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謹申
涂謹申 | |
---|---|
香港立法會議員 | |
任期 2012年10月1號-2020年11月30號 | |
選區 | 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 |
任期 1998年7月1號-2012年9月30號 | |
選區 | 九龍西選區 |
油尖旺區議會議員 | |
任期 2012年1月1號-2021年9月29號 | |
前任 | 首任 |
選區 | 奧運 (選區) |
任期 1999年-2007年 | |
選區 | 富榮 (選區) |
香港立法局議員 | |
任期 1995年10月11號-1997年6月30號 | |
選區 | 九龍西南選區 |
任期 1991年10月9號-1995年7月31號 同馮檢基一齊在任 | |
選區 | 九龍西選區 |
深水埗區議會議員 | |
任期 1991年-1994年 同黃仲棋一齊在任 | |
前任 | 黃平漢、邱麗娥 |
選區 | 長沙灣 (選區)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別名 | James |
出世 | 英屬香港 | 1963年3月11號
籍貫 | 湖北武漢 |
政黨 | 民主黨 (香港)(1995年至今) |
其他政黨 | 香港民主同盟(1990年至1995年) |
配偶 | 蘇麗芬 Sue(2009年結婚) 袁彩蓮 Cherry(1992年-2008年結婚) |
仔女 | 涂信之 Samuel 2011年10月31號 |
居住地 | 香港香港島北角[1] |
學歷 | 法學士 |
母校 | 香港大學 九龍華仁書院 彩虹邨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 |
職業 | 執業律師 |
宗教信仰 | 基督教 |
涂謹申(James TO Kun-sun;1963年3月11號—),花名「阿涂」,係香港執業律師,前香港立法會議員同埋前油尖旺區奧運區議員,民主黨前身香港民主同盟創黨成員。香港泛民主派一員。
屋企
[編輯]2008年1月,《東週刊》報道涂謹申老婆袁彩蓮同姓李的士司機發生婚外情,重表示有意同涂謹申離婚,袁喺兩個月前搬離寶馬山花園屋企,租住北角一個單位[2][3]。而涂謹申表示「因件事同公職無關唔作評論」,唔承認或否認報道內容。
讀書
[編輯]中學就讀九龍華仁書院,預科期間響校內擔任學生會會長,大學就讀香港大學法律系,畢業後成為執業律師。
政途
[編輯]1990年,政黨「香港民主同盟」(簡稱港同盟,1995年同匯點合併成民主黨)成立,涂謹申成為創黨成員。1991年,涂先後參選深水埗區議會同立法局九龍西選區選舉,先後當選區議員同立法局議員,一度成為立法局中最後生嘅議員。1995年,涂響九龍西選區連任立法局議員。1997年,中央政府喺香港另組臨時立法會,涂同其他泛民主派立法局議員因為反對臨時立法會而退出立法機關。1998年,涂響九龍西選區當選首屆立法會議員。1999年,涂響油尖旺區當選區議員。2000年,涂響九龍西選區連任第二屆立法會議員。2003年,涂再連任油尖旺區議員。2004年,涂響九龍西選區連任第三屆立法會議員。涂謹申歷來響議會選舉中都一直當選,直到2020年11月30號劈炮。
群策會事件
[編輯]2003年8月,涂謹申同另一個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劉慧卿去臺灣出席由群策會舉辦嘅「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研討會,劉更加響研討會上表達「是否獨立由臺灣人自己決定」嘅立場。事後畀親北京人士指咁講係支持台灣獨立,分裂中國咁話。同場出席研討會嘅涂謹申,事後話自己嘅立場係支持中國統一,反對台獨,亦冇發表支持台獨言論,寓意同劉慧卿嘅立場劃清界線,而劉受到親北京啲人批評。
匯標事件
[編輯]2004年尾至2005年中,涂謹申被揭發利用公帑租用民主黨同佢自己持有嘅「匯標公司」旗下物業,作為自己嘅議員辦事處。外界都質疑民主黨同涂謹申嘅誠信,要求涂謹申辭去議員職位。涂多次辯稱自己只係「一時疏忽,無心之失」,並向公眾道歉,但堅拒辭職。民建聯成員王紹爾同陳雲生向廉政公署報案,要求廉署介入調查事件,但最後廉署撤銷調查。
普選廣告
[編輯]2005年10月28號,香港有個神秘78歲老人響全港各大報章刊登全版廣告,內文只有一句「告訴我,我會看見普選的一天嗎?」涂氏接受報章訪問時,聲稱咁做有助香港政府「聆聽市民意見」,重承認刊登廣告係佢主意,估計箇位神秘老人響廣告費支出超過20萬港元 [1]。
2021年9月29號,佢同黨友任國棟、郭天立、梁翊婷喺2021年香港區議員宣誓入面被裁定宣誓無效,即時冇咗區議會議席。
注
[編輯]- ^ 香港《明報》,2005年10月28號〈神秘的78歲長者登廣告問政府「我會看見普選嗎﹖」〉
攷
[編輯]- ↑ 憲報號外第20卷第22期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8年10月27號,.,香港政府
- ↑ 〈妻子被指別戀的士司機 涂謹申傳婚變 心情跌至谷底〉。《太陽報 (香港)》。2008年1月30號。
- ↑ 〈新聞故事——男方箍煲不濟 情緒極度低落 涂謹申太太戀上司機提分手〉。《頭條日報》。2008年1月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