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港
22°17′39″N 114°10′50″E / 22.29417°N 114.18056°E
維多利亞港個名係英國人紀念英女王維多利亞(Victoria)而起。而個港亦響正香港首府維多利亞城嘅北面。未起名維多利亞港之前,英文就叫Harbour of Hongkong或者Hongkong Harbour,即係『香港之港』咁解。
《香港雜記》寫爲
初期維多利亞港東界無咁遠,只係包括香港島北角,九龍紅磡到昂船洲嘅水域。
地理
[編輯]根據2004年嘅資料,維多利亞港面積係41.8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有12米。最深嘅航道係鯉魚門,深大約43米,最淺嘅航道就係油麻地,大約係7米[4]。維多利亞港潮差大約1米[5]。
維多利亞港喺正香港九龍兩地中間,一直係華南沿海主要航道。而鯉魚門到尖沙嘴一帶水面,北面有一個大海灣叫做九龍灣。尖沙嘴到青衣島之間有青洲,小青洲同昂船洲較大嘅三個島。未填海之前,香港島近銅鑼灣有燈龍洲。
除咗東面鯉魚門入口好窄之外,尖沙嘴對出到中環嘅海面都係比較窄,所以以前亦都叫呢度中門。門就係今日講嘅海峽。
維多利亞港無論香港島嗰邊,定係九龍嗰邊,都有高山圍住。有呢個地勢,皆因遠古成個維多利亞港都係火山口。有咗呢啲高山圍住,港裏面風力就有所減弱。因為噉,維多利亞港就成為咗船隻響強風之下庇護港。而且維多利亞港水深港闊,亦都啱大隻嘅船來舶。
九龍灣中間填有一條好長嘅啟德機場跑道,亦係維多利亞港地理上一個標誌。
水位
[編輯]維多利亞港嘅水位高度最高紀錄係3.96米[6],紀錄係1962年颱風溫黛襲港期間產生。因為全球氣候暖化、大型填海、珠江口流出嘅淡水同埋沉積物,加上南中國海嘅海流等,喺1954年至2004年呢50年間,維多利亞港嘅水位高度合共上升12厘米,平均每年上升2.3毫米[6]。而且喺1987年至1999年期間,維多利亞港嘅水位更以每年平均22毫米[6]嘅速度上升,升幅係全球水位上升速度嘅十倍,不過,1999年之後,維港水位已經急速下跌[6]。
歷史
[編輯]1841年,英國佔領香港。清政府同英國簽咗《北京條約》之後,1861年1月英軍佔領九龍半島,4月將香港島同九龍半島之間嘅海港,以當時在位嘅維多利亞女王改名叫維多利亞港,喺改名之前,清朝文獻叫尖沙咀洋面[7]或者中門[8]。類似情況重有維多利亞公園、維多利亞城(而家西環去到銅鑼灣一帶)同埋維多利亞山(Victoria Peak,即太平山)等。
香港可以畀人發展嘅平地好少,因此由1841年開埠以嚟,政府多次集中喺維多利亞港進行填海工程。1842年,因為起皇后大道同埋雲咸街造成好多沙沙石石,為咗唔使搬去其他地方,於是直接將沙石推入海,擴大香港嘅發展面積。政府1852年展開嘅文咸填海計劃,係香港第一次嘅正式填海工程,位置係今日上環文咸東街一帶,目的係將上環嘅發展面積進一步增加,去起政府部門同埋港口設施,發展維多利亞城。
後來,填海工程由原來嘅港島西面,進一步擴展至成個香港島北部同埋九龍,因為對香港嘅發展有益。中環德輔道、灣仔北、銅鑼灣、尖沙咀東、啟德機場跑道、港澳碼頭、紅磡灣、觀塘工業區、土瓜灣同埋西九龍等重要發展地方,全都係填海得嚟。
因為香港係亞洲嘅重要港口之一,由20世紀初去到1970年代,造船業亦都好發達。當時,香港擁有亞洲其中兩個最大規模嘅船塢,分別喺鰂魚涌,由太古洋行開嘅太古船塢,同埋喺紅磡嘅黃埔船塢。船塢請嘅工人數以千計,造船技術同埋出產船隻嘅排水量都同日本差唔多。但係由1970年代開始,香港嘅航運業開始衰退,地產業就開始起飛。兩間船塢分別喺1970年代同埋1980年代拆咗,之後喺青衣一齊開香港聯合船塢,原本幅地就用嚟起住宅同埋商場,即係今時今日嘅太古城同埋黃埔花園。
香港開埠之後,英國皇家海軍喺中環設立海軍基地,之後改名叫添馬艦,而家嗰道計劃緊起新嘅政府總部。1990年代中期,海軍基地搬去昂船洲。香港由於係自由補給港,又係東南亞同埋遠東航道嘅中心點,所以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維多利亞港成日都有英國或者美國軍艦停喺道,1997年之後亦有唔少美國軍艦嚟香港補給。艦上官兵留喺香港期間,好多時都會去灣仔等地方消遣。
軍事
[編輯]因為維多利亞港係主要航道,所以古時係有軍隊駐守。不過香港古時唔係大城市,記錄唔係咁齊全。據史書所講,大宋已經有軍隊留守官富場,即係今日嘅九龍灣成個海灣。當時官富場唔係淨係海灣咁簡單,佢係有鹽呢種古時重要經濟產物。
因為有外敵同海盜威脅,大清軍隊主要係守響九龍半島官涌同香港島銅鑼灣一帶。英國人曾經想直接佔領九龍半島,但係俾官涌礮臺軍隊擊退。
英國1841年到1997年統治香港期間,海防軍隊主要係放響中環(今日叫金鐘嘅部份),鯉魚門同尖沙嘴一帶。成個維多利亞港都布有軍事設施,其中荔枝角灣附近同鯉魚門有魚雷庫。
中國1997年從英國人接手香港主權,海防基地就駐響昂船洲。
貿易
[編輯]維多利亞港係國際上重要嘅港口之一,根據政府紀錄,2006年去香港嘅遠洋輪船同埋內河商船分別有39,040同埋190,820航次[9],海上運輸相當發達。早期,維多利亞港已經俾人當係重要商港,直至後尾海港西部起個葵涌及青衣貨櫃碼頭,香港海運先至逐漸離開維多利亞港中心地帶,轉型用旅遊同埋交通為主。家下,維多利亞港重有唔少貨船往來,中流作業同埋內河商船仍然非常頻繁。香港而家處理嘅貨對成個華南地區都係好重要,而且大部份貨物大部份地區都同華南地區有關[10]。
維多利亞港係天然嘅深水港,港口水深廣闊,平均水深有成12米[11],海底泥層亦都冇淤泥阻住,可以同時容納成50架一萬噸級嘅大型遠洋輪船[11]。另外,港口東面嘅鯉魚門同埋西面嘅汲水門就比較窄,加上受到九龍半島同埋香港島嘅群山所包圍,形成到港口四面都有山,強風因為噉而受到山勢所阻。港內又有好多個天然同人工嘅港灣同埋避風塘,足夠畀啲船喺平日甚至打風,唔使俾風浪侵襲。另外,由於香港氣候和暖,港口終年唔結冰,船隻可自由出入[11]。基於各項優秀條件,香港因而成為好嘅轉口港。
葵涌同青衣貨櫃碼頭
[編輯]葵涌同埋青衣貨櫃碼頭(葵青貨櫃碼頭)喺香港新界葵青區葵涌同埋青衣嘅醉酒灣,維多利亞港西北部,係香港最主要嘅貨櫃物流處理中心,而家係世界第二大吞吐量嘅貨櫃港口(世界最大吞吐量嘅貨櫃港口喺新加坡),同埋係華南地區第一大港[12]。1992年至2004年,香港亦係全球最繁忙嘅貨櫃港口[13]。
葵青貨櫃碼頭好大,由葵涌、青衣去到昂船洲一帶,一共有9個貨櫃碼頭,24個泊位,可停泊最大型嘅貨櫃船。碼頭嘅全年總處理能力,超過1800萬個標準貨櫃單位[14]。2006年,葵青貨櫃碼頭處理嘅貨物總量大約有16,048貨櫃單位[15]。
中流作業區
[編輯]1970年代,貨櫃碼頭開始發展嘅時候,貨櫃碼頭可以畀船裝貨嘅泊位唔夠用,班輪公司為咗減低船隻等泊位所造成嘅損失,決定直接喺貨船上面分派貨櫃,喺海中設置浮筒或者拋海通過躉船去進行裝卸集裝箱,利用躉船將貨櫃運送到附近嘅碼頭起卸,目的係要幫貨櫃碼頭嘅角色[16],成為香港中流作業嘅雛型。
為方便將貨櫃船嘅貨物運送到港九各地,香港喺維港兩岸起咗好多個中流作業區。由於中流作業可以將貨櫃船喺市區部份碼頭直接進行起卸工作,唔需要經過貨櫃碼頭起卸,可以避免路面上嘅交通擠塞或者唔夠位泊造成嘅延誤。加上中流作業嘅成本低啲,幫咗唔少客提供多一種裝卸嘅選擇[16]。家下,香港大約20%嘅貨物裝卸工作係繫泊或者錨泊港內嘅船隻上以中流作業嘅方式去做[17]。
觀光
[編輯]維多利亞港兩岸嘅夜景係世界上著名嘅觀光點之一。由於香港島同埋九龍半島高樓大廈滿佈,夜晚大廈嘅燈光令到維港兩岸變得好多燈,香港嘅夜景就因為噉同日本函館同埋意大利拿坡利,一齊列入「世界三大夜景」。為慶祝特別節日同埋吸引遊客,每年維港上都會舉行幾次煙花表演。2004年起香港旅遊發展局每晚都有幻彩詠香江嘅激光表演,匯演並且喺2005年成為全球「最大型燈光音樂匯演」[18]。
喺維港兩岸有好多條海濱走廊同埋其他嘅旅遊景點,方便旅客由海濱走廊欣賞到維多利亞港嘅景色,例如喺九龍半島嘅香港文化中心建築群、香港星光大道、西九龍海濱長廊,同埋香港島嘅香港大會堂、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金紫荊廣場等旅遊景點。除此之外,部份旅客亦會考慮係太平山山頂欣賞維港嘅景色。近年,因為空氣污染問題嚴重,令到維港上空嘅能見度降低,有礙景觀[19]。
交通
[編輯]由於維多利亞港分隔香港島同埋九龍半島,維多利亞港嘅交通對香港發展都好重要。1890年代起,早就已經有渡海小輪去維港兩邊。隨住香港經濟發展,維多利亞港嘅交通設施由原來嘅渡海小輪發展去到海底隧道,地下鐵路等現代化設施。
跨海設施
[編輯]維多利亞港上雖然冇橋,但係底下家下有三條過海行車隧道,分別係1972年通車嘅香港海底隧道(紅磡海底隧道)、1989年通車嘅東區海底隧道,同埋1997年通車嘅西區海底隧道。政府而家考慮緊起第四條嘅過海隧道。
早喺1894年,香港正喺道打算起電車系統嘅時候,香港政府就已經有打算起跨海大橋,去連接港島同埋九龍兩岸。大橋上重會包括埋電車系統,希望跨海大橋可以成為香港嘅標誌性建築物。由於當年起跨海大橋成本好貴,同埋影響維多利亞港船去行,所以擱置咗[20]。
二次大戰之後,政府曾經諗過天星小輪負唔荷負荷到,喺1950年代重新研究跨海大橋計劃[20]。當時建議緊跨海大橋包括埋海底隧道方案,但係因為大橋破壞景觀而第二次被擱置。後來,政府喺1955年決定研究起海底隧道嘅可行性。直到1960年代,香港政府決定起紅磡海底隧道,駁埋紅磡同埋去到銅鑼灣。1972年8月,紅磡海底隧道通車。
1976年,因紅磡海底隧道擠塞情況未有改善,政府曾經第三次研究喺鯉魚門起大橋,由香港島去到九龍東面[21],但係之後話因為會影響船隻航道同埋啟德機場飛機升降第三次被擱置,後來由東區海底隧道取代。
香港海底隧道
[編輯]香港海底隧道,又叫做紅磡海底隧道(簡稱紅隧或者舊隧),係香港第一條海底行車隧道,1972年8月通車,用咗3億2千萬港幣去起。家下係世界上最繁忙嘅4線行車隧道之一[22],同時亦係香港最繁忙、使用率最高嘅道路。海底隧道南面出入口係奇力島(又叫做燈籠洲),因為工程關係嗰個島已經同香港島連接。北面出入口係嘅位置係紅磡以西,亦都係填海所得。隧道使用舊式設計,只有雙程雙線行車,早喺通車10年後行車流量已經飽和,去港島方向每日上下晝繁忙時間都塞車。因此,除咗隧道收費外,由1984年6月1號起,當局向所有車徵收隧道稅,以求減低流量。隧道專營權係1999年8月31日屆滿,家下已經交返畀香港政府管理。
東區海底隧道
[編輯]東區海底隧道,簡稱東隧,係香港第二條過海行車隧道。隧道連接香港島東部同埋九龍東部,全長2.2公里,共有5條管道:2條雙程雙線行車管道、兩條係港鐵將軍澳綫使用(將軍澳綫通車之前係觀塘綫使用)[23],同埋一條容納環境控制系統嘅管道。隧道南面係鰂魚涌,同4號幹線(東區走廊)交匯;北面嘅茶果嶺出入口有收費廣場。
1986年,中信泰富旗下嘅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用「建造、營運、移交」(BOT)方式得到東區海底隧道30年嘅專營權[23]。2005年,公司喺有龐大盈利下都能夠成功申請加價六成幾,引起市民好大嘅迴響,亦令本來已飽和嘅香港海底隧道嘅車流量不合理化[24]。2006年,平日嘅行車流量大約有61,000架次[24]。
西區海底隧道
[編輯]西區海底隧道,簡稱西隧,係香港第三條過海行車隧道,亦係全港首條雙程3線行車嘅過海隧道同埋全港最大嘅海底隧道。隧道全長1.97公里,連接香港島嘅西營盤同埋九龍油麻地附近嘅西九龍填海區,係香港第1條雙程3線分隔沉管式隧道,並且同機場鐵路嘅第三條過海鐵路隧道一齊起[25]。九龍出入口有20個繳費亭嘅收費廣場,當中4條行車線可以隨時改變行車方向,例如繁忙時間就可以畀同一行車方向提供12條行車線。並且喺油麻地交匯處連接西九龍公路;西營盤出入口嘅交匯處包括17條接駁天橋、1條地下通道同埋好多段引道,連接4號幹線。
香港第四條海底隧道
[編輯]香港第四條過海隧道係一條計劃起嘅海底隧道,研究喺香港海底隧道東面起另一條海底隧道[26]。
過海鐵路隧道
[編輯]現時有3條港鐵行車綫亦都會穿過維多利亞港,包括:
- 第一條過海鐵路隧道:荃灣綫(接駁港島金鐘站同埋九龍尖沙咀站一段)
- 第二條過海鐵路隧道:將軍澳綫(接駁港島鰂魚涌站同埋九龍茶果嶺一段,同上述↑東區海底隧道一齊起)
- 第三條過海鐵路隧道:東涌綫同埋機場快綫(兩條綫用同一隧道,接駁港島香港站同埋九龍嘅九龍站一段,同上述↑西區海底隧道一齊起)
1967年,政府檢討香港交通同時,邀請英國交通研究部門就香港整體交通做研究[27]。因為噉出現第一次過海鐵路隧道雛型,1982年同前地鐵修正早期系統第四期工程一齊啟用。此外,1970年亦都曾經建議喺九龍尖沙咀起另一條過海鐵路隧道連接香港島嘅上環[28],因為資金同埋人口問題而拖延。
家下,政府重新規劃緊第四條過海鐵路隧道[29],連接香港島嘅中環去到灣仔填海區及九龍紅磡。
與此同時,第五條過海鐵路隧道方案亦都係1989年提出[29],曾考慮用觀塘綫、機場鐵路或者九廣東鐵(現稱港鐵東鐵綫)連接香港島嘅炮台山站同埋九龍嘅黃埔站。
渡輪服務
[編輯]過海隧道同埋鐵路未起之前,渡海小輪係來往維港兩岸嘅唯一交通工具;香港嘅渡輪事業亦曾經一時興盛。最早嘅渡輪公司係大約係1888年成立嘅「九龍渡海小輪公司」,來往尖沙咀同埋中環。1898年,九龍倉收購「九龍渡海小輪公司」,並且將「九龍渡海小輪公司」,改名叫做「天星小輪公司」。
20世紀初期,分別由16間小輪公司承辦來往由中環去到油麻地,旺角同埋深水埗等地嘅航線,但係由於太多公司承辦,好容易混亂,所以港府自1919年起,批出專營權俾「四約街坊輪船公司」,經營港九之間嘅渡輪服務。之後「四約街坊輪船公司」專營權期限屆滿,服務交咗畀油蔴地小輪。
油蔴地小輪主要路線有北角去觀塘、九龍城同埋紅磡,中環去佐敦道碼頭、大角咀同埋深水埗。1980年代初期,港島東去到中環嘅交通好擠塞,油麻地小輪曾經開辦由太古城去中環嘅非過海渡輪服務,1985年,地鐵港島綫通車後服務就取消。
1990年代起,由於陸上交通事業嘅發達,香港政府對渡輪事業無大力支持,一啲碼頭例如佐敦道碼頭同埋大角咀碼頭一類往日比較繁忙嘅大型碼頭,喺西九龍填海後並無重建。今日,九龍區就只剩返九龍城碼頭同紅磡碼頭呢啲冇鐵路連接嘅區先有渡輪服務。
過去油麻地小輪重有汽車渡輪服務,揸車人士如果要過海,就需要將架車揸去汽車渡輪碼頭,駛入特製嘅汽車渡輪過海,沿途可以係車上欣賞兩岸風景。1980年代末東區海底隧道通車後,汽車渡輪服務需求大跌,加上營運成本貴就停咗。
家下,維多利亞港有唔少公司提供部份航線由維港去澳門同埋廣東省珠三角等地。
碼頭
[編輯]維多利亞港有好多個渡輪碼頭、汽車渡輪碼頭同埋公眾碼頭。碼頭主要係提供往返維多利亞港內嘅航線,而中環碼頭更提供去維港至離島嘅航線,而喺北角同埋觀塘汽車渡輪碼頭仍提供危險品車輛渡輪服務。維港內亦有一啲公眾碼頭畀細隻駁船、遊艇、觀光船等上落客。亦都有小量嘅補給同埋貨物轉運。
維多利亞港上有兩個大型離境碼頭:港澳碼頭同埋中國客運碼頭,去澳門同埋廣東省珠三角廿幾個口岸。
避風塘
[編輯]維多利亞港內有多個避風塘畀啲船避風雨同埋停泊。其中有銅鑼灣避風塘等等。
郵輪碼頭
[編輯]位於九龍尖沙咀嘅海運大廈曾經係香港唯一嘅郵輪碼頭,直到2013年啟德郵輪碼頭開幕為止。
文化
[編輯]渡海泳
[編輯]香港喺1906年開始搞維多利亞港渡海泳[30],曾經係一年一度嘅盛事,當時嘅渡海泳由九龍尖沙咀公眾碼頭游往中環皇后碼頭,賽程長1600米。但係因種種原因,渡海泳喺1979年停辦[31]。
但係根據目前香港法例第313章附屬法例《船舶及港口管理規例》下,未經海事處處長批准,任何人都唔可以喺維港游水,最高可以罰港幣$2000[32]。
龍舟邀請賽
[編輯]香港旅遊發展局嘅前身香港旅遊協會,曾經喺維多利亞港舉行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活動喺1976年開始,舉行地方有筲箕灣避風塘、尖沙咀東同埋灣仔對開海面,係香港龍舟界嘅一大盛事,吸引唔少觀眾去往維港兩岸觀賞。
煙花匯演
[編輯]維多利亞港係香港舉行煙花匯演嘅主要場地。1982年起每年農曆年初二、1997年起回歸紀念日同埋國慶日,維多利亞港都會成為大型煙花匯演嘅舞台,每年吸引唔少市民同埋旅客喺維港兩岸欣賞。
另一方面,喺部份日子嘅幻彩詠香江表演,會係維港海上加插煙火匯演[33],令到匯演更加有吸引力。
環島帆船比賽
[編輯]香港早喺1864年已曾舉辦環島帆船比賽,2003年沙士疫症過後,用返原有航道恢復舉行。而皇家香港遊艇會亦每年舉辦「環島行」遊艇比賽。
保護
[編輯]香港填海工程
[編輯]香港市區,由山多平地少,香港政府好早就填海,擴展土地,以致海面縮窄。
景觀保護
[編輯]維多利亞港兩岸係香港著名嘅觀光點,唔少旅客會去到太平山項遠眺維多利亞港同埋九龍半島嘅景觀,但係地產商好多年不斷喺維多利亞港兩岸臨海地段起高樓,部份高樓甚至遮咗獅子山山脊線,令海旁景觀同埋兩岸山脊線受到破壞,阻礙旅客觀賞維多利亞港兩岸嘅景觀。
香港維港日
[編輯]維多利亞港早年曾經係唔少水上活動嘅舉行場地,但係近年由於海港污染嚴重,同埋受填海工程影響,部份活動已移師其他地區。2005年起好多間機構一齊做一個香港維港日(香港海港日),希望引起市民關注維多利亞港嘅問題,培育市民關注海港嘅意識,提倡欣賞並愛護呢個這個城市嘅珍貴資產[34]。
相
[編輯]-
維多利亞港(由東面北角望向西)
-
維多利亞港海面,背後係青衣島,昂船洲同官涌對出新填地(由中環,尖沙嘴之間海面望出去)
-
由香港太平山山頂睇維多利亞港嘅夜景。
-
香港維多利亞港日景。
-
香港維多利亞港全景圖(夜晚)
-
人造衛星拍低嘅維多利亞港(2005年3月)
-
1915年維多利亞港未有大幅填海之時,水面比家下大好多。
-
維港周邊地理
-
《北京條約》中嘅維港兩岸地圖
-
20世紀初嘅維多利亞港,圖裏面隻大船係英國海軍嘅添馬艦。
-
葵青貨櫃碼頭
-
1950年代維多利亞港倡議起跨海大橋時嘅模擬圖片
-
香港海底隧道紅磡入口,成日都塞車
-
2006年啟用嘅中環7號渡輪碼頭
-
港澳碼頭夜景
-
中環9號碼頭夜景
-
海運大廈郵輪碼頭
-
維港上空嘅煙花匯演,每年都有好幾次
-
經填海發展嘅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同埋中環廣場
-
維多利亞港全景
-
維多利亞港中環岸邊喺填海嘅全景圖
-
將軍澳綫(第二條過海鐵路)過海轉車嘅安排
註釋同埋資料來源
[編輯]- ↑ 「淨化海港計劃」第一期 - 效益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3年3月15號,.,資料講到「維港是東方之珠嘅象徵」,淨化海港計劃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概況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6年4月13號,.,新華網
- ↑ 《心動景點前五名速描》,民生報,2004年3月1號,資料講到「香港的維多利亞港夜景是全世界三大夜景之一」
- ↑ 〈立法會十三題:維多利亞港水深情〉。《香港政府新聞處》。1999年4月28號。原先內容歸檔喺2009年5月23號。喺2009年8月30號搵到。
- ↑ 海港工程手冊,第一冊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3年10月30號,. 香港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2003年12月
- ↑ 6.0 6.1 6.2 6.3 維港水位50年上升12厘米 水浸機會大增,香港都市日報,2004年6月15號
- ↑ 清朝官員對香港嘅知識同埋清政府對於英佔香港嘅態度[失咗效嘅鏈],中華文史網
- ↑ 《香港地名探索》,饒玖才著
- ↑ 香港概貌 - 香港便覽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9年6月24號,.,香港政府
- ↑ 香港港口發展局頭版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6年12月3號,.
- ↑ 11.0 11.1 11.2 《人文風景 - 保護維港》,香港電台,2006年11月4號
- ↑ 港口 - 香港便覽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9年6月24號,.,香港政府
- ↑ 〈物流發展與基建研討會 規劃署馮志強署長 演辭〉。原著喺2007年8月14號歸檔。喺2009年8月31號搵到。
- ↑ 貨櫃碼頭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9年12月8號,.,香港港口發展局
- ↑ 葵青貨櫃碼頭貨櫃吞吐量初步統計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7年9月27號,.,香港港口發展局
- ↑ 16.0 16.1 香港中流作業的發展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9年5月20號,.,香港中流作業商會有限公司
- ↑ 港口繫泊浮泡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9年9月1號,.,香港海事處
- ↑ 「幻彩詠香江」創健力士世界紀錄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9年5月23號,.,香港政府新聞處,2005年11月21日
- ↑ 空氣污染嚇走旅客,www.jamestien.com,2006年3月21日
- ↑ 20.0 20.1 "Report on the Inter-Departmental Working Party on the proposed cross-harbour tunnel.",香港政府,1956年
- ↑ 《香港整體運輸研究》"Hong Kong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study"(CTS-1),Wilbur Smith and Associates.,1976年
- ↑ 〈存档副本〉。原先內容歸檔喺2009年8月12號。喺2009年8月31號搵到。
- ↑ 23.0 23.1 公司簡介 - 前言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7年9月29號,.,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
- ↑ 24.0 24.1 使三條過海行車隧道使用量合理化的措施(CB(1)2023/06-07(04))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9年6月24號,.,香港立法會,2007年7月9日
- ↑ 資料及數據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9年6月28號,.,西區海底隧道
- ↑ 《香港第三次整體運輸研究》"Third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study"(CTS-3),Wilbur Smith and Associates. & Hong Kong Transport Bureau,1999年
- ↑ 《香港集體運輸研究》"Hong Kong mass transport study"(MTS-1967),Freeman, Fox, Wilbur Smith & Associates. & Hong Kong Government,1967年
- ↑ 《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Hong Kong mass transit further studies"(MTS),Freeman, Fox, Wilbur Smith & Associates. & Hong Kong Government,1970年
- ↑ 29.0 29.1 《邁向二十一世紀:香港運輸政策綠皮書》"Moving into the 21st century : the green paper on transport policy in Hong Kong":Hong Kong. Government Secretariat. Transport Branch.,1989年
- ↑ 維港將再現渡海泳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9年5月26號,.,星島日報,2007年3月23日
- ↑ 《公開渡海泳今年將停辦》,大公報,1979年7月2日
- ↑ 香港法例 - 第313A章 第66條《在香港水域內進行比賽等的管制》,雙語法例資料系統
- ↑ 匯演詳情 - 幻彩詠香江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9年9月7號,.,香港旅遊事務署
- ↑ 〈香港海港日的理念及使命〉。原著喺2007年9月1號歸檔。喺2009年8月31號搵到。
出面網頁
[編輯]民間組織
[編輯]香港政府部門
[編輯]- 香港政府:維港的規劃
-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西九龍及維港發展計劃》民意調查結果
- 環境保護署:香港的水質及水污染管制工作概覽
- 環境保護署:讓維港再展風華 - 香港環境保護2005
- 香港港口發展局
- 香港海事處
- 香港航運發展局
-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中環、灣仔填海計劃及東南九龍發展計劃
相同埋影像
[編輯]- Google Maps嘅維多利亞港衛星圖片
- 香港旅遊發展局:維多利亞港網上攝影機
- Hedda Morrison 香港1946-47 維多利亞港相集
- 維多利亞港圖片
- 維多利亞港黑白照
- 維多利亞港 Photo Gallery by Kenny Kwok
- HKPA Scenic Archive at 維多利亞港
- 香港海事處:香港的港口寫真集
- 維多利亞港的歷史圖片
- 香港飛行服務隊:維多利亞港上空剪影
- 維多利亞港掃描 The scan of Victoria harbour Photo by Emit Chan