秦戰爭)。

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再次派任囂趙佗拖大班人馬去,先至征服咗嶺南,跟手喺處設置咗3郡,其中南海郡轄番禺、四會、博羅、龍川4縣,南海郡治同番禺縣治原址喺今日廣州市越秀區,南海郡尉任囂喺番山、禺山上(現城隍廟一帶)修築番禺城[9](史稱任囂城),呢個就係廣州被征服後,所設立行政區同城建起步。

秦末大亂,前204年,南海郡尉趙佗乘機兼併埋桂林郡同象郡,佔據咗嶺南(今日廣東廣西大部、越南北部),建立疆土「東西萬餘里」嘅南越國,定都番禺(廣州)。係嶺南地區被征服後第一次獨立建制。

航路開拓[編輯]

前111年(漢武帝元鼎六年),漢朝征服咗南越國,設立九郡,其中南海郡治設返去番禺[10]。元封五年改屬交州,州治係廣信(今日廣東封開)。喺漢武帝征服南越後,即刻派埋使者沿著百越人原本嘅航路,拓展咗橫越孟加拉灣斯里蘭卡嘅航線,標誌咗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嘅開端,令廣州成為咗始發港[11]

東漢建和元年(147年),第一個佛教翻譯家安世高到咗廣州,跟著啲外國僧人都開始跟著來廣州傳教、譯經仲有起寺廟[12]

紀元166年(桓帝延熙9年),羅馬王安敦派出使者經番禺(廣州)進貢象牙、犀角、玳瑁,呢個係歐洲人第一次踏足廣州。

三國兩晉[編輯]

西元217年(三國吳建安二十二年)交州刺史步騭重將州治搬返番禺,擴建城郭,後稱為步騭城[13]

喺廣州出土嘅夔纹印纹陶器

226年(三國黃武五年),孫權喺交州(治所龍編,今日越南河內)7郡中抽咗南海、蒼梧、郁林、合浦4郡出來置廣州,治所番禺,任命呂岱為刺史[14]。呢個係史載第一次有咗廣州個名,範圍遠遠超過而家廣州市建制,跨廣東、廣西兩省,轄七郡,番禺屬於南海郡。後陸胤做咗交州刺史,由於州治番禺臨海,唔夠淡水供應,於是乎鑿甘溪引水入城北,兼開埋水塘來儲備用水,解決咗番禺城用水需要[15]

呢陣時嶺南係屬孫吳政權當中嘅大後方,孫吳國就好重視開發埋沿海一帶。國際航海呢陣時發展起身,越南、緬甸等國有咗發達嘅航海貿易。孫吳同南洋各國嘅商務交通亦隨之發展咗,由此廣州就慢慢成咗一個造船基地、軍事基地同外貿基地[16]

晉朝南北朝沿用咗南海郡,番禺為郡治。呢個時候,中原北部重係成日打仗,漢人就成班咁走落來相對安定嘅嶺南,促進咗廣州一帶嘅經濟發展。由於外國啲貨物由廣州港內運方便過交趾,兩晉南北朝時代,海外貿易中心就由交趾轉移咗到廣州,廣州港嘅海上貿易慢慢就繁榮起嚟。當其時輸入嘅商品主要有象牙、犀角、珠璣、玳瑁、琉璃、蘇合、郁金、吉貝之類。出口貨物就以綾、絹、絲、錦等為主[17]

嗰陣廣州重係海外各國同中原搞文化政治交流嘅關鍵節點。281年(西晉太康二年),大秦使者循海道喺廣州上岸,去到京城洛陽。同年,印度僧人迦摩羅尊前來廣州,喺西濠街(今日海珠中路西側詩書路南端嘅尚果里)起咗第一間佛寺——仁王寺(到明代陣改成咗紫陽書院);東晉時高僧曇摩耶舍由海道來廣州,起咗第二間佛寺——王園寺,即光孝寺。此後中外佛教人士,亦係大多經由廣州往返內陸。東晉末,獅子國使臣經10年跋涉首航廣州,獻俾朝廷嘅玉佛像,喺建康度供奉咗近百年[12]

戰事[編輯]

想知多啲:孫恩盧循起事

元興三年(404年),盧循帶軍攻打南海郡,進攻埋廣州治所番禺(而家嘅廣州城)。廣州刺史吳隱之抵抗咗過百日後做咗俘虜,盧循於是乎自稱平南將軍,管治廣州。義熙元年(405年),盧循派咗使者向晉廷朝貢,而東晉因由內亂度啱恢復穩定,唔夠牙力打仗,就畀咗盧循做征虜將軍、廣州刺史、平越中郎將,又畀埋徐道覆做始興相。後劉裕喺盧循撤還尋陽後就大治水軍,仲命令建威將軍孫處及振武將軍沈田子帶三千兵馬,由海路進犯番禺,同年十一月番禺畀破,盧嘅黨眾畀誅殺,沈田子又繼續北上進攻剩餘嘅諸郡。而盧循喺左里打敗仗後南歸廣州,劉裕亦派咗劉藩孟懷玉追擊。義熙七年(411年)二月壬午日(3月15日)[18],孟懷玉佔據咗始興郡,殺咗徐道覆。盧循喺三月返到去番禺後圍城試圖重奪,畀孫處抵抗咗二十日有多,到四月陣沈田子軍來到增援,盧循軍不敵唯有走佬。沈田子又同孫處追著打,一路上喺蒼梧鬱林寧浦三郡打敗過盧循嘅部隊,等孫處病咗先至停咗繼續追,盧循於是乎投奔交州,最尾喺交州治所龍編(而家嘅越南河內)戰敗後投海自殺。

六朝[編輯]

六朝時期,廣州對外交往係相當興旺嘅,通過廣州入中國大陸搞朝貢通商嘅國家,增加咗好多。據考有大秦、天竺(即印度)、獅子(依家嘅斯里蘭卡)、?賓(依家嘅克什米爾)、占婆(依家嘅越南中南部)等15國。當其時廣州係「眾夷雜處,萬商雲集」,「舟舶繼路,商使交屬」,「久停廣州往來求利」,部分外商就定居咗喺廣州,成為咗早期嘅僑民。六朝時外國嘅僧人入廣州個勢仲勁過原先,影響較大嘅僧人,有求那羅跋陀、求那跋摩(功德鎧)、求那跋陀羅(功德賢)、曇摩伽耶舍、僧伽跋陀羅、達摩菩提、智藥三藏、波羅米陀(真諦)等。中國大陸嘅高僧智嚴、曇無竭、道善等亦由呢度去印度取經[12]

隋唐[編輯]

航運發展[編輯]

隋唐嗰陣,廣州仍維持著海上貿易中心地位。隋文帝廢南海郡,置廣州總管府。601年(仁壽元年)因避太子楊廣之諱而改廣州名叫「番州」。607年(大業三年)恢復南海郡,屬番州。隋代時喺廣州設有「緣邊交市置」、「南蠻使者」,負責主掌外貿同埋諸番嘅關係,專應付南洋十幾個國派來嘅「蠻夷朝貢者」[12]

621年(唐武德四年)恢復廣州,開初係總管府,後尾改成都督府。627年(唐貞觀元年),分全國為10道,其中嶺南道治所設喺廣州。唐朝時期,廣州州治係喺南海縣,原番禺縣(今日番禺區)西北,即而家廣州城地區。

海上絲綢之路:由廣州起錨,西至歐洲,東至日本

自中唐以後,歐亞大陸西部交通絲綢之路被阻斷,「海上絲路」代為紮起。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一時間達到埋繁盛巔峰。自開闢咗由廣州到爪哇阿拉伯嘅航線,海上商船來往頻繁,單單喺大曆年間,每年就有四千幾條商船。嗰陣時主要輸出嘅商品,有絲綢、陶瓷、紙、銅錢、鐵器同埋金銀,而輸入商品,包括有珠貝、象牙、犀角、紫檀木、蘇方木、乳香、沒藥、蘇合香,入口貨主要係畀宮廷皇室嘅[19][20]。唐政府比較支持海外貿易,嗰陣啲外商可以喺度自由貿易。喺廣州當時就大概有十幾萬外商,住喺城西由官府劃定畀佢哋逗留嘅「蕃坊」度[21]

661年(顯慶六年),廣州設立咗市舶使,負責總管海路邦交以及外貿呢啲事務,職權包括向啲埋港貿易船舶徵收關稅,代表朝廷採購入口貨品,管理商人進貢天子以及監理市舶貿易活動[22]

嗰陣時廣州成咗大中華入邊最早對外開放,兼且未關閉過嘅貿易通商口岸,唔止係全國最大貿易港,重係世界級貿易大港,同時又係中西文化宗教交流重地,廣州成咗為成個大唐帝國總管邦交外貿嘅地頭,喺對外關係,具有特殊嘅重要地位,廣州人口結構亦明顯趨向國際化。各國諸教高僧、傳教士雲集廣州,再經呢度入到去中國大陸。廣州度嘅各教齊集盛況亦係空前,有著「法流十道」、「寺滿百城」[12]。而呢陣時香港嘅屯門成為咗廣州航去波斯灣之間嘅第二個啟航港口,同時亦係進入大洋前最後一個補給物資嘅供應站[23],來自印度、波斯灣及東南亞嘅外國海船去廣州通商,嗰時就會取道近屯門一帶較深水嘅東面航道上廣州[24]

大事記[編輯]

685-688年間,宋璟擔任廣州都督期間,引導民眾用陶瓦建築圍牆,改造啲舖頭街市,以達致防火要求。

742年(天寶元年),廣州改名南海郡;758年(乾元元年),又叫返廣州。

758年(肅宗乾元元年),廣州城畀大食(阿拉伯)、波斯嘅商人私兵包圍,刺史韋利見到咗情況就走甩咗,兩國商人啲私兵就喺廣州度掠倉庫,焚廬舍,跟著就由海路離開咗[25]

862年(鹹通三年),嶺南分成東、西二道,廣州係做嶺南東道治。

879年(唐乾符六年),黃巢軍攻佔廣州,殺咗唔少駐留嘅「蕃商」,據講有10到12萬阿拉伯商人被殺,廣州海外貿易從而受到重創。

南漢國到宋、蒙元[編輯]

内文:南漢

917年(五代時期),劉龑建立南漢國,定都興王府(廣州),並廢南海縣改設咸寧、常康二縣。呢次係廣州自秦以來第二次獨立。呢陣時廣州嘅財政重係依賴對外貿易。

971年(開寶四年),北宋太祖趙匡胤征服返南漢國,然之後廢咗興王府同咸甯、常康二縣,改返叫廣州,轄南海、番禺、增城清遠懷集、信安、新會東莞八縣,屬嶺南道,廣州市舶司延續設立。由於呢陣時中西陸路交通幾乎陷於停頓,海運就喺兩宋時代保持興盛。北宋嗰時廣州重係最大貿易海港,來到廣州貿易同向朝廷朝貢嘅國家有50幾個,數目超過咗唐代。宋初年廣州市舶司單係乳香嘅入口額,就佔咗中國大陸入口總數嘅98%,關稅收入就多多聲過明州(寧波)、杭州嘅市舶司[26]。呢時輸入廣州嘅舶來品以香料為主,其次係海產品、金屬、動物、木藤品等;而廣州出口嘅商品最多嘅係絲綢,其次係陶瓷、茶葉同埋糖呢啲。

997年(至道三年),北宋設立廣南東路,廣州係佢啳治所。

到南宋中期打後,泉州港超越廣州港成為第一大港。1107年(大觀元年),廣州升為帥府。1278年(祥興元年),改名翔龍府。

宋神宗年間,廣州城住民係非常之國際化,據載係「城外蕃漢數萬家」,有啲蕃商係「住唐」達「五代」,「家資數百萬緡(man4)」。「廣州富庶天下聞」[27]

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廣東提舉鹽茶徐安國派人前往大嶼山緝捕私鹽業者,導致島民大規模反抗,數百人以萬登做一哥,人馬一度進逼廣州城,畀守備官兵發射火箭擊退咗,後邊官軍反撲屠殺曬啲島民[28],遇難者有130多人[29],官府跟著仲派駐咗三百官兵到大奚山(大嶼山)[a]

宋、元交替之際,廣州係宋軍同元軍最後嘅爭奪之地,戰亂中城池受到嚴重破壞,對外通商陷於停頓。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建制係江西行中書省轄廣東道及廣州路治。1279年(至元十六年)崖山之役後,元政府完全控制咗廣州(嶺南)地區;同年,元政府派出咗廣東招討使出使俱藍,招諭印度半島同東南亞國家過返來通商朝貢。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廣州恢復市舶司設置。

元代廣州屈居全國第二大港,緊隨泉州,係中國對外貿易重要港口,海上貿易同樣繁榮,航線通往亞、歐、非洲各國,嗰時有成一百四十幾個國家喺廣州搞生意[30]。喺1321年左近,意大利嘅旅行家鄂多立克嚟到廣州時,話呢度仲要大過威尼斯有三倍[31]

明朝[編輯]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嘅廣州

明朝初期,一改宋、元時期嘅對外開放政策,實施海禁,廣州成為當時大中華唯一向大部分國家開放嘅通商港口,就係咁重新成為全國第一大港。1368年(明洪武元年)設廣州府,廣東布政使司、廣州府及番禺與南海縣治。

明弘治元年到二年(1488-1489),增城土豪劣紳同官兵大肆襲擾瑤山民眾(藍田寒山),燒殺劫掠,瑤民就推舉譚觀福(横潭峒主)做咗首領,揭竿起義,聲勢震動增城、新豐、博羅、從化等地。[32]

廣東布政司劉大夏率兵鎮壓譚觀福瑤民後,請建縣治稱「從化」[33],縣署就初設喺花都橫潭村,以加強官府對上番禺地區嘅管治。1494年從化縣衙遷馬場田(而家嘅街口)。

1517年(明武宗正德十二年),葡萄牙商人首次來廣州出售毛織品,廣州棉布亦運銷海外。

明代後期,葡萄牙艦隊封鎖咗印度洋航線。嘉靖年間,葡萄牙人入侵廣州,發生屯門西草灣之戰,明政府擊敗葡人後封鎖廣州。但葡萄牙人轉而佔據咗澳門,基本壟斷咗廣州嘅對外貿易。1567年(隆慶元年),由於沿海倭寇逐漸平定,明朝解除海禁,默許私人對外貿易,廣州海外貿易有返咗發展。

1578年(萬曆六年)明政府重新允許啲外商入廣州做貿易,東南亞各國商人同其他外商,就唔再停留澳門而紛紛直接上廣州做生意[34],珠江嘅貿易重心轉移。廣東地方官亦制訂埋詳細辦法,去管控當地增長嘅外商同外貿活動,包括咗要求啲外商住喺指定地方,仲要有同業組織指定嘅富有華商做「擔保」,而唔遵守啲規定嘅外商,就會得唔到當地嘅服務同生活品。貿易轉變陣,代理外商服務嘅牙行不停擴展,萬曆後逐步形成咗朝貢貿易嘅變體公行[35]:即專門代理外貿嘅買辦商人十三行,連市舶司嘅具體外貿業務都俾行商操控埋[36]

1582年(萬曆十年),葡萄牙教士利瑪竇應召前往中華傳教,8月7號到達廣州香山澳(澳門[37],宣傳天主教教理,喺廣州城落腳懷遠驛,翻譯西洋學科數種,往返廣州肇慶。呢個係天主教同西學首次喺廣州傳播。

文化發展同粵劇萌芽[編輯]

而喺明清間嘅廣州城,經濟繁榮,號稱「金山珠海,天子南庫」,財富嘅沉澱積累,南北歌舞伎藝亦好早傳到咗呢度,呢個背景之下嘅珠三角一帶,民間戲曲活動相當活躍,當其時被稱為「土腔土調」。

明初嶺南詩派南園前五子之首孫蕡所作嘅廣州歌,記述咗廣州城南濠畔一帶歌舞曲藝興旺,當其時歸德門外食肆眾多,歌舞藝伎如雲,其中就有唔少係土腔女伶,繁盛規模大過秦淮河成幾倍。

明代亦係處於外江官員主宰地方官府嘅情況,本土歌藝備受打壓,似弘治三年(1490)順德知縣吳廷大,以「城鄉演戲過多」為由,下令拆嗮全縣演戲嘅「淫祠」。

而正德十六年(1521),欽差提督學校廣東等處提刑按察司副使魏校(江蘇崑山人),正式宣佈演戲係違法。廣州城內原先喺明嘉靖年間(1522—1566),係有幾座金花夫人廟演戲比較興旺嘅,演期長啲可以延續幾個月都有,但到咗魏校禁戲嗰陣就拆曬,剩低城外河南一間金花廟。

呢陣時外江商人亦有唔少入粵經商,弋、昆、高、梆等外江戲班隨之蜂擁而來,重成立咗戲班行會組織即係梨園會館。當其時廣東本地啲戲班既冇經濟實力同外省商人抗衡,由外省人主持嘅官府更只會支持返啲外省戲班,本土戲班就俾外省戲班排擠,喺(本土)梨園(曲藝場)冇立足之地,被日漸邊緣化。呢陣佛山鎮啲(外江)官吏,相對少過廣州城(封疆大吏集中),本土戲班就群集去咗佛山

明萬曆年間(1573-1620),喺佛山鎮大基尾,啲戲班成立咗瓊花會館,作為本土戲班行會會所。呢個就係粵劇行會創始,火神華光亦就咁成為咗大戲同仁嘅祖師爺。

滿清[編輯]

喺滿清時期,廣州城係廣東省會、廣州府,兼番禺同南海兩縣嘅治所駐地。1680年(康熙十九年)削藩後,朝廷仲加設咗廣州將軍一職,統領駐紮廣州嘅八旗官兵,同時節制廣東全省綠營兵。

1646年(清順治三年十一月初五),清軍佔領中原後,南明紹武帝朱聿讁喺廣州建都,係歷史記載廣州第三次獨立建制;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兵攻入城內,紹武帝吊頸死咗(有話係被殺)。

1650年(清順治七年,南明永曆四年),「平南王」尚可喜同靖南王耿繼茂指揮清軍嘅漢軍鑲藍旗,圍攻廣州城成10個月,動用咗荷蘭炮手同樓車來攻城,喺11月24號攻破廣州城,此後直到去12月5號共12日內,清軍喺廣州城同佢附近四十里內進行大屠殺。據載達到嘅死亡人數,有八千、八到十萬等、超過十萬至七十萬幾個版本[38][39][40][41][42][43],號稱庚寅之劫。廣州市社會科學研究所認為「七十萬人」並唔可信,因為統計明末廣州府十三縣人口得40萬(《廣州研究》)[44]。後尾有位真修和尚,請咗啲人執拾返啲死難者嘅遺骸,喺東郊烏龍崗度,「聚而殮之,埋其餘燼」,合葬立碑[45]

滿清喺1653年建立咗名義上嘅廣州政權,但呢一帶仲係經常有反對滿清嘅起事,清軍係直到1683年先至鎮壓咗落去。而喺1683年前甚至過咗後,廣州沿海都係唔安定嘅狀態,啲鬼佬過嚟做生意(貿易)係覺得唔放心。據1664年蘇拉特號(Surat)嘅報告,去到廣州河口(入海口?),係有唔少大型嘅海賊船停喺四圍一帶,會阻截、劫掠航行啲船隻。

1888年德國繪製嘅廣州、澳門同香港地圖

1660年(清順治十七年)英國遠東開辦咗東印度公司,開始運啲藤料到廣州,又從廣州入啲藤製品運返英格蘭

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清廷宣佈咗廣州為全境內唯一對外通商口岸,史稱「一口通商」,全中國對外貿易指定由廣州十三行代理。「一口通商」令當時嘅廣州(歐洲商人稱Canton)得以獨攬全國外貿,國際知名度迅速提高,成為世界第三大城市(當其時次於北京,倫敦之後)[46],係廣州最輝煌嘅時期之一。廣州嘅通商地位改變後,十三行商館區成咗職業外銷畫家集中地帶,畫室集中喺新中國街同舊中國街,即同文街同靖遠街度,據載最旺陣成個廣州城繪製外銷畫嘅畫匠有成兩三千人[47]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美國船「中國皇后號」(Empress China)來到廣州,係美國獨立後(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最先同大中華嘅交易,貨物係茶葉,中國皇后號喺1785年滿載茶葉返去美國。跟著美國商船來省城日增,1800年由廣州輸去美國嘅茶葉已達1781噸。19世紀上半葉,大中華對外茶葉貿易,有一半以上係由廣州出口嘅。

1801年,有一啲外國商人夾份喺廣州組咗個臨時保險協會,同每條船所載貨物提供保險,承保限額係1.2萬銀元。呢個係外商第一次喺大中華經營海上保險業務。跟著有啲印度加爾各答嘅保險機構都設埋代表處喺廣州[48]

1805年(嘉慶十年),英商渣甸(即怡和洋行)同寶順兩家洋行夾份喺廣州創建諫當保安行(Canton Insurance Society),亦叫做廣州保險社廣州保險協會,經營水火險同意外險。呢個係外商喺大中華設立嘅第一家保險公司[49]

1807年9月7號,英國倫敦傳道會傳教士羅勃•馬禮遜牧師到咗廣州,滯留廣州十三洋行,呢個係基督教到華嘅開始。

1810年,西關十三行商人富甲一方,潘、伍、盧、葉等幾大巨頭自願捐出下九甫繡衣坊(今下九路附近)十幾間大屋,發起成立「清濠公所」。同一年,一班巨頭再次擴建公所,定名「文瀾書院」,又喺院後起咗文昌廟,定下「以文會友」宗旨,廣聚粵中仕子。

1814年(嘉慶十九年)左近,廣州城郊沙貝村鄉民用東南亞藤編織咗藤笪、藤席、藤織件、藤傢私,花色品種多達五千幾種,喺廣州度好受街坊歡迎。

1822年(道光二年)有文記載:「廣州西關,肉林酒海,無寒暑,無晝夜。」呢陣廣州嘅飲食點檔以花酌館、酒樓、二厘館、包辦館等為主,點檔設施簡陋,飲食用具粗糙。

1830年(道光十年),廣州水域出現咗第一條以蒸汽機為動力嘅英國福士號商船,外國商船開始一個個入來廣州水域度營運。

1833年8月英國率先喺廣州成立咗英國駐華司法院,由英國駐華商務總監兼任法官,陪審員委任12位廣州英國僑民擔當,處理當地涉及英僑嘅各類糾紛。

1836年左近,有丹麥人喺十三行地頭開咗廣州嘅第一間咖啡廳,亦係大中華第一間咖啡廳,可以同時招呼華洋人士[50]

1839年,林則徐擔任兩廣總督,開展禁煙行動。同年4月22號,林則徐喺虎門海灘,公開銷毀喺英國商人度收繳嘅鴉片煙(虎門銷煙)。

1840年夏,四十八條艦船同四千幾名官兵組成嘅英國遠征軍封鎖廣州珠江口,鴉片戰爭爆發。1841年五月,廣州城郊三元里民眾同英國部隊發生戰鬥。隨著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廣州壟斷對外貿易嘅時代宣告結束。條約逼使清政府開放埋福州廈門寧波上海四個港口。

1841年英國開始管治香港後,英國駐華司法院由廣州搬去咗香港,改由首任香港總督砵甸乍同埋副總督德忌立兼任裁判官,以英國軍法審理案件。司法院就係香港高等法院嘅前身。

近代[編輯]

1780年描繪廣州十三行外貿易特區嘅丹麥西班牙美國瑞典英國荷蘭夷館嘅油畫

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實施「五口通商」,廣州失去獨佔對外貿易嘅優勢,自1845年後,廣州港出入口貨物總值一路下跌,由咸豐三年開始,英國大部分對華貿易就轉咗去上海,上海港成為新嘅大中華外貿中心。香港俾英國攞咗開埠成自由港,亦慢慢代替咗廣州成為貨物集散地。此外,由於《南京條約》解除咗十三行唯一代理對外貿易嘅權力,出入口貿易實際經營權逐漸俾廣州啲洋行主導返。

1854年6月10號,廣東天地會首領何祿,喺東莞石龍墟起義,7月5號,廣東天地會首領陳開喺佛山起義,自稱為「紅巾軍」,號召」反清複明」。紅巾軍喺7月20號,率會眾10萬有突攻打廣州,圍城歷時10個月。守城清軍最尾喺香港總督支援下擊退紅巾軍[51]

1855年(咸豐五年),廣東航商受外國蒸汽船吸引,買入咗美國造嘅「威拉特」 、「星火」、「金髮」 3條輪船,懸掛美國旗喺省河(珠江廣州地區河段)一帶營運,史稱「詭寄」經營。

1856年10月,廣東水師接獲告發喺廣州檢查一艘名為「亞羅號」嘅商船,拉咗懷疑同海盜有牽連嘅12名水手。由於亞羅號喺過香港註冊,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唔理佢嘅香港執照過咗期,向兩廣總督葉名琛施壓要佢放人。葉名琛交涉後應承咗放曬啲水手,不過英方唔收貨,開始炮轟廣州城[52],廣州海關停止貿易。英軍迅速佔領城南沿江各炮臺,並一度攻入廣州內城,但最後撤軍。12月,十三行被焚毀。1857年12月,英法聯軍攻入廣州城,兩廣總督葉名琛被帶走。廣東巡撫柏貴同意咗由巴夏禮、哈羅威、修萊等組成委員會負責廣州治安。

1858年7月,廣東民團局進攻廣州城,俾英國炮兵擊退[53]。1861年10月,英軍依《中英北京條約》撤出廣州[54]

1858年,任萬利成立,呢個係廣州最早嘅百貨批發商,1880年代後,出現兼營同專營洋貨嘅批發店,有萬安隆、馬貞記、萬和、萬生等,集中喺長壽里、同興街一帶,逐步形成百貨批發市場。

洋務運動嗰時,廣州地區開始有咗近代工業。同治十一年,暹羅(今泰國)華僑陳啟沅喺南海西樵首辦繼昌隆機器繅絲廠,係大中華近代第一間本土工業企業,革新咗廣州地區嘅繅絲業。同治十三年,兩廣總督瑞麟成立咗「廣州機器局」,製造槍炮、輪船;兩年後,買入英國人辦嘅黃埔船塢,用嚟修理艦艇。此外棉紡織、造紙、印刷、船舶修理等工業亦有發展[55]

1860年(咸豐十年),廣東貢院毀於太平天國之後,本地官府喺朝廷默許下,搞起科舉闈姓(違法)賭博活動,從中獲取官府收入,作為修復貢院嘅經費。

1872年6月16號,美國基督教宣教士那夏理女士喺廣州沙基金利埠(今六二三路容安街)創立真光書院(True Light Seminary), 初期收六名學生,學生膳宿費全免,呢個係華南首間女子學校。

1875年(光緒元年),廣州地區進行咗一次以「羊城竹枝詞」做主題嘅大型徵詩活動,參加者有142人,集得489首詩,大會所得作品由吟書閣集合編印成《羊城竹枝詞》[56]

1884年(光緒十年),兩廣總督張之洞為擴大地方官府收入,將科舉闈姓(違法)賭博推廣去到全省,由商人承餉。

1886年(光绪十二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朝廷批准,喺省河北岸起長堤,計畫東西共長1800丈有餘,先由南關天字碼頭做起點,分10段陸續施工,“修成之堤,一律堅築馬路以便行車,沿堤多種樹木以蔭行人,馬路以內通修鋪廊以便商民交易,鋪廊以內廣修行棧、鱗列櫛比。”[57]

1887年2月,兩廣總督張之洞喺廣州大東門外黃華塘(今黃華路黨校)開辦廣東錢局,呢個係開創咗大中華嘅機器鑄幣。1889年5月廣東錢局開鑄「光緒通寶」,係大中華官府機器批量鑄幣嘅開始。

1889年(光緒十五年)4月,長堤修築工程開工。

  • 同年廣慶戲院喺西關昌華大街(今多寶路地段)開張,據話係廣州第一間對外公開賣飛公演嘅戲院,由時廣州知名人士劉學洵籌建,但第年就執笠咗。戲院入邊有電燈照明,座位分成籐椅同木椅兩種,票價分男界白銀8分、4分,女界白銀1錢2分、4分[58]

1890年,美國檀香山粵僑黃秉常等集資喺廣州長堤開辦電燈公司,向市民供電,呢個係大中華第一家華資經營嘅電燈公司,發電量可支持1500個燈膽嘅照明。

1892年(光緒十八年)廣州首次發生鼠疫,相信由印度雲南廣西傳至。

1894年(光緒二十年)3月,廣州第二次發生鼠疫,始發位置喺城南南勝里(玉帶濠旁),十日之內蔓延全城。

1898年2月28號,美國俄亥俄州基督教長老會牧師嘉約翰(John Glasgow Kerr)喺廣州芳村大沙地創辦嘅惠愛醫癲院(惠愛醫院,John G. Kerr Refuge for the Insane)正式開業,初設30張病床,當日淨收治到一男一女兩位病人入院。呢個係大中華首間精神病專科醫院。

1899年12月12號,美國基督教長老會醫生富馬利喺廣州創辦廣東女醫學堂及所屬贈醫所(道濟醫院),呢個係大中華首間女子專科醫學院。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經兩廣總督岑春煊批准,英商旗昌洋行喺廣州長堤五仙門開辦粵垣電燈公司(俗稱五仙門電廠)。呢個係嶺南地區最早嘅商辦電廠。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廣東開始籌辦警政。1903年(光緒二十九)三月,廣東第一個差館——廣東巡警總局喺廣州小北飛來廟設立。巡警總局初時就喺廣州老城區設5個巡警分局,各分局設巡官、巡佐、巡尉等官職,重創辦埋巡警訓練營訓練啲差人[59]。係廣州警察嘅創始。

  • 同年設立咗堤工局,大搞珠江堤岸。由川龍口駁返大東門東沙馬路外,河堤由西濠口駁返沙基,到達黃沙粵漢鐵路總站,沿岸小港灣填平,岸線拉直,一般填闊5丈,愛來鋪砂石馬路,保留原湧口排水[60]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電影傳入廣州。一位粵僑帶咗台電影放映機同一啲風光菲林返來,喺長壽路高升茶樓招待親友嗰陣放映,時人叫渠做映畫戲同電影戲。呢個係廣州第一次放影畫戲。

1904年(光緒三十年),樂善戲院落成,位置喺宜家嘅長壽東路,係廣州最早有固定戲臺同固定(場地嘅)戲院,亦係首個睇得大戲又睇得電影嘅戲院[61]。開初戲院座位有1100幾個,價格分為三檔:對號、彈弓、木椅[58]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開工起東堤,由東濠口起到去廣九車站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3月,由商人主持,喺廣州城東郊開始起第一條城郊馬路,拓闊原有自廣州城大東門到白雲山嘅山間土路,沿路基兩側掘排水渠,喺路基度鋪上1:1混合嘅泥同沙,壓至4寸厚度。[62]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由西濠口至東濠堤岸完工,長約3660米[63]

  • 同年東沙馬路(今先烈路)完工,係廣州第一條全線暢通嘅城郊砂石馬路。馬路由大東門起,經今東較場,直達沙河鎮。馬路主要方便廣州人出城上白雲山,終點設有「息鞭亭」,以便遊人休息[62]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陳子光梁培基鄭豪等人發起成立咗光華醫學專門學校,校址廣州五仙門關部前,呢個係大中華首間由華人自辦嘅西醫學校。

  • 同年,航商譚禮庭改造大型車渡,將渡船嘅腳踏裝置拆咗,改為平底船,然後照著畫舫個樣來翻新部船,呢個就係鳳尾渡(花尾渡雛形)。
  • 同年,廣州永成航業公司喺廣州梧州嘅航線第一次用咗花尾渡做運輸船。

1910年2月12號,倪映典率千幾名新軍喺燕塘起義,被鎮壓。1911年4月27號,黃興等人喺廣州發起黃花崗起義(又稱「辛亥廣州起義」),但以失敗告終。

1911年10月5號,廣州舉辦廣九鐵路華段開幕禮,到場英方代表有助理輔政司金文泰同港督盧吉爵士,清廷代表有兩廣總督張鳴岐同郵傳部左侍郎李經方,呢日係廣州第二條鐵路——中英合辦嘅廣九鐵路全線建成通車,鐵路線喺大沙頭設終點站,命名廣九車站,又稱大沙頭火車站,設計方係沙面出名嘅治平洋行(Purnell&Paget),由澳洲嘅帕內(Arthur Purnell)同美國嘅伯捷(Charles Souders Paget)二人合夥創辦。

1911年黃花崗起義以後,兩廣總督張鳴岐,水師提督李准等為首嘅清朝軍政當局,加強鎮壓同防範革命活動。由於當時廣州革命力量薄弱,因此將廣東全省組織到嘅民軍,分成四支隊伍,喺廣東各地分頭起事。10月25號,廣州城內紳商各團體喺文瀾書院集會,江孔殷主持咗呢次集會,討論「廣東提倡獨立,不如利用官府改良獨立」意見,通過成立改良政治總機關等決議。

後期民軍陸續由各地抵達廣州,水師提督李准、兩廣總督張鳴岐轉軚支持革命黨人,同意獨立。11月8號,以商界團體為主嘅各界代表,喺省諮議局討論獨立問題,決定舉張鳴岐、龍濟光為正、副都督,喺十一月九日宣佈獨立。後張鳴岐「微服遁走」,龍濟光亦褪軚,各界代表於是重新開會,推胡漢民為都督,陳炯明為副都督,直到十一月中,先至成立廣東軍政府。

中華民國[編輯]

國民黨一大會址

1912年(民國元年),國民政府成立,廢廣州府建制,成立廣東軍政府。

1917年7月初,孫中山抵達廣州準備另立國民政府。8月25日,約百名原北京國會議員喺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選舉咗孫中山做大元帥,行使中華民國行政權,展開護法運動。

  • 同年有商人出資喺河南岐興中約起咗個五和市場,樓上係茶肆樓下係街市,呢個係廣州市第一間街市,不過後因開馬路而拆咗[64]

後因“非常國會”倒向桂系,喺1918年以七總裁代替大元帥,逼使孫中山離開咗廣州。同年,廣州市政公所成立,係廣州近代市政創始。1918年10月19號,市政公所發出咗第一號佈告,宣佈拆除所有城牆,開闢舊城牆基做馬路。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粵僑返鄉帶來唔少僑匯,時值廣州市實行市政改革,興起地產風潮,大批僑資入市,谷起東山地產開發。

公所成立後,亦著手規劃埋公共街市,1919年就喺禺山原關帝廟度(宜家嘅名盛廣場),落成投入第一間市營公共街市(係民國年間唯一嘅公營街市禺山市場

1920年,陳炯明指揮粵軍進攻廣州趕走滇、桂兩軍。孫中山喺11月尾返到廣州,重建軍政府,開始第二次護法運動。1921年4月,非常國會聲稱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選孫中山做大總統,喺廣州就職。呢一年,廣州出現咗首間由女性執業嘅“平權女子茶室”。

1921年2月15號《廣州市暫行條例》公佈實施,廣州市政廳成立,孫科任廣州市首任市長,廣州建市,成為大中華第一個建制市。[65] 同期,廣州市政公所改為市政廳工務局,負責規劃新辟街道、公園、市場等工程事項。

首屆市政府成員組成充分體現咗市政管理人才專門化嘅原則:市長孫科係孫文之子,係美國加州大學市政科畢業生;市政廳屬下工務、衛生、教育、公安、財政、公用六局,局長三人係美國留學生,兩人係日本留學生,一人係法國留學生,所以時人評價市府係「洋化機關」。市政府其餘職員中都有20幾人有西方大學教育背景,政府中受過中高等教育嘅佔89%。因此人言:“廣州市長局長,盡留學專門家,其他職員有專門學識者至百分之八十以上,其汲引新人才,可謂至矣”。

1922年夏,徐世昌下臺,陳炯明要求孫中山下野。6月16日,發生炮擊總統府事件。孫中山離開廣州,二次護法失敗。

大元帥府

1923-1927年國共合作時期,廣州係聲勢浩大嘅革命運動中心。1923年2月,孫中山返到廣州建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喺廣州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始實行“聯俄、容共、扶助農工”方針。同年,孫中山喺廣州長洲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為國民革命軍培養軍事人才。

1923年(民國12年),南華置業公司用咗南益堂嘅名義,獲市政府批准喺一德東路起南益市場,街市喺1925年(民國14年)6月落成投入,係有政府批准搞起嘅首個商營公共街市。

1925年6月19號,廣州爆發漫長嘅省港大罷工。6月23號,罷工工人由廣州東校場遊行到沙基路面,畀守衛租界嘅英法軍警開槍掃射,即為後所稱“沙基慘案”。罷工一直持續到1926年10月,歷時16個月。1925年7月1號,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喺廣州正式成立。4號,廣州市政委員會成立,伍朝樞任委員長,行使市長職權。

1926年7月9號,蔣介石喺廣州東校場帶領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同一時期,毛澤東、彭湃等人喺番禺學宮搞起農民運動講習所,同共產黨培訓骨幹。1927年4月15號,“四•一二”事件之後,李濟深喺廣州實施戒嚴,發起“清黨”,持續逮捕處決兩千幾名共產黨[66]。12月11號,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等乘廣州防務空虛,策動部分張發奎部隊同人力車工會等工人,喺廣州發起暴動,佔據省會公安局,成立廣州蘇維埃政府[67],張太雷暴動期間喺街頭,畀廣州機械工會糾察隊擊斃。後張發奎走佬到河南地,會同李福林協同駐粵外國軍艦,回防粵軍等,三日後平息暴亂。

1928年11月11號,廣東航空處處長張惠長等3人揸著廣州號飛機,由廣州起飛,經漢口南京北平瀋陽天津,成功完成大中華歷史首個長途飛行。

1929年,陳濟棠開始主政廣東。第年夏天,桂軍進犯,於粵東同粵軍交戰,廣州一度告急。1931年5月,孫科、陳濟棠、唐紹儀等喺廣州通電反蔣,成立廣州國民政府。12月寧粵和談,蔣介石下野,廣州國民政府撤銷。

1929年至1936年陳濟棠主政廣州時期,廣州經濟、文化、交通同城市建設顯著發展,期間落成海珠橋中山紀念堂中山大學五山新校舍、愛羣大廈等建築[68]。1930年,廣州改過做特別市,同年改省轄市。1936年,陳濟棠同李宗仁白崇禧等通電全國抗日討蔣,發動兩廣事變,廣州金融動盪。7月反蔣事敗,中央軍進駐廣東,陳濟棠走去香港。粵漢鐵路亦係喺同年修通。[69]

1936年11月廣州天河機場(今天河體育中心一帶)開闢咗廣州到越南河內嘅航線,係大中華民航史首條國際飛機航線。

中日戰爭[編輯]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其後至淪陷前,廣州嘅外貿同生產都係直接供畀北方軍需同日用消費,支援北方抗戰,因而成為日軍重點轟炸目標之一。9月起,日軍無差別轟炸廣州不斷,財產損失、平民死傷無數。1938年10月14號,日軍第18師團、及川支隊、第104師團自大亞灣登陸,廣州市進入戰備狀態,市政府撤至粵北。10月20號增城會戰中,國軍失利,日軍突破守軍防線,進攻從化花縣。第日晚黑,第4戰區喺廣增公路兩側佈防,阻擊日軍。10月21號,日軍佔領咗廣州市區。至10月29號,廣州全線失守。12月21號,日軍組織成立日佔廣東省政府。此後半年國軍同日軍喺廣州市多有爭奪戰,至「良口戰役」後陷入相持狀態。

廣州淪陷之前人口超過120萬,淪陷後減至30萬[70],絕大部分走去咗香港,工廠亦隨之遷移[71]。1942年香港淪陷後發生糧荒,又有逾46萬人返省城。廣州淪陷期間,各類抗日活動不絕。日軍進城初期大肆燒殺奸掠,後實施高壓統治,致使經濟文化蕭條。[72][73]。1943年廣東大旱,餓殍遍地,將死者拋入海珠橋底橋洞呻吟等死,畀稱為「升仙洞」[74]

愛群大酒店

日軍佔領期間,日軍嘅秘密8604部隊(731部隊支隊)曾喺中山大學醫學院(原中山醫科大學)對囚犯進行細菌試驗。

1945年8月15號,日軍投降,三日后,國民革命軍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根據蔣介石指示發佈命令,張發奎做返廣州地區受降主官。8月16日,原先支援印緬英軍嘅新一軍同張發奎第二方面軍所屬部隊到達廣州,廣州光復。

中山紀念堂喺9月16號上晝,舉行咗廣州地區日軍簽字投降儀式。中方代表係有張發奎、博文及廣州市市長陳策、作戰處處長李漢沖等人,日方投降代表有日軍第23軍司令官田中久一、參謀長富田直亮、海南島日軍指揮官等人庫。 同日,廣州市區的日軍全部集中在珠江南岸(今珠海區),9月23號,由第二方面軍開始接收日軍嘅各式武器裝備。包括有嶺南鋸木廠、廣東製藥廠、制革廠等淪陷時期畀日軍強佔嘅工廠,亦陸續交接返畀中方。

內戰同易幟[編輯]

1947年復為行政院院轄市。

1949年10月14號,東北第四野戰軍進入廣州城。畫面係市府合署前行過嘅共軍部隊。

1949年2月,解放軍逼近長江,國民政府南遷廣州。10月14號,解放軍陳賡部擊敗守衛廣州嘅國軍,佔領咗廣州城。之後廣州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直轄市、廣東省人民政府駐地。

因對中共政權存有顧慮,故此唔少教育機構開始搬去香港,例如真光中學、珠海學院等,私立嶺南大學喺被殺校後,後期喺返香港復校,剩低啲學校校舍或組織都俾解放軍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所有私立或教會學校從此蕩然無存。

1954年廣州改省轄市至今。1956年,當局開始推行公私合營,措施令到所有私人經營嘅商號都畀充公,變成「國有」,大量商人逃去香港,形成今日省港兩地都有同一字號嘅局面,由家族後人真正持有嘅百年老鋪喺廣州近乎絕跡。當局喺沒收所有戲院後都改名作電影院,呢個亦係語言蠶食嘅開始(香港至今仍習慣稱戲院,但廣州喺1950年代起被潛移默化改叫電影院)。

1957年反右運動,大量知識份子被打成「右派」而受到逼害,引發第一次大規模以知識份子為主嘅逃港潮,令到香港人口中粵語廣州話使用者大增,香港政府亦推動廣州話作為香港嘅通用語。

1958年當局發動大躍進,令廣州糧食嚴重短缺同發生饑荒,市內各餐廳同單位只能改以番薯作為主要糧食,至8月份由居民、集體伙食單位同飲食行業購買嘅番薯達到272萬斤,同上月比節約咗大米成68萬斤,「攞番薯當飯食」嘅情況直至1965年先至結束。1960年8月起,當局開始推行布票,每人每年限領一丈三尺六,呢個長度一般僅能製作單個成人一條長褲同一件短袖。嗰陣時俗語有云「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其他民生用品,諸如糧、油、糖、蛋、魚、肉、柴、煤,亦全部需憑票限量供應,而雞蛋只供畀孕婦,需提供蘇蝦出世紙。商鋪大部分櫥窗空置,即使有貨都會標明「陳列商品」。因廣州人幾乎家家都有親戚喺港澳同海外,故此唔少家庭經常收到外埠啲親戚寄來嘅物品。中蘇友好大廈係當時領取海外副食品郵包嘅最大物流中心,唔少港人每次返省城都會帶著好多包裹行李以接濟親友,物質不乏牙膏、番梘、花生、豆等日用品同食品,唔少物品即使要打重稅都在所不惜。

1962年6月1號,由於坊間傳聞「英國女王生日,大赦邊境3日,冇通行證都入得香港」,上萬市民同其他省嘅民眾群聚廣州火車站(大沙頭站)一帶,諗著搭火車去深港邊界,原本直行可通廣九小學嘅白雲路逼滿曬人,史稱東站事件[75]。買唔到飛滯留嘅人後期鼓譟,部分人衝擊東站警署,差人嘅宣傳車畀民眾推低埋。到6月2號凌晨1點,當局宣佈戒嚴,差人出動民眾散檔。後尾事態未平,啲高官聚埋去省長陳鬱屋企開內部會,會上陶鑄將呢件事定成「敵我矛盾」,促成派部隊去掃場。到6月6號,當局派咗一個營全副武装嘅解放軍,封鎖咗車站兩頭,向外驅趕民眾。重有隊卒仔喺車站入邊往出邊推進。市政府嘅宣傳車就用大聲公喺現場廣播。行動中拉咗幾十人,大部分民眾畀驅散。到晚黑,據計有1600幾人畀拉,火車站出邊畀戒嚴部隊圍住曬[76]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市内陷入混亂狀態,經濟近乎癱瘓,所有學校停課搞「階級鬥爭」,後來學生喺校園「復課鬧革命」,但好多學校早就俾「讀書無用論」嘅風氣籠罩,文化堂學習非常唔規範,老師上堂缺乏教材講義,而且文化課堂成日會變成「革命大批判」嘅政治堂。文革期間,歷史建築受到非常嚴重嘅破壞,石室聖心大教堂啲彩色玻璃俾人打爛嗮,重變埋垃圾崗;光孝堂啲書俾人焚燒;光孝寺六榕寺啲百年佛像同神像俾人打爛嗮,後者大部分廟宇拆咗;琶洲塔嘅寺廟拆咗;華林寺嘅五百羅漢像俾人打爛嗮;四牌樓俾人打爛嗮;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啲碑文幾乎全被破壞;喺廣州昔日園林寺觀中,保存落來嘅古代匾額數之不盡,僅光孝、六榕兩寺廟,往日匾額對聯多不勝數,但喺經歷文革後均蕩然無存[77]。大量地名同商號都改埋名,如蓮香樓被改成「東升樓」,六榕路朝天路米市路三條路,變成南北「朝陽路」等,似東風路、北京路、福今路、前進路、進步里等至今都未恢復原名[78]

1967年4月22號,廣州市發生第一次大規模武鬥。嗰陣中山醫學院兩派群眾組織發生衝突,校外一啲群眾組織聞訊派人支援本派組織,雙方人數最多時達1萬幾人,後尾廣州市軍管會組織部隊,趕赴現場平息咗武鬥。

1967年7月23號,「東風派」(以廣州市中學生為主)喺中山紀念堂舉行總部成立大會,而「紅旗派」呢日就喺越秀山體育場追悼「七·二0廣州糖果廠死難烈士及堅持文鬥反對武鬥大會」。中午,兩派赴會人士喺中山紀念堂附近相遇發生摩擦,升級成大規模武鬥,據計雙方聚集兩萬幾人,以磚石棍棒、刀具等相互對峙,造成4人當場死亡。省、市軍管會後尾派部隊前往制止。經過十幾個鐘僵持,先至平息事件。呢個係文革初期廣州首次發生重大傷亡嘅大規模武鬥事件[79]

1967年8月,廣州掀起打「勞改犯」運動,當局嘅文革思想係公眾應對「階級敵人」充滿「階級仇恨」,而「勞改犯」屬於「階級敵人」。喺廣州城內德政路度有最多人被殺,當時只要有人嗌一句「呢個係勞改犯」就即刻會有一班人埋去用木棍、水喉鐵通,甚至係掹槍去打死佢。據報,吊死、閘死、打死同打死後拋落珠江嘅人數幾乎達到200人 [80]

1967年9月頭3日,廣州港河南作業區太古倉發生「武鬥」,其中2號晚黑有主義兵向倉庫發炮,令部分倉庫著火,死7人,傷10幾人,其中三層高嘅8號倉庫被焚毀,財產損失巨大[81][82]

1970年,當局搞咗所謂「戰備疏散」,東山廣州軍區機關相鄰嘅歸僑僑眷聚居點「四保一園」(即保安前街、保甯路、保樂路、保育路、樂明園)嘅住戶,被強令喺1個月內搬出,據統計有83戶290人被迫遷離。文革中,當局對華僑嘅出租房實行「雙代」(即接管),業主產權名存實亡,東山嗰陣被接管嘅華僑出租房據統計有成1478戶。

1972年,廣州有5376人督卒到香港,其中947人得米。

1973年,4893人督卒到香港,其中454人得米。

1974年,6074人督卒到香港,其中755人得米。

1975年,3809人督卒到香港,其中408人得米。

1976年,因上山下鄉運動而被逼上山下鄉嘅廣州知識青年有8萬幾人,係文革十年中人數最多嘅一年,下鄉係唔少人一生嘅轉折點。同年,廣州有2967人督卒香港,其中379人得米。

1977年,5245人督卒,其中457人得米。1976年至1977年,每年畀拉入格嘅逃港者有7000幾人,佔咗羈押總數嘅6成。

1978年,督卒人數大增至14278,其中1958人得米。

1979年,廣州督卒香港人數達到共和國後嘅高峰,據計有28378人,其中5127人得米。其中東郊嘅沙河公社、東圃公社、員村、沙河、五山等地據計有1400幾人企圖越境[83]。督卒者人邊,青少年佔咗絕大多數,25歲打下嘅有25253人,30歲打上嘅得百零人倒[84]。當中大概2萬人係徒步越境,第二個係扒出口火車。第三個係扒艇仔,多數係郊區同水鄉嘅民眾採用。1978年同1979年拉入格嘅逃港者劇增到2.4萬人同5.3萬人,1981年後先至大幅下降。呢個時代廣州人以督卒指代過境,來自象棋術語,喻過河卒子,有去無回

1984年10月,廣州被劃為國家計畫單列城市。2000年花都市同番禺市被撤銷,併入廣州市屬區。其後陸續併埋從化、增城,從化同增城成為廣州轄下嘅縣級城市[85]

1990年10月2號,廣州市白雲機場發生一宗空難事故,導致128人死,52人受傷,兩架飛機被毀,一架飛機嚴重受損。

1995年代到90年代尾,廣州市不停咁改變國有、集體企業結構,期間依照上級部署,搞大規模裁員兼「關、停、並、轉、 破」(執埋公司),搞到啲國有、集體企業大幅減員,大量工友失業需要重新搵工開。同時間,外來勞工來省城佔據埋大量崗位,失業嘅本地薑普遍年紀大、學歷低、技能單一,喺就業競爭入邊處於不利地位[86]

1997年,全市國有、集體企業失業嘅工友總數係4.5 萬人。

1998年,當局提出咗「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2010年一大變」嘅發展規劃[87]。呢年全市國有、集體企業失業嘅工友總數係6.85萬人。

1989年,「廣佛同城化」成為討論嘅熱點議題,另外電視台、電台、電信等相互落地,並草擬撤銷兩地收費站,宣稱以後將令兩地市民交流更加密切。

1999年,受亞洲金融風暴同埋國家調控層面嘅衝擊,廣州嘅商務寫字樓大量丟空、積壓,空置率達到27.2%,銷售基本停止,市道低迷[88]。呢年全市國有、集體企業失業嘅工友總數係4.27萬人。

1991到2000年呢段時間,廣州市嘅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累計有1,547,503人,每年登記失業率徘徊喺3%上下。

21世紀[編輯]

2000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花都市、番禺市,設立花都區、番禺區,納入廣州市屬區,從化、增城成為廣州嘅縣級城市。其後陸續添併從化、增城。

2001年11月11~25號,廣州舉辦第九屆全國運動會。

2003年1月廣州國際會展中心首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中心首期投資40億,佔地43萬平方,總建築面積39.5萬平方,有三層共16個展廳,有國際標準展位10200個,係當時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嘅會展中心,面積僅次於德國漢諾威展覽中心。 [89]

2003年2月廣州市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39次會議。會議接受林樹森辭去廣州市市長職務嘅請求,決定任命張廣寧為廣州市代理市長。 [90]

2005年5月廣州市政府正式收到廣東省政府《轉發國務院關於同意廣東省調整廣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務院同意撤銷東山區、芳村區,新設立南沙區、蘿崗區兩個行政區。

2005年7月21號,江南大道中中海珠城廣場工地,基坑南端約100米長嘅擋土牆倒霖,導致鄰近嘅海員賓館同一幢八層高民居傾斜,部分牆面開裂。最後海員賓館大樓倒霖,意外造成3人死亡。海珠區臨時轉移安置199戶居民共572人,廣州地鐵二號線曾暫停部分區間營運。 [91]

由2004年至2010年廣州亞運前,地產開發猛咁升溫,舊城區嘅荔灣、越秀等嘅基層家庭,負擔唔到原區或天河等新興區域嘅物業,因政府將廣州(市區)版圖唔停拓展,仲谷著啲市民向外遷移[92]

廣州三城合一[編輯]

唐代廣州已形成咗牙城子城羅城嘅「三重」格局。南漢嗰陣又將興王府廣州城規劃為宮城皇城郭城。宋代係廣州城嘅重要時期,熙寧元年(1068年)喺子城東擴築東城,五年後為保護新興西部商業區同外商聚居地,又擴築咗西城,形成咗三城格局。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修建廣州城,合宋元三城為一城,跟手又進一步擴大市區,對舊城進行改造,向北部、東部擴展,加築外城,令廣州城形成東至今日越秀路、北抵越秀山、西至今日人民路,南至今日一德路、萬福路一線,周長10.5公里。到清代又增修咗東、西兩翼城,向南拓至珠江邊,形成現廣州老城區嘅格局。

參考[編輯]

  1. 1.0 1.1 从古地图看广州版图让你惊讶不已的变化 手机新浪网 2013-09-03
  2. 许学强; 胡华颖; 叶嘉安 (1989年12月). 广. . 第44卷第4期: pp.394. {{cite journal}}: |pages= has extra text (help)
  3. 老广州的生长史:历史与地理织就的城市肌理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6年5月26號,. 周斌人民网-国家人文历史 2016-05-24
  4. 广州并非南蛮之地飞鹅岭遗址4000年历史作证. 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2003-12-13. 原著喺2016-03-04歸檔. 喺2014-05-10搵到.
  5. 广州市政厅 (1924). 广沿. 廣州. pp. 1頁.
  6. 鄧端本、歐安年、江立夫、麥國良 (1997). . 廣州: 廣東旅遊出版社. pp. 16頁. ISBN 7-80521-751-3. 嶺南種植五穀的技術,就是由楚國傳入的。
  7. 广. 广州市政府. 喺2010-08-23搵到.{{cite news}}: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8. 广州水城的历史记忆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20年7月19號,. 2013-04-28 华夏经纬网
  9. 「番禺」古時亦作「蕃禺」
  10. 汉书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11. 文光华 (2010). 国文化风采录·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 ISBN 9787894522504.
  12. 12.0 12.1 12.2 12.3 12.4 廣州市志·外事志
  13. 《水经注》:“建安中,吴遣步骘为交州刺史。
  14. 三国志卷六十 吕岱传
  15. 三国志卷六十一:州治临海,海流秋咸,胤又畜水,民得甘食
  16. 廣州市志·對外貿易志I
  17. 黄秋菊,《六朝时期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18. 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19. 《册府元龟》卷五四六
  20. 《唐大和尚东征传》载:天宝九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
  21. .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 原著喺2010-02-13歸檔. 喺2010-06-02搵到.
  22.  . . 广州图书馆. 2006-07-10. 原著喺2014-05-13歸檔. 喺2010-06-02搵到.
  23. 歐陽修:《新唐書》,卷四十三下,地理志下,廣州通海夷道條,謂:「廣州東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門山。乃帆風西行二日,至九州石。又南行二日,至象石。又西南三日行,至占不勞山。山在環王國東二百里海中。又南二日行,至陵山。又一日行,至門毒國。又一日行,至古笪國。又半日行,至奔陀浪洲。又兩日行,至軍突弄山。又五日行,至海峽,蕃人謂之質,南北百里,北岸為羅越國,南岸為佛逝國。」
  24. 1841年前之香港海運 第一章 第三節 譚廣濂 香港港口與海事處歷史 History of the Port of Hong Kong and Marine Department 2017-03-02
  25. 唐文化史 对外文化交流編 吳玉貴
  26. 广州市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闫晓青:广州是唐宋中国第一大港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9年12月6號,. 广州日报 2019-12-06
  27. 李姗姗 (2017). 华复兴之光 千秋名胜古迹 七彩丝绸之路. 汕头大学出版社. ASIN B07B8HKXSH. ISBN 9787565828416.
  28. 物古蹟中的香港史I (48頁). 喺2018-02-25搵到.
  29. . 《寧宗紀》.(繁體中文)
  30. 广. 中評社. 2006-06-01. 原著喺2016-03-05歸檔. 喺2010-06-02搵到.
  31. 他擁有本位的風象 迷寂地
  32. 《今縣釋名》書:從化,峒獠譚觀福恃險為亂,討平之,因置今縣,取服從教化之意。清光緒《廣州府志》卷69記:番禺增城洞瑤譚觀福恃險為亂。
  33. 據雍正《從化縣誌》卷4載,郭遇熙《重修從化縣學宮碑記》,邑名從化,欲民從上之化也,取服從教化之意。初治橫潭,九年移馬場田。
  34. 吳小宇 (1996). . . 第九卷 (總第三十四期): 1177-1187.
  35. 牟复礼(编); 崔瑞德(编) (1992).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00410119.
  36. 黄启臣,明代广州的海外贸易
  37. 《明史》卷三二六《意大里亞傳》載:「至萬曆九年,利瑪竇始泛海九萬里,抵廣州之香山澳。」
  38. 廣東通志》、《廣州市志
  39. 黄佛頤:《廣州城坊志》
  40. 《劍橋中國明代史》
  41. 衞匡国(Martin Martini,1614~1661):《韃靼戰紀》
  42. Siege Warfare: The fortress in the early modern world, 1494-1660 By Christopher Duffy.[1]
  43. Warfare and armed conflicts: a statistical reference to casualty and other figures, 1500-2000 [2]
  44. 广州研究, Issue 1
  45. 《满清血腥屠杀史:人头堆积如山丘 人口骤减几千万》,中国经济网
  46. "Top 10 Cities of the Year 1800" (英文). About.com. 原著喺2008年9月23號歸檔. 喺2020年7月18號搵到. {{cite web}}: Italic or bold markup not allowed in: |publisher= (help); Unknown parameter |trans_title= ignored (|trans-title= suggested) (help)
  47. 关乔昌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9年4月10號,. 王美怡 开放时代 2011年第10期
  48. 生利群--香港保險史. 香港: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09. p. 411. ISBN 9789620428555.
  49.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 上海金融志.{{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50. 中国第一家咖啡馆出现在广州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9年2月27號,. 羊城晚报 2017-10-28 14:55:48 李开周
  51. 丰四年 中国历史记事 中华博物. 原著喺2011年4月25號歸檔. 喺2017年9月5號搵到.
  52. . 原著喺2009年9月13號歸檔. 喺2017年9月5號搵到.
  53.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第五章:条约制度的形成·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54. 广州市地方志·大事纪·咸丰
  55. 广州市地方志·工业(上)
  56. 粵海鉤沉 愛書堂 搜編自 廣府文化
  57. 《張文襄公全集》 北平文華齋1928年刊行,中國書店1990年影印本,第25頁
  58. 58.0 58.1 戏院见证西关粤剧兴盛!以前荔湾街坊就在这些戏院睇大戏,广州荔湾发布
  59. 廣東省志·公安志
  60. 修筑长堤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7年10月10號,. 廣州市情網 2015-04-27
  61. 老戏院的当年事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20年8月8號,.,颜志图
  62. 62.0 62.1 沙河故事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7年10月10號,.,盧潔峰。
  63. 广州开始修筑马路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7年10月10號,.,陈泽泓
  64. 廣州市志·商業卷
  65. 广.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州市委员会. 喺2010-08-30搵到.{{cite news}}: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66. 广. . 中国经济网. 2007-05-17. 喺2010-06-02搵到.
  67. 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 新华网. 2005-12-11. 喺2010-06-02搵到.
  68. 广. 大洋网. 原著喺2014-08-21歸檔. 喺2010-09-04搵到.
  69. . 腾讯网. 原著喺2017-03-16歸檔. 喺2010-09-04搵到.
  70. 广州市地方志·大事记·民国时期
  71. 广. . 金羊网. 2005-06-09. 原著喺2010-10-24歸檔. 喺2010-06-02搵到.
  72. . 广. 大洋网. 2005-05-09. 喺2010-06-02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73. 张洁,日本在广州的罪恶活动,广州抗战纪实,广东人民出版社
  74. 军侵华对广州经济的摧残"――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中国广州网. 2005-08-26. 原著喺2016-03-06歸檔. 喺2010-06-02搵到.
  75. . 南方都市報. 2014-12-04.
  76. 墓碑 楊繼繩
  77. 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全面内乱. 广.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2011-10-26. 原著喺2013-10-04歸檔. 喺2013-04-01搵到.
  78. 广. . 大洋新闻. 2009-09-10. 原著喺2013-09-24歸檔. 喺2013-04-01搵到.
  79. 广州百年灾难史话
  80. 广州"文革"期间的"打劳改犯"事件. 羊城晚报. 2013-01-26. 原著喺2013-11-15歸檔. 喺2013-02-07搵到.
  81. 广州 广府观澜:百年风雨太古仓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4-04-21.,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 华南电视 2013-01-14 转载羊城晚报
  82. 激战太古仓,歷史現場
  83. 天河區志•政法
  84. 宋石男 (2008-12-30). 1979:廣州偷渡客魂斷大海. 大洋網. 原著喺2018-01-15歸檔.
  85. 广. . 新浪網. 2005-05-23. 喺2012-06-29搵到. 广州市2000年的行政区划是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芳村区、番禺区、花都区10个区,增城市和从化市。
  86. 广州市志(1991-2000)·第五冊·劳动管理志
  87. 2005年5月广州历史. 广州市政府. 2005年9月28日. 喺2010-08-29搵到.{{cite news}}: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88. 歷史現場. 广. 搜狐.
  89. 2003年1月广州历史. 广州市政府. 2004年11月13日. 喺2010-08-29搵到.{{cite news}}: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90. 2003年2月广州历史. 广州市政府. 2004年11月13日. 喺2010-08-29搵到.{{cite news}}: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91. 2005年7月广州历史. 广州市政府. 2005年10月9日. 喺2010-08-29搵到.{{cite news}}: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92. 從返鄉下到變陌生──「今日廣州,明日香港」故事 The News Lens 2019-04-11

睇埋[編輯]


引用錯誤 <ref> tags exist for a group named "lower-alpha", but no corresponding <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tag wa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