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曹叡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曹叡
曹魏 皇帝
205年
239年
前任 魏文帝曹丕
繼任 齊王曹芳
老豆 曹丕
仔女 曹冏、曹穆、曹殷、曹詢、曹芳曹髦曹奐、曹淑同理齊長公主
遞啲名
元仲
諡號 明帝
廟號 烈祖

曹叡(叡讀銳,粵拼cou4 jeoi6205年239年1月22號),字元仲jyun4 zung6),係中國三國時代曹魏嘅第二位皇帝。佢係魏文帝曹丕嘅大仔,生母係文昭甄皇后[1]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曹叡係曹丕元配甄夫人所生,自細就得到阿爺曹操嘅鍾愛,曹操成日都將佢帶喺自己身邊,並且對佢有好高嘅評價[2][3]。佢十五歲嗰年俾封做武德侯,黃初二年封齊公,第二年封平原王。由於甄夫人得罪咗曹丕,所以曹丕冇即刻立曹叡做太子,有一段時間曹丕甚至想立另一個仔做太子[4]。黃初七年(226年),曹丕就嚟病死,佢先至立曹叡做太子,又召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要佢哋接受遺詔,輔佐嗣主[5]

親政

[編輯]

226年五月,曹丕喺嘉福殿駕崩,曹叡繼位[6]。同年八月,孫權攻打江夏郡,嗰時有大臣提議派人幫手。曹叡分析話:「孫權水戰好叻,佢今次喺諗住趁太守文聘唔注意嗰陣嚟偷襲,所以先至敢落船攻打。但係而家佢哋打唔落嚟,又冇乜特別嘅優勢,所以肯定唔會繼續堅持落去。」之後孫權真係選擇咗撤軍[7]。十二月,東吳諸葛瑾同埋張霸攻打襄陽,司馬懿將佢哋做低,征東大將軍曹休亦都喺尋陽做低咗另一支東吳軍隊[8]。227年十一月,曹叡立毛氏為皇后[9]。同年十二月,新城太守孟達作反,曹叡派司馬懿去鎮壓叛亂[10]。228年正月,司馬懿成功做低咗孟達[11]。同年,蜀國丞相諸葛亮攻打隴西,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投降諸葛亮[12]。曹叡派大將軍曹真到關右督軍。右將軍張郃喺街亭做低咗諸葛亮,諸葛亮走返蜀漢,原先投降嘅嗰三郡又重新俾曹魏攞返[13]。同年九月,曹休喺石亭俾吳將陸遜做低[14]。十二月,諸葛亮又嚟打陳倉,但係冇打落嚟[15]。遼東太守公孫恭俾自己侄仔公孫淵趕咗落台,曹魏於是認咗公孫淵做遼東太守[16]

晚年

[編輯]

234年,諸葛亮喺五丈原病死。曹叡見到呢個心腹大患已經死咗,於是開始享受人生。佢不斷起新嘅宮殿,搞到好多人因為被叫去起宮殿而耕唔到田。楊阜同埋高堂隆呢啲大臣都好反對,曹叡冇聽佢哋嘅意見,但亦都冇罰佢哋[17]。237年,遼東太守公孫淵作反,佢做低咗嚟打自己嘅幽州刺史毌丘儉[18]。毌丘儉走咗之後,公孫淵自立做燕王,並且整咗自已嘅政府官員同埋年號[19]。第二年,曹叡派太尉司馬懿去打低公孫淵[20],高句麗亦都派兵幫手[21]。佢哋將公孫淵做低,平定咗成個遼東地區[22]239年正月丁亥,曹叡病重,佢搵咗司馬懿過嚟,叫佢同大將軍曹爽一齊輔佐自己個仔。冇耐,曹叡就喺嘉福殿駕崩,時年三十六歲[23]。癸丑,曹叡落葬高平陵[24]

參攷

[編輯]

引用

[編輯]
  1. 《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明皇帝諱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
  2. 《魏書》:帝生數歲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異之,曰:「我基於爾三世矣。」每朝宴會同,與侍中近臣並列帷幄。好學多識,特留意於法理。
  3. 《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生而太祖愛之,常令在左右。
  4. 《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年十五,封武德侯,黃初二年爲齊公,三年爲平原王。以其母誅,故未建爲嗣。
  5. 《三國志·魏書二·文帝紀》:夏五月丙辰,帝疾篤,召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羣、征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並受遺詔輔嗣主。
  6. 《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七年夏五月,帝病篤,乃立爲皇太子。丁巳,即皇帝位,大赦。
  7. 《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八月,孫權攻江夏郡,太守文聘堅守。朝議欲發兵救之,帝曰:「權習水戰,所以敢下船陸攻者,幾掩不備也。今已與聘相持,夫攻守勢倍,終不敢久也。」先時遣治書侍御史荀禹慰勞邊方,禹到,於江夏發所經縣兵及所從步騎千人乘山舉火,權退走。
  8. 《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吳將諸葛瑾、張霸等寇襄陽,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討破之,斬霸,征東大將軍曹休又破其別將於尋陽。
  9. 《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十一月,立皇后毛氏
  10. 《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新城太守孟達反,詔驃騎將軍司馬宣王討之。
  11. 《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二年春正月,宣王攻破新城,斬達,傳其首。
  12. 《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蜀大將諸葛亮寇邊,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應亮。
  13. 《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遣大將軍曹真都督關右,並進兵。右將軍張郃擊亮於街亭,大破之。亮敗走,三郡平。
  14. 《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秋九月,曹休率諸軍至皖,與吳將陸議戰於石亭,敗績。
  15. 《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十二月,諸葛亮圍陳倉,曹真遣將軍費曜等拒之。
  16. 《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遼東太守公孫恭兄子淵劫奪恭位,遂以淵領遼東太守。
  17. 《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是時,大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築緫章觀。百姓失農時,直臣楊阜、高堂隆等各數切諫,雖不能聽,常優容之。
  18. 《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淵發兵反,儉進軍討之,會連雨十日,遼水大漲,詔儉引軍還。
  19. 《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淵自儉還,遂自立爲燕王,置百官,稱紹漢元年。
  20. 《三國志·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二年春,遣太尉司馬宣王徵淵。
  21. 《三國志·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 景初二年,太尉司馬宣王率衆討公孫淵,宮遣主簿大加將數千人助軍。
  22. 《三國志·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壬午,淵眾潰,與其子脩將數百騎突圍東南走,大兵急擊之,當流星所墜處,斬淵父子。城破,斬相國以下首級以千數,傳淵首洛陽,遼東、帶方、樂浪、玄菟悉平。
  23. 《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三年春正月丁亥,太尉宣王還至河內,帝驛馬召到,引入卧內,執其手謂曰:「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宣王頓首流涕。即日,帝崩于嘉福殿,時年三十六。
  24. 癸丑,葬高平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