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香港建築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香港建築粵拼:Hoeng1 gong2 gin3 zuk1)係指香港建築風格,隨住歷史發展有得分做四個時期:南越時期、古典嶺南建築時期、英式建築時期、同埋現代建築時期。

漢化前嘅建築

[編輯]
睇埋:南越建築

李鄭屋古墓嗰度可以見到些少香港未漢化之前嘅建築物。

本土建築

[編輯]

圍村建築

[編輯]
内文:圍村建築

香港新界有好多圍村(粵拼:Wai4 cyun1)-一啲喺成條村周圍都有石牆圍住嘅村落。佢哋起源喺 15 世紀左右[1]。嗰陣南中國海沿岸有好多海盜,重成日都走嚟好似香港呢啲海邊鎮仔度偷嘢搶嘢。嗰時嘅香港居民為咗保護自己嘅屋企,於是就喺自己條村周圍起啲矮嘅石牆,唔畀呢啲海盜入嚟。初頭嘅圍村主要係講圍頭話嘅圍頭人住嘅,後嚟因為有好多嶺南嘅人搬嚟香港,今日嘅圍村已經有分幾種-圍頭人同客家人呢啲社群都有自己嘅圍村風俗文化。當中最多人識嘅本地圍(粵拼:Bun2 dei6 wai4)係圍頭人住嘅村,每戶人都有獨立嘅一間屋,成條村周圍有好高嘅牆圍住。啲牆嘅根基會用大麻石鞏固,而牆本身多數用青磚砌,四邊嘅牆有槍窿。圍入面嘅建築整齊,會有顯眼嘅中軸線,神廳祠堂會起係最尾,道門外邊會掘啲護城溝,圍門多數會係連環嘅鐵門或者木條橫柵門-呢啲結構都反映咗佢哋係為咗自衛而出嘅一種風格。

棚屋

[編輯]
内文:棚屋

蜑家人起嚟住喺水上面嘅棚屋(粵拼:Paang4 uk1)亦都係香港有嘅一種特色建築[2]。佢係喺 18 至 19 世紀嗰陣時啲蜑家人嘅漁民發明嘅。佢哋傳統習慣住喺水上面,唔多鍾意上岸,甚至重覺得唔使上陸地係一件好馨香嘅事,所以就畀人改咗個花名叫做「水上人」。到咗廿一世紀,因為城市化同埋天然災害嘅關係,蜑家人又開始融入咗香港主流社會,搞到香港啲棚屋開始有少少荒廢咗,話唔定好快就會絕跡。

粵式建築

[編輯]
内文:粵式建築

喺 13 世紀之後,包埋香港在內嘅嶺南地區漢化得七七八八。古典嶺南建築(粵拼:Gu2 din2 ling5 naam4 gin3 zuk1)呢種風格基本上成咗形,嗰陣時香港由廣東省新安縣管。由於地緣關係,香港嘅建築特色同嶺南其他地方無乜分別,都係以傳統粵式廟宇村屋圍村為主-而呢古典嶺南建築風格喺廣州同佛山呢啲嶺南大城或者係香港都有好多。呢種風格好有地方特色[3]。同北方中原地帶比起上嚟,嶺南地區嘅氣候熱得嚟又濕立立,所以唔可以將中原嗰套建築就咁搬嚟。於是乎粵人就整咗一套同中原人唔同嘅建築風格。古典嶺南建築通常會輕啲,而且會用通透同抗霉嘅材料嚟起,色水上會多啲灰白或者係綠呢類柔和嘅色調。喺結構上,古典嶺南建築通常有多層嘅斜坡頂同埋方形柱,而且因為氣候冇北方咁凍,令到嶺南啲人鍾意向外面行-所以古典嶺南民居建築就發展咗好多露台呢類開放式嘅結構,等人有得唞涼。總體嚟講,呢柞特徵令到古典嶺南風格嘅建築物望落都比較輕同涼爽。

唐樓

[編輯]
内文:唐樓

到開埠初期,香港嘅人口急增,起咗好多唐樓-混合粵式同西式建築風格。唐樓(粵拼:Tong4 lau4)係成個嶺南地區響 19 世紀嗰時開始出現嘅建築類型,喺香港同埋澳門呢啲畀西歐文化影響犀利啲嘅地方零舍多。佢哋主要係起嚟畀啲平民下舖上居咁住。香港嘅唐樓多數都有三到四層,每層大約係四米高左右。佢哋初頭主要係用青磚起嘅,後嚟喺 1930 年代開始變成用混凝土為主。二戰之後,香港嘅人口開始升得好勁。嗰時啲人唔夠屋住,於是乎好多唐樓都畀人攞咗嚟整板間房。通常喺一座唐樓嘅住戶度都會有一戶負責做「包租」,令到港式廣東話入面多咗「包租公」同「包租婆」呢兩個詞語。

唐樓住戶嘅生活喺啲有港澳特色嘅戲同電視劇入面成日都會睇到。

唐朝建築

[編輯]

粵人嘅文化-嶺南文化-受大唐大宋嘅漢文化影響得好犀利。而香港喺廿世紀初起嘅志蓮淨院就係用咗唐朝建築做板嚟起嘅,當中佢棟天王殿嘅設計參考咗敦煌嘅壁畫同埋日本平等院鳳凰堂,令到佢望落同日本京都嘅佛寺群(都係攞唐朝建築做板嘅)好似[4]。呢啲建築風格嗰種又紅又金又向外揚嘅造型同色水淡又四四方方嘅古典嶺南建築形成到好強烈嘅對比,而且呢種建築物喺中原嗰頭已經好難見到-因為嗰頭畀好似蒙古人滿州人呢啲胡人大規模入侵同破壞,搞好多古漢文化喺嗰頭都唔再存在。

歐美建築

[編輯]

開咗埠之後,英國人帶咗西歐嘅建築風格過嚟-尤其係維多利亞時期愛德華時期嘅英國建築風格。香港亦都有少少英國建築以外嘅西歐建築風格,譬如係意大利文藝復興(Italian Renaissance)式、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或者係德國包浩斯(Bauhaus)等等。

英式建築

[編輯]

香港做過英國殖民地一排,而且嗰段重係香港嘅一段黃金時期,所以香港自然起咗一大柞英式建築(粵拼:Jing1 sik1 gin3 zuk1)。總體嚟講,香港嘅英式建築有得分做四代[5][6]

  • 第一代嘅建築係以維多利亞式建築(19 世紀中至廿世紀頭,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嘅風格)為主。嗰陣啲建築物主要係用嚟做軍事用途,又冇建築師幫手設計-而係由軍官同埋啲士兵整-所以唔會話好有美感,好似赤柱嗰棟美利樓就好實際,完全唔會話有啲乜嘢藝術性;
  • 第二代嘅建築係以愛德華(指繼承維多利亞女王嘅英王愛德華七世)風格為主。嗰個時代有咗建築師呢個專門行業,令到啲歐洲人起建築物嗰時開始會講究美感,出咗好似安妮女王復興式(英文:Queen Anne Revival)同愛德華巴洛克式(英文:Edwardian Baroque)呢啲風格,建築物嘅外形開始會變到好宏偉、會有兩層以上高嘅古典巨柱(Giant order)、同埋建築中軸嘅三角形山牆(Triangular pediment)、圓垬頂(Dome)、或者塔樓(Tower),例如終審法院大樓就係咁;
  • 第三代嘅建築喺一戰之後起嘅,唔再用君主嚟分類命名。嗰陣時嘅西人唔想再畀希臘羅馬嘅古典建築風格限住,開始咗現代設計革命,出咗啲新風格。香港亦都畀佢哋影響咗。呢個時期嘅風格有兩種:簡約古典主義(Stripped Classicism)同藝術裝飾(Art Deco)。前者係將古典風格嗰啲多餘裝飾物攞走,強調要簡約得嚟又要威嚴。啲建築師成日將佢用喺啲政府建築物度。而藝術裝飾風格行得再遠啲,將啲裝飾簡化到得返啲三角幾何嘅設計或者簡單嘅線條;
  • 第四代嘅建築係以摩登主義(Modern Architecture)為主。呢種諗法強調話一棟建築物嘅美感一定要源自佢嘅用途同功能,完全唔可以有啲不切實際嘅裝飾-令到成棟嘢個造型簡約得好緊要,連啲稍微多餘啲嘅線條或者幾何圖案都冇。呢啲建築物喺中環好常見。

現代建築

[編輯]

摩天大廈

[編輯]

二戰打後,隨住社會發展,香港起嘅高樓大廈越嚟越多。除咗寫字樓,重有大量公共同私人住宅,而核心商業區更加有好多摩天大廈

睇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新界圍村之由來
  2. 澳棚屋原著喺2017年6月25號歸檔。喺2017年9月30號搵到
  3. 淺談嶺南民居的嶺南建築特色
  4. 南園蓮池/志蓮淨苑 仿照唐代藝術的古式園林與佛教廟宇~
  5. 港原來有四代殖民地建築!原著喺2017年2月28號歸檔。喺2017年6月26號搵到
  6. 港的殖民色彩建築原著喺2019年4月7號歸檔。喺2017年6月26號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